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清洁化掣肘因素及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17-02-20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中国人民大学去年发布的《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液化气、管道天然气所占比重分别达到了13.5%、0.6%。作为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燃气在农村的应用范围还应继续拓展。
 
  因地区环境差异,在北方农村地区,散煤取代燃气、各类油品,成为第二大商品能源,甚至可争第一。然而,散煤污染严重,每到供暖季、特别是雾霾来袭时,都会变成社会关注的焦点。
 
  治理散煤,可称得上是政府和能源行业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而清洁型煤的推广,便是治理散煤的着力点之一。综观各省能源、环保“十三五”规划,推广清洁型煤都赫然在列。未来,清洁型煤必将在农村能源清洁化进程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农村能源清洁化掣肘因素及如何应对
 
  尽管需求很大,尽管意义很大,但是农村能源清洁化绝非易事,不可能一帆风顺。
 
  首先是习俗上,让农村居民改变沿袭几千年的用能方式,短时间内接受清洁用能的理念,难度不可谓不大。记者春节期间在豫南山区就看见,有些农户将煤气灶闲置,仍靠薪柴做饭烧水;有些农户将电暖器闲置,仍靠烧木炭取暖。要知道,对于其中大部分家庭来说,烧气并不是多大的负担,而烧木炭的成本甚至高于电采暖。  
 
  其次是文化上,农村居民相对保守,对新事物的欲望没有城市居民那么强烈。在非利益相关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往往缺乏了解光伏、地热、清洁型煤、节能环保炉具的兴趣,更莫提去尝试了。
 
  最后是资金上,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使用电能以外的商品能源会给他们带来一笔额外的开支。这笔开支的多与少,直接决定了大部分农村居民能否接受清洁能源。因此,薪柴、煤炭的替代品,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性,这就可能需要财政补贴的支持。
 
  显然,文化和习俗上的阻碍,除了“交给时间”去解决外,也需靠宣传、教育、示范去主动化解。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急不得,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资金上的阻碍,化解之道有二:一是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再一个是加强财政支持。前者非朝夕之功,后者却可立竿见影。
 
  “对生产和使用新能源、清洁型煤、生物质成型燃料、节能环保炉具等,进行财政补贴,降低农村居民清洁用能的成本,增强农村居民清洁用能的意愿,是推动农村能源革命的关键。”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张哲告诉记者。
 
  谢克昌院士则建议,国家应设立京津冀农村能源革命试验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框架体系内,设立京津冀农村能源革命统一协调机构,统筹制定三地农村能源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协同促进能源基础设施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为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上一页][1] [2] 

      关键词: 能源清洁
相关新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