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高原绿电 风光无限

水电三局发布时间:2023-12-12 13:56:47  作者:张锐 韩建伟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从海拔33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峡谷一泻而下,犹如利剑劈开群山,直冲云霄。11月14日10时18分,随着玛尔挡水电站导流洞闸门徐徐落下,奔腾咆哮的黄河水渐渐被驯服,电站上游水位缓缓上涨,这里正在蕴蓄着“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

玛尔挡水电站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青海的雪域高原熠熠发光。实现下闸蓄水这一重要节点目标的,正是“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中国电建儿女,“善治水”是中国电建最靓丽的名片。

定目标抓落实 跑出“电建速度”

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同德县与玛沁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平均海拔33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60%。电站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总容量16.22亿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3283米,坝体高度211米,总填筑量920多万立方米,属一等大(Ⅰ)型水电站,是国内在建海拔最高的200米级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被誉为“高原第一高坝”。

玛尔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国家“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是国家能源集团在青海打造的第一个“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也是中国电建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参建的重大新能源项目。投产发电后,电站平均年发电量达73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2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816万吨。该工程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建设,中国电建所属西北院勘测设计,水电三局、水电七局等单位施工,北京院监理。

锚定新目标,启航新征程。2020年,这个停工4年之久的“幼儿”迎来了新生,开始全面复工复产。作为业主的国家能源集团定下了“2024年3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奋斗目标。水电三局第一工程公司作为参建单位,锚定目标,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在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1055万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和30万立方米溢洪道混凝土施工等艰巨任务。

“神速!简直是神速啊!”业主用惊叹的语气评价了水电三局的建设速度。250多个工程节点的完成,水电三局几乎占一半以上。

2022年2月16日,大坝水平趾板浇筑完成;

2022年8月10日,大坝顺利填筑至一期面板高程3175米,大坝高度已达百米;

2022年10月10日,大坝两侧趾板提前35天完成浇筑;

2023年6月21日,大坝一期面板混凝土浇筑完成;

2023年9月6日,大坝二期面板混凝土浇筑完成;

2023年11月14日,玛尔挡水电站顺利实现下闸蓄水。

面对高原氧气稀薄、设备降效、冬季气温低、天气晴雨多变等重重困难,水电三局玛尔挡项目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奋战700多个日夜,在青海的雪域高原跑出了“电建速度”。项目部先后创下了大坝挤压边墙月上升速度25.2米,月填筑强度75万立方米等多项国内领先施工纪录,提前35天完成趾板混凝土浇筑,提前25天完成二期面板浇筑等目标,受到了业主、监理等单位的一致好评。

“电建速度”吸引了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青海新闻联播》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雪域高原上的玛尔挡水电站。记者们用文字记录下了快速崛起的大坝,用镜头飞跃拉加大峡谷,映出“高原第一高坝”的雄伟壮阔。到项目实地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深有感触地说:“大坝的形象真的是一天一个样,今天写的新闻,明天发表前就要更新填筑数据啦”。

“电建速度”推动着玛尔挡水电站建设日新月异,每一个文字、每一帧视频、每一幅图片,都将“中国电建”“水电三局”深深烙印在玛尔挡水电站建设的历史画卷中。

善创新重实干 展现“电建智慧”

高原地区施工困难重重,人员设备降效、气温较低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想要实现高效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就需要项目部拿出切实有效的应对举措。

玛尔挡的冬季漫长且寒冷,每年冬季长达6个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氧气含量更是不足平原地区的60%,恶劣的条件导致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建设者的体能严重下降。面对工期紧,环境复杂等困难,项目部采用搭设保温棚、暖棚蓄热法等进行冬季不停歇施工,保证了冬季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切实将严寒的冬歇期变为施工的攻坚期,按时完成了大坝趾板、溢洪道的混凝土浇筑任务。

大坝填筑是玛尔挡水电站施工项目的重中之重,项目部创新运用科技手段助推项目建设,将“电建智慧”应用在施工生产的方方面面。项目部首次采用微压差静力水准、柔性测斜仪、常规水管式沉降仪、电磁沉降管等方式进行坝体沉降变形监测;首次采用胶凝砂砾石作为补坡和整形材料,避免坝体填筑后的不均匀沉降;首次采用36吨重型振动碾进行坝体填筑碾压,有效提升了大坝填筑质量。同时,运用先进成熟的GPS智能碾压技术,系统对铺料压实厚度、振动碾行驶轨迹、振动状态、行走速度、碾压遍数进行实时监控与反馈。在面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项目部从原材料入手,提升面板混凝土防冻抗裂强度,通过智能养护系统监测内外温度分布、环境湿度、风力风速、太阳辐射等因素,实现自动分析控制洒水时间与频次。项目部使用纯电矿车运输石料,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高新科技的应用与智能设备的使用,大幅提升了坝体填筑速度,让每一次碾压覆盖率和达标率都能达到100%,每一方混凝土的强度都能达到标准要求,每一个数据的跳动都能精准地了解坝体状况。

针对面板堆石坝为高海拔、严寒地区、河谷狭窄,且筑坝条件较差这一实际。项目部积极探索高海拔地区200米级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解决方案,先后发表了《高陡边坡趾板基础开挖施工技术》《玛尔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玛尔挡面板堆石坝混凝土施工规划方案探讨》《玛尔挡高面板堆石坝分期快速施工技术》等研究著作。同时QC质量小组完成的《砂石料加工用脉冲筒式除尘器》获国家发明专利,《提高玛尔挡水电站大坝填筑堆石料一次碾压合格率》获2023年陕西省工程建设优秀QC二类成果奖。

“电建智慧”在玛尔挡水电站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得到了专家及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经专家咨询会讨论,玛尔挡水电站面板对石板坝体最大沉降约占当前大坝填筑高度的0.385%,坝体填筑质量优良,与类似工程相比处于较高质量水平。

能吃苦肯奋斗 彰显“电建精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每一位坚守在玛尔挡水电站的电建儿女都选择了以苦为伴,以梦为马。面对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他们以坚韧和勇敢、责任和担当,在雪域高原上彰显了“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电建精神。

水电三局第一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玛尔挡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张成,生于1985年,从“奔三”到“奔四”,张成在玛尔挡水电站坚守11年。他深有感触地说:“这里多冰雪、多风暴、强日光、强辐射,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刚来玛尔挡,几乎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即便是一个平常的感冒,没有半个月的时间基本无法康复。并且,高原长期工作,容易诱发高原心脏病、高原肺水肿、肺栓塞等生理病变。”

生产经营在哪里、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体现到哪里。2022年,玛尔挡水电站大坝填筑及溢洪道施工正处于关键期,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示范引导作用,扎实建强体系、建优基层,坚持以“红色网格”为载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双引双建”,围绕大坝填筑及溢洪道施工节点目标,扎实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保度汛目标,再创大坝填筑新高度”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建立健全“专班督办、每日协调、定期总结”的工作机制,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攻坚责任区和党员安全责任区,带领广大建设者克服高原缺氧、设备降效等多重困难,锚定目标,不懈奋斗,全力推进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22年度各项施工节点目标任务。

越是急难险重时刻,党员干部越要冲锋在前。2023年9月29日,黄河水位持续上涨,河水漫过了玛尔挡水电站下游围堰,下游基坑最深处已被淹没20多米,此时距离下闸蓄水仅剩一个多月时间。

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张成查看了现场情况后,用坚定的语气说道:“下闸蓄水的目标不能变”。党员同志们闻汛而动,成立了一支党员攻坚队伍,领头的是张成和常务副经理包想军。他们披上雨衣,架设水管、安装水泵、清理淤泥,誓与洪水斗争。经过十多天的持续奋战,这支肩上扛着责任、脚下踩着淤泥的党员攻坚队,奋勇地完成了下游围堰抢险这一艰巨任务,用实际行动发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勇于担当最强音。

随着水位的下降,下游基坑的面貌逐渐显现了出来,一同显现的还有广大建设者“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电建精神”。

壮美玛尔挡,绿电出高原。玛尔挡水电站下闸蓄水后,黄河变得清澈了,拉加小镇向能源大镇转型的步伐也更加有力了。水电三局建设者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于2023年11月底圆满完成大坝填筑至3278.8米设计高程施工任务。电建儿女将继续以“电建速度”“电建智慧”“电建精神”努力推进2024年3月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目标,奋力谱写高原清洁能源建设的电建篇章。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