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不关门

作者:张崇文 发布时间:2017-02-22   来源:中国电力网

  记得小时候每天吃饭的时候,我们百福司街上的人家都不会把大门关了,而是大敞敞地开着。只要外面过路的人喊一声,主人家应答一句,他(她)就可以走进屋,请他(她)洗手后,自己到碗柜里取一个碗,到筷篓篓里拿一双筷子,到锅子里舀碗饭,走到让开的位置边,和主人一家坐到一张饭桌边,喝酒的人用杯子倒酒喝,不喝酒的人随便夹菜吃饭。这种做客的习惯叫做“赶饭,”“赶饭”的不光是家人的亲戚、同事、同学,还包括街邻、朋友、熟人,就是不认识的乡里人在家人吃饭的时候走了进来,都会受到热情接待。不管吃的什么饭菜,有没有肉,都弄的较多,饭菜完了,来了客人,会马上弄好,请他(她)就餐。

  我们百福司街上人的家里都有一间大堂屋,打的有柴灶,镶的有火坑(塘),摆的有碗柜、水缸、案板,还有能搬动的饭桌、板凳、椅子。堂屋有很多功能,能洗菜、切菜、煮饭、弄菜、吃饭,能烤火、纳凉、扯白(聊天)、做针线活、刷洗衣裤,能喝茶、抽烟、看书、做家庭作业、摆妖魔鬼怪的龙门阵,最主要的还是能接待、招待、款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亲朋好友......不管收入多少、条件好坏、物资匮不匮乏,蒸的红苕、洋芋,煮的苞谷、小米糊糊,熬的高粱、麦子稀饭,下的面条、粉条,煎的糯米、灰面(面粉)粑粑,都弄的有“赶饭”的客人那一份,到了腊月、正月,丰富的食材让“赶饭”的人吃得油水重些。

  百福司街上人家待客,不会让“赶饭”的客人吃个半饱,心里还有点欠。只要他(她)端了饭碗、拿了筷子,要让他(她)放开量吃,肚子要吃饱、吃得打了饱嗝,主人才感到高兴。不管是常客、熟客、生客,进了家门都是客,会受到相同的待遇。不会重一个轻一个,不会好一个差一个,不会亲一个疏一个,来的都是客,规格在一个标准。主人家里人多要待“赶饭”的客,主人家里人少要待“赶饭”的客,不能“苛务”(吝啬)、做“狗价价”(吝啬鬼),越大方越真诚,让“赶饭”的人走进家门感到亲切,像回到自己家里吃饭那样随便,待“赶饭”的客人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的事,他(她)吃得在多不会把主人家里吃穷。

  不管住到上街、中街、下街、前街、后街,每家每户都待过“赶饭”的客人,自己在某个时候也做过“赶饭”的客人,得到了别人的关照,也会关照别人,那是我们百福司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沿袭的乡俗。我记得小时候市场不繁荣、物资很匮乏,肉少、油少、粮少,红苕、洋芋、苞谷、小米、高粱、红豆、饭豆吃得多,夏天、秋天豇豆、茄子、南瓜、冬瓜、苦瓜、丝瓜、黄瓜吃得多,冬天、春天白菜、青菜、萝卜、榨菜、莴笋、菠菜、胡萝卜吃得多,还到山上、河边、溪沟把椿尖、蕨薹、刺波螺巅、荆冈藤巅、笋子、野芹菜、苦油菜、鸭脚板、地米菜、马齿苋、土苋菜和地耳、木耳、菌子找回家做菜吃,还要待“赶饭”的客人。

  油不够吃,从鸡蛋、鸭蛋里取过油,从野兔、百免(果子狸)肉里炼过油,还吃过棉子油、米糠油、漆子油。肉少了吃过麂子肉、泥猪肉、刺猪肉、野猪肉、田半兔肉,吃过螺蛳、蚌壳、虾子、泥鳅、黄鳝、鲤鱼、鲢鱼......用钱买的少,自己打的、捉的、套的、抓的、捡的、网的、撮的多,有时间才去,没时间不去,还是挨的多、吃的少,吃的粗糙,总得想办法把肚子填饱。如果来了“赶饭”的客人,还得打肿脸巴充胖子,找出舍不得吃的食物,拿出准备过节的食物,取出放到老人祝寿的食物一脸微笑的弄给客人吃。如果对客人不热情了、不大方了、不诚恳了,会得罪人,经由他(她)传扬出去,会得过不会待客的臭名声。

  我们百福司人宁愿自己少吃一顿,宁愿自己饿一餐肚子,也要从牙缝里省出食物待这些“赶饭”的客。把客待好了,轮到自己哪天遇到难处,吃不起饭了,揭不开锅了,也能到街坊邻居家赶得到一餐饭,亲朋好友多了,生活的着落才有廊场生饥。困难不是长期,饥饿只有几年,到收成好了、工资高了,能买到需要的物资,生活也就一天比一天好。有油了、有肉了、有粮了、有菜了,各家各户都吃得饱饭,这个年代到家里来“赶饭”的客人不是懒得不愿做事的人,不是家里过得非常艰难的人,这是种习俗,仍是百福司街上的一道风景,包括我们自己也在有事无事的情况下走进别人家的大门,就是喝碗油茶汤也觉得非常舒服。

  百福司人除了“赶饭,”还到街坊邻居家去“赶菜。”到了吃饭的时间,就是家里弄的有菜,只舀碗白饭,端出大门,顺着街沿往左走、往右走行,走到街对面,往上走、往下走行,只要别人家里在吃饭,都会喊你进屋去夹菜,夹荤菜行、夹蔬菜行、夹酸菜行......走得近一点,能吃到几户人家的菜,走得远一点,能吃到十几户人家的菜,饭吃完了还能到别人家的锅子里面舀,饭菜吃完了,再喝碗油茶汤、酸菜汤、豆豉汤,吃得肚子胀鼓鼓的回家。“赶菜”和“赶饭”都是百福司街上人的一种风俗,只要端碗热饭出门,一条街道“赶”过去,能到街坊邻居家吃到各种各样味道的菜肴,酸、辣、麻、香、甜咀嚼得太有滋味了。

  我们的公公(爷爷)、婆婆(奶奶)会去“赶菜,”我们的父母会去“赶菜,”我们的哥哥、姐姐会去“赶菜,”我也会去“赶菜......”每天吃饭的时候,整个街上有很多“赶菜”的人,他们进东家、穿西家,就是我们自己家里也有人来“赶菜,”比到街上去赶场还热闹、还有趣、还有味。劝菜声、留客声和欢笑声回荡到街上,总能看到“赶菜”的人回家时用筷子敲打着碗边,“叮叮当当”演奏着“赶菜”的乐曲,那旋律飘荡到街上。百福司人没恨过“赶菜”的人,我们都参与其中,你到我家“赶过菜,”我到你家“赶过菜,”“赶”去“赶”来,街上每个人都到别人家“赶过菜,”“赶”得喜悦,“赶”得愉快,“赶”得高兴。

  被大河山、永灵山和后山包围的百福司,被酉水河、祛道河环绕的百福司,是个温暖人心的边镇,不仅本地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就是很多外地人到这里工作后也把百福司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百福司人确实热情、大方、好客,亲朋好友也好,同事同学也好,就是到这里游玩的外地人也好,只要走进百福司人的家里,一股浓浓的乡情会表现到行动上,不仅能吃到爽口的饭菜,还安排温馨的住宿,还陪同客人们到街边和乡里的景点去游玩,让你觉得百福司人的心非常善良,也就在这趟旅途中不感到一点孤独和寂寞,在高亢的山歌声中,在奔放的摆手舞中收获了真挚的情意,快乐的行程中获得的才是原生态的风土人情。

  可能是群山里、河水里滋生的乡情,才让我们百福司人这样关心别人。心里装不下恨装得下爱,心里装不下仇装得下情,不会说一套做一套,不会脸上笑心里怨,真心了、真诚了、真情了,才留得住客人到百福司各个地方行走一遍,这种体验感受最深的还浓浓的乡情。摄影、拍照、画画,只能是一个侧面、一个局部。就是偏远乡村的人家,也会把客人请进家门,泡最好的手工茶、拿最好的叶子烟、弄最好的农家饭,从颜色上、从味道上、从档次上,享受到偏远乡村的人也情深义重,要全面认识百福司还得走进乡村,到寨子里、到森林里、到峡谷里,才有刻骨的影像、才有铭心的画面,那就是爽心的廊场,那就是开心的场景。

  现在的百福司人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对那些到家里来“赶饭”的人、“赶菜”的人接待、招待、款待得更好,弄的炕上的腊货、弄的坛子的腌货、弄的河里的河鲜、弄的山上的野味、弄的四季的野菜,少不了喂的家禽家畜,少不了各个季节种的蔬菜,还有品种多样的粑粑和斑鸠叶做的神豆腐......到百福司玩的是山、水、洞,到百福司吃的是太多的美食。当那些外地人看到了百福司人“赶饭、”“赶菜”的风俗,也来体验一次,才弄明白百福司人的心挨得这么近,才懂得百福司人的情滋润到心窝里,他们不再把自己当成匆匆的过客,都愿意和百福司人交朋友、结友情,轮到下次旅游,首选的旅游目的地还是我们迷人的百福司。

      关键词: 凤县供电公司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