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 > 行业要闻

2218吨重风电单桩如“定海神针”

大河报发布时间:2022-05-27 11:15:43  作者:段伟朵

  近日,由中信重工承接制造的一海上风电项目首桩下线。

  “一五”期间,国家兴建156项重点工程,有多项“落户”河南省洛阳市。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企业历经时代变迁,在秉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乘着新时代信息化的“东风”,在多个领域枝繁叶茂、落地生花。

  日前,记者探访了洛阳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探访】

  “定海神针”顺利下线,“洛阳造”助力神舟十三号

  前不久,由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承接制造的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350MW海上风电项目增容项目首桩下线。该项目首批共有两根单桩,其中一根单桩直径8.5米到10米、长度110米、重2218吨,是国内目前产成的最大规格风电单桩,可谓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国内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全球领先的矿山装备制造商……这些是中信重工被大家熟知的标签,不过,近年来,中信重工依托产业基础,聚焦风口,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其中也包括海上风电项目,助力清洁能源发电。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出差”及飞船返回过程中,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制造的产品就有配套使用在太空舱及相关系统上,助力“航天梦”。该公司同样是中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现状】

  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超200家,研发投入很“下本”

  这两家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是洛阳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

  2021年,洛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7.1亿元、增长4.8%,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城市前45位,高新技术产业、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3.9%和33.8%;产业集群方面,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营收超千亿,9大产业集群突破3000亿元。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是洛阳市颇具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既秉承了过往的发展优势,又赶上新时代的发展风口。

  据洛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市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是高新区、涧西区、伊滨区,其中包括高新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涧西区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伊滨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基地两园区”。截至目前,全市智能装备制造研发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超200家,包括一拖集团、中信重工、LYC轴承、机车厂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近年来,洛阳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很“下本”。2021年,洛阳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前茅,2022年,洛阳则提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15%”的目标。其中,洛阳市一家企业依托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相继开发了消防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排爆机器人、防疫喷雾消毒机器人等数十款新产品。

  【目标】

  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500亿元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洛阳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已形成较大的体量,下一步有何发展目标?

  洛阳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显示,到2023年,洛阳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到2025年,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1500亿元。

  “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培育骨干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加快推广应用。”洛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统筹资源、环境等要素,着力做强做大中信重工、一拖集团等智能装备制造、整机制造企业,带动和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引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创新者胜。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风”起洛阳。(记者 段伟朵)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