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高原上激情燃烧的岁月

水电基础局发布时间:2022-08-03 11:31:30  作者:高洁 高婷婷

“我只是水电基础局普普通通的一员,能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离不开公司对我的培养,领导同事对我的指导和支持。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那些常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水电事业全心全意奉献付出、为水电基础局发展贡献智慧和汗水的所有同事们!”

在水电基础局工会干部培训班上,二公司副经理、青海片区负责人潘文国作为“劳模”代表开展宣讲,台上的他身着白色衬衣,绶带自然垂在腰间,“五一劳动奖章”在胸前熠熠生辉,映照着潘文国黝黑的皮肤和坚毅的神态,透露着他干事创业的沉稳与干练,诉说着他多年来扎根青藏高原辛勤耕耘激情燃烧的岁月。

接续奋斗,不负所望

2004年,潘文国入职水电基础局,18年来,参建了20余项水利工程,进过西藏、云南,到过甘肃、湖北,还去过海外文莱,但最多的时间是在青海,到现在已经15年。在这里,他感受到高原多变的气候、恶劣的环境,也感动于水利建设者脚踏实地、刻苦坚韧的奉献精神,与同事们全力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他也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工程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思维周密、行事干练,能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领头雁、排头兵。

“他为人诚实、踏实肯干,干工作能吃苦,说过的东西他都会认真记下。”师父蒋君回忆起与潘文国第一次在青海大通县大哈门水库相见的场景,给予很高的评价。蒋君也是一名多年扎根青藏高原的老水电,他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教导徒弟们的“干水电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要塌下心去学、去看、去研究”,一直深深刻在潘文国的心里,成为多年来始终激励着他前进的动力。

青海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水电基础局承建的项目最高海拔超过3400米,不仅高寒、缺氧,周边甚至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稀薄的氧气、极低的气温、恶劣的气候、糟糕的路况、大到吓人的风沙、时有时无的通讯信号……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那些勇敢坚强、甘于奉献的“基础人”,依然选择坚守,用智慧和汗水在高原大地上默默耕耘。

2008年,在青海黄河黄丰水电站一期围堰高喷灌浆项目,潘文国第一次担任常务副经理,业主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所有施工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潘文国向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请教,借鉴师父蒋君的经验做法,详细分析施工设备型号和计划数量,带领同事们为正式开工做足了准备。施工中,现场发现任何问题,总能第一时间看到潘文国忙碌的身影,最终项目部以提前20天完工的成绩,给业主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7年,青海文祖口水库大坝帷幕补强灌浆项目正式开工。在试验区,基岩段吸浆严重,潘文国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召开工作会议,广泛听取建议,集思广益,反复研讨后,制定了一系列大坝补强方案,采用大压漫灌、低压限流、待凝、扫孔复灌的方式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水泥质量、浆液比级,先稀后浓,确保裂隙完全封堵,最终圆满完成了堵漏灌浆任务,得到地方水利行业的一致好评。

公司在青海区域创造了多项优质高效履约的业绩,口口相传,在当地创下良好口碑,青海水利系统多位领导高度赞扬基础局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团队精神,说基础局在这里“树起了一个标杆”。潘文国也把青海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青海度过。

勇于创新,攻坚克难

公司四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工程实践、提高科研价值创造和贡献率”的明确要求。

在项目施工中,潘文国也深感创新的重要,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攻克技术难题。

在水电基础局承建的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甘肃红崖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期正赶上当地沙尘暴最严重的季节,每日黄沙弥漫,施工过程中经常遭遇强度达9级风力的强沙尘暴天气袭击。

每当狂风袭来,水库里波浪高达五六米,特别吓人。面对重重困难,潘文国带领施工人员坚守一线。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在一次强风沙中,潘文国带头抢险4个小时,临水面抛石、加高围堰,最终保住了围堰的安全。

项目也在安全平稳推进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施工技艺,成功解决了粉细砂层水下开挖的施工难题,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使水库继续守护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

青海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青海省海西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高、困难最多的供水节水工程,工程地处柴达木盆地无人区,公司承建二标段基础处理工程,潘文国任项目经理。防渗墙墙体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潘文国带领团队积极攻关,在钻头上加焊螺纹钢、圆钢,加大钻头重量,采取“坐地炮、预爆破相结合”施工,提高了防渗墙造孔效率,盘活了原本僵硬的施工状态。将平底钻四周加焊钢板改造成方钻,造孔完成后,用方钻重新打磨槽孔,以达到垂直度和光滑度要求,成功将高60米、重量超过34吨的长方体钢筋笼,整体下设深度达58.7米,有力保证了防渗墙的坚固。

最深的46#槽位于主坝防渗墙三平台的尾部,与四平台垂直落差15米,坡体所在水平投影面直接影响47#至52# 6个槽段的施工。施工难度大,潘文国带领项目团队反复研究制定施工方案,以“三钻两铣”法,配合抓斗进行施工,有效地解决了钻孔难题。历时7个多月,46#槽完成造孔和浇筑,深度最终定格在155.8米,创下了当时青海省内最深、国内第三深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记录,这也是高海拔地区世界最深的全封闭防渗墙。

2021年9月,那河项目主体防渗墙完工。2022年5月,那河项目主体工程,包括防渗墙、灌浆、副坝坝体混凝土、坝顶建筑物等共计10个分部工程全部完工,收到PMC项目部和业主送来的感谢信。工程的有序推进,为促进青海藏区、柴达木盆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央企责任,黄金口碑

建一座工程、交一方朋友、树一座丰碑,在工程建设中,潘文国始终不忘央企社会责任,力所能及为地方做好事、做实事。

潘文国带领项目部针对造孔产生的废浆,制定了科学的处理方案。先沉淀,上部浆液抽回浆站,循环使用;下部废渣运送至弃渣场,晾晒后统一处理;购置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将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道路洒水、绿化用水,避免污染土地的同时,杜绝了水资源浪费,用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青海美好生态环境。

那河项目部与政府开展治安联防活动,建立了警务室,配置警灯、警具和联动信息系统,共同摸排问题、解决纠纷、服务群众;参与当地灭蚊蝇行动,购买药水帮助消杀、清扫卫生,提升了牧民居住环境。青海柏木峡项目为驻地贫困村柏木峡村69户牧民每家捐赠5袋饲料,牧民们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好着撒!好着撒!”

用真心换真心、用行动换口碑,各项目与地方建立了和谐良好的企地关系,也为后续市场延伸奠定了基础。近五年来,基础局在青海先后中标了十几个国家及省级重点项目,施工了青海地区70%的基础处理工程,涵盖了防渗墙、灌浆、面板堆石坝、引泄水建筑物、混凝土重力坝等工艺。

如今,潘文国依旧奔波在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青海大地,奋斗在青藏高原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上。他时常往返于各个项目和城市间,有时甚至抵达一个项目解决问题后,又立即动身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潘文国说“我习惯了路上办公的工作模式,车上总是带着行李和电脑,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潘文国身体力行、扎根高原,用奋斗的汗水浇灌着激情燃烧的人生之歌。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文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