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青话高质量 建言十四五】论大型能源集团企业建立碳资源综合管控系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时间:2021-03-27 11:54:20

【前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扬帆启航。为了鼓励广大团员青年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充分调动团员青年参与企业管理、关心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营造人人爱企业、人人为企业的浓厚氛围,为集团公司二次创业、做强做优汇聚青春智慧,集团公司团委组织开展了“青话高质量,建言十四五”征集活动。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征集论文704篇、金点子建议1735个。经过层层审核筛选,共推荐论文178篇、“金点子”建议481个参加终评。即日起,本栏目将陆续刊发部分征文建议。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第一个五年,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好”越来越突出,能源资源进入定位重构期、能源需求进入深度调整期、能源流向进入分区优化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中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国企创新能力及行业领头雁地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型能源集团企业如何向节能、低碳型能源企业转变并掌握绿色能源供应的核心科技与市场至高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碳资源经济生态的建立正在萌芽,在全球碳排放管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谁能掌握碳资源测算、管控、交易定价权,谁就站在了能源革命的风口。

一、大型能源集团企业建立碳资源综合管控系统的可行性

(一)大型能源集团具备碳资源管理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

       各大能源集团既是现今社会能源的主要提供商也是能源供给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者,根据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报告(2017)2012年以来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占据社会碳排放总量的半数以上,主要碳排放源掌握在各大能源集团手中,对存量碳排放源开展碳排放监测与吸收技术研究具备资源条件,能源集团掌握碳资源管理的先天资源优势。各大能源集团近年来进行节能改造力度逐渐增大,每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充实各大能源集团的员工队伍,各大能源集团也是毕业生及社会人才的优先就业目标,这些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在节能优化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能源集团已成立内部科研院所,能源集团已经走上了从制造到智造转变的快车道,具备成熟的科研体系与节能减排创新改造经验,进行碳资源管理人才技术优势明显。

(二)大型能源集团开发碳资源管理技术方案可行性与优势

1.大型能源集团开发碳达峰级别碳资源管理技术的可行性与优势。

       “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8.6亿吨标准煤,计划到2030年即“碳达峰”目标年份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5至60亿吨标煤之间,即每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控制在1.0%至2.0%之间。现阶段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可行性途径便是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其中2019年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比重分别已经达到30.1%、28.4%、30.9%,2008-2018年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年均增速达到6.5%,远超能源消费预期增长速度,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可开发资源丰富,国内非化石能源开发设备及技术产业链成熟完整,设备与工程整体造价相对其他国家具有较大优势,各大能源集团进行非化石能源开发经验丰富,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并辅助以再生能源的研发利用,加上国内纯供电机组近年来向热电联供机组进行改造带来的能源利用率大幅上升,碳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已先行实现了人均碳排量和人均能耗量达峰,明确的技术路线加上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大型能源集团开发碳达峰级别碳资源管理技术以实现在2030年全面达到“碳达峰”的目标完全可行且具备先天优势。

2.大型能源集团开发碳中和级别碳资源管理技术的可行性与优势。

        “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进入高峰平台及持续下降期,到2050年,控制在55亿吨标煤之内,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可见,在2030年达到碳峰值后,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将在20年时间内进入高峰平台期,社会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增长与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带来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增减相互抵消,2050年左右,固碳技术成熟促使再生能源快速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并伴随托卡马克装置等新一代核聚变能源可控稳定利用,实现碳中和目标。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社会能源结构,将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向电气化进行转变,如加快电动汽车的普及使用,加大清洁取暖、电厂冷、热、电三联供改造、电动高效热泵等多种形式的电能利用,加快工业固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电能较大容量储存等技术革新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现有的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已经达到1亿摄氏度,离子温度达到约5千万摄氏度,结构更加优化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已经开工建设;海洋固氮、微藻固氮等技术已经入实际研究开发阶段。无论是提高社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或是进行新能源开发,大型能源集团都将面临空前的机遇期,电厂冷、热、电三联供,不仅提升了存量化石能源中心的能源利用率,降低了单位功率的碳排放量,其为城市供给的冷热资源相比原有单一的供电模式提升了盈利的空间,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固氮技术走出实验室后,大型能源集团是重要的实施单位,储能技术的发展大型能源集团是首当其冲的开发者与使用者。2060年实现碳中和,多种技术路线并举是唯一途径,唯有大型能源集团具备技术及经济实力进行数项技术路线并行研发推进。

(三)碳排放向碳资源管理的可行性

       随着碳排放指标与未来规划逐渐明确,碳市场循序渐进式的不断完善,碳税、碳容量交易、碳交易市场,碳金融等概念落地,排放至大气中的碳元素正在从排放废弃物成为一种政策类资源。信息发展带来的智能化革命,其特点即超大数据量、超快信息传输与处理速度,人工智能化,这些特点恰恰符合碳排放实时监测,碳排放全过程、全覆盖实时分析的要求。碳排放的广泛性及不间断性注定了需要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监测、储存、处理能力,而碳排放的政策、环保性资源特性正在逐渐显现,碳资源管理综合管控系统的开发同时具备了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

二、大型能源集团企业建立碳资源综合管控系统的必要性

(一)大型能源集团建立碳资源综合管控系统的技术及经济意义

       环保形式严峻,绿色工业革命与政策端的倒逼机制已经初见雏形,低碳,无碳革命正在来临。当下碳排放量的统计基本依靠GDP估算等较为粗犷的方式进行,非化石能源应用全寿命碳排放量是什么水平等碳资源管控的技术还很简单原始,如何从大规模存量的传统化石能源供应商向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商转变的且同时兼顾经济性及可持续性,各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分析碳资源的综合管控系统无疑能在变革中提供敏锐的市场、技术监控与分析数据,面对中国甚至是全球能源流向分区优化的特点,智能采集区域能源利用,供给、需求特点,提供智能化的能源解决方案,达到区域能源供给低碳、绿色化的同时实现盈利高效化;提高站位,高瞻远瞩,在低碳能源社会的建设中占据先机,取得碳资源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制定相关制度与标准,抢得国家或行业标准及制度制定的门票,一流企业做标准,获得标准制定的权限意味着行业需要跟随己方既定技术标准与路线进行开发,企业自身可占据技术研发制高点成为技术研发先行者,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与风险,降低技术市场培育时间,提高技术研发收益,碳资源管控先进技术的研发与碳资源综合管控系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优化进步,未来甚至在碳资源定价权中获得话语权,在带来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将带来风口级别的经济效益。

(二)大型能源集团建立碳资源综合管控系统的社会意义

       未来社会的碳数据分析与监控必定会从重点监控逐渐演变为全局监控,从能源、化工企业碳数据监控逐渐向运输、仓储,数据分析甚至家庭、个人等对象转变,利用先期建立的碳资源综合管控系统,建立类似金融行业中支付宝模式的数据汇集及交易中心,建立多层次、不同权限、可视化、可交易的一键式查询交易中心,建立包含碳排放、碳吸收、碳容量、碳交易价格等碳数据实时收集、分析、预警、交易中心,个人、家庭、企业甚至地区可以查看己方碳数据并进行实时碳交易。此系统的社会化大规模应用不仅意味着巨额的数据流量与利润增长潜力,其展现出大型能源集团在环保,绿色能源建设、科技研发实力、社会责任担当的裨益难以估量。

       低碳能源、绿色能源社会在各国的积极推动下,可能以更快的速度普及,碳排放向碳资源的转变带来的风口效应将对能源行业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数据处理、智能化手段进行机遇抢滩对大型能源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一步落后便有步步落后的危险,建立碳资源采集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对碳排放、利用情况进行全局、全过程掌控,及时做出技术革新及方向掌控,抢得一步先,赢得百步先。

【作者简介】

       王翔,男,31周岁,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检修部汽机点检员,汽轮机检修技师,工程师,毕业于常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12年参加工作,历任维修部检修工、汽机点检员,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获得包括两项发明专利在内的三十项创新专利,所主持创新项目曾获得省级优秀发明专利,江苏公司十大金点子,江苏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个人曾获得江苏省共青团“创新创业之星”评选提名,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优秀通讯员一等奖等各项荣誉。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