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云端筑梦 大道出滇

水电五局发布时间:2022-06-08 09:39:28  作者:吴培培

云端高速,寄托千秋梦想;大道出滇,承载群众夙愿。中国电建建(个)元高速公路建设者们历经4年的攻坚克难,终于迎来了建(个)元高速公路建水至个旧段正式通车。

云南省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总里程约122.49 公里,为云南红河州政府与中国电建集团资本合作的PPP项目,是云南省“十三五”期间五年交通大会战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高速公路的顺利通车对完善云南省公路网,优化区域路网结构,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的奋斗里书写。回望过往,这段倾注了电建人初心和热血,演绎而出的大道出滇的壮阔征程,壮哉!

探新路,填补高速公路特高地温隧道施工的空白

说起隧道施工,对工程建设者而言并不陌生,岩温88.8度的高速公路隧道确是世界罕见。

采访到尼格隧道施工人员,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热”“太热”“闷热”“热的受不了”“热的呼吸都困难”。

“每次隧去尼格隧道都要多带一套替换衣服。”测量小伙这样说道。

“隧道里面的温度太高了,工人每2小时必须进行换班,休息的时候他们的衣服裤子都在滴水”,隧道内施工员这样说道,“甚至,有些工人直接甩开膀子,撸起裤腿,加油干。”

“尼格隧道不仅高地温,且洞内岩温最高达88.8℃,水温高达63.4℃,空气温度也能高达56.4℃。此“四高”引发的热害以及有害气体等问题导致施工难度极大”,承担该隧道建设任务的水电五局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总工程师彭名君提起尼格隧道,感慨地说道。

为确保履约进度,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勇于探索、以人为本、以科学为导向,服务工程实践为目的。研究出了以温度监测、热源阻隔、洞内降温、效果评价为主体的“预,防,治,评”四位一体特高地温隧道施工完备体系。

该体系通过喷涂聚氨酯泡沫、渗水段注浆封堵等措施,减少热量交换,阻断热量传递,并构建单通风+双通风+洒水喷雾+冰块降温系统使用分区,实现了对掌子面前方热源集中处合理有效降温,直接将隧道洞内温度由58.6℃下降至30℃,有效的实现洞内温度的降低与控制。同时,通过建立AHP和可拓理论数学模型,运用综合勘探预报技术以及搭建的环境动态监测系统,不仅实现了对隧道的高地温状况以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而且对预防治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对人员舒适度进行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指标参数,指导现场高地温隧道施工管理。

隧道施工工人坦然的说“自从有个这降温隔热系统,虽然是从烤箱变成高温桑拿,但相比之前,可以忍耐、承受了。”

“预,防,治,评”四位一体的在尼格隧道顺利实施,给特高温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填补了国内特高温公路隧道工程领域体系的空白。

 出实招,突破高陡山区高墩施工的技术瓶颈

说起红河州建(个)元高速公路尼格枢纽的建设,在每个人的心中刻着“艰”“难”“险”3个字。全线被河流峡谷分割为多个互不联通的区域,沿线山峰高耸入云、悬崖峭壁林立。电建人化勤勉于坦途,将大道呈现于彩云之南。

尼格枢纽所在地附近村支书经常说“回想3年前,尼格枢纽崖壁上仍是密密麻麻的满堂红脚手架和错综复杂、错落交织的施工便道,现如今已是大道通途。非常感谢高速公路建设队伍,帮助我们家乡建设,也非常敬佩你们。”

尼格枢纽是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立体互通枢纽,其工程规模大、错综复杂、立体交叉,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圆柱墩和薄壁空心高墩两种结构形式,上部结构包括现浇箱梁和预制T梁,且施工区域内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三难两险”,即场地布置难、材料进场难、高墩施工难、支撑体系风险大、人工挖孔风险大等因素。

为解决材料进场、山区地形狭窄、无合适场地布置点,水电五局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部在尼格枢纽处修建施工便道高达16条,总里程高达6公里。项目班子会议、技术攻坚会不断研讨,从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到大纵坡台阶式预制梁场,再到“预制场出场一次性验收合格”等科研成果的研发, 成功克服了狭窄区域梁场建设和制梁的难题,实现了无存梁区T梁快速预制的需求。项目研究出的“提高预制场出场一次验收合格率”获得四川省QC成果一等奖。

为了解决枢纽弧形段现浇梁浇筑难题,面对悬崖峭壁、70度以上大坡、高墩、大跨度、地形、地质、地貌等限制,现浇支撑体系搭设极其困难和复杂。项目部重点攻克,广泛查阅资料,通过“有限元模型”,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现浇支撑体系适用性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满堂式支架、钢管柱、贝雷梁、门式结构组合结构选型设计,研制出针对高陡山区施工地形条件、工程特点和纵横向陡坡角度,构建上部结构现浇施工的组合支撑体系。

在尼格枢纽施工中,水电五局项目部科研组发表论文2篇,专利7项,工法2篇,突破了梁顶推施工、预应力张拉、支撑体系复杂的技术瓶颈,为公司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在该高陡山区施工中有了新的突破。

见实效,打造智能化山区高速施工的新格局

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特别在桥梁施工中,动辄就是90米高墩,项目引领新科技创新,实现高墩、梁场等智能化喷淋养护,解决了高墩养护困难不到位的难题。

“站在96米的高墩下,点开类似KTV的点歌台操作屏,根据需要设置喷淋间隔时间、喷淋时间等,并且能定时,省事、省时、省力、高效、便捷、安全。”年轻施工管理人员骄傲地说道。

不仅要考虑施工质量、养护问题,还须确保高墩模板墩身垂直度、扭转变形及施工线性控制的问题。项目科研技术组精益求精提出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墩身垂直度及扭转变形的控制方法,采用激光垂准仪和全站仪进行测试,施工中保证偏差小于6毫米,此技术的应用给项目的施工提供更有利的保证。

为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履约,实现自动化、批量化、精细化程度,在项目公司统一组织下建立了完整准确的互通立交工程BIM模型,利用BIM模型的虚拟性与可视化,结合相关工程图纸、资料、数据及相应的参数,模拟展现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提前反映施工难点,并进行施工过程优化,避免返工了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提升了水电五局履约及管理水平,在新发展阶段、高质发展要求下,开启了山区高速施工新格局,提升优质工程施工新保障,打造智能化山区高速施工的新格局。

聚合力,助力地方乡村建设带来脱贫攻坚的新希望

红河州地处滇南,南部与越南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打造“民族团结之路”“精准扶贫之路”,是建(个)元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定的目标之一。

水电五局所承建工程范围附近的克租村、尼格村、五七村地处山区,以哈尼、彝族为主,村道为土路,交通甚是不便。每年暴雨频繁而至,雨水导致乡村道路多次塌方,农民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水果等运输不出去,导致该地区十分贫困。

自2018年水电五局建设者来到这里,项目立足企地共建、协同发展的目的,着眼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在同红河州南部山区的贫困斗争中,不断发扬央企风范,与地方人民建立深厚的情谊,在祖国南疆谱写了一曲令人动容的扶贫乐曲。

从项目党支部主动作为、项目党员冲锋在前,帮助解决道路问题,助力村民安全出行;从项目人员一次次走进当地群众家中,为一个个孩童送上金秋助学金;从项目青年员工一次次的走到村子孤寡老人家中,为他们一次次的解决难题;从“我们要尽量买当地老百姓的菜,为他们增加一份收入”到为数以千计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在这条崇山峻岭的施工线路上,水电五局扶贫帮困的故事真的太多了。四年间,如春风化雨,水电五局的一次次行动早已浸润地方心田,先后获个旧市总工会,贾沙乡科级希望小学、尼格村委会、松云村委会赠送锦旗,获建水县坡头乡、个旧市贾沙乡赠感谢信,五局在红河州的扶贫已经成为了一枚闪耀时代的标签。

如今,村外的道路被硬化了,稻谷、玉米收割时不再担子挑、肩膀背,三轮车也能派上用场。并且随着高速公路的通车,如今到个旧路途从3个多小时锐减至30多分钟,水果及农副产品不再滞销,大面积山地、天然温泉资源被重新开发。据说,已有投资人来尼格村收购水果,商洽温泉开发,村民们看到发家致富的希望,妈妈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崎岖、辗转颠簸的上学路上遇到塌方了,村里的老人都说“简直不敢想”“太方便了”“如天路一般”“感谢你们”。

四年,中国电建人将汗水洒向山峦,将勤勉化作坦途,阔步走在致力于民族团结,助力乡村建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彰显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极目远眺,一座座桥梁凌空飞跃,一根根墩柱高耸入云,静静感受,红河州南部经济大动脉搏动的心跳已经愈发强劲。

云端筑梦,大道出滇,建(个)元高速公路起舞群山、化天堑为通途的美好愿景终于实现了!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