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定格初心

水电七局发布时间:2021-05-08 11:52:23  作者:黄琪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陈定初深有体会。

蓉城初夏,满目葱茏;远处青山,依稀可见。

晒着午后暖阳,古稀之年的陈定初,翘着二郎腿,倚坐自家沙发,抿口绿茶,谈及往事,满脸欣慰。“最自豪的是培养了一些人,他们为社会和水电七局创造了财富。退休十余年,还没忘记我。”

他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从业四十余载,秉承一颗做平凡事的平凡心,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知人善任。发挥青年作用,助推铜街子工程建设,被团中央评为“为重点工程献青春”优胜单位;加强队伍建设,带领单位走出低谷,被电力部授予“双文明”称号,捧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地方政府、电建集团、水电七局等培养厅级、正处级干部30余人;本人荣获“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青春在铜街子闪光

“在共青团工作期间,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1979年,32岁的陈定初,意气风发,走路带风。

七年的共青团时光,先后任水电七局三处团委书记,水电七局团委副书记、书记,也完成“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人生蜕变。

自幼家境贫寒,遭遇自然灾害,粮食极度缺乏。为了求学,常常食不果腹,翻山越岭,几度辍学。困难没有难倒他,更加乐观豁达。学习刻苦,发愤图强,担任少先队中队长,班长。最终,保送到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杭州技工学校,内燃机专业。

1967年8月,陈定初被分配到四川龚嘴水电站,国家“三线建设”保密工程,五一五工程指挥部,即水电七局前身。这里,苍山巍巍,河水泱泱,山高水深,渺无人烟。住牛毛毡房子,一脚泥一脚水,与毒虫同眠,三个石头一口锅,每周只能食一餐肉。

回忆当初,陈定初唏嘘不已。“那个年代,领导带头示范,人们吃苦不叫苦,机械化程度低,全靠人拼命干。”得益于实习时取得的大型货车驾照,顺利通过体检和政审,分配到汽车运输处,开上解放牌工程车,每月工资、施工补贴和粮食补助加在一起40元。

“参加工作以来,所有领导工作勤勤恳恳,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对我的影响很大。”1972年,25岁的陈定初迎来人生两件大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喜结连理,成家立业。

随后,相继任三处保卫干事、宣传干事,机械连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均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担任团委书记后,陈定初一直在思考,铜街子电站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如何发挥团组织“育人”职能,让6000余名青年结合实际,建功立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中心工作向经济建设转移,并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阵风,从首都北京吹到四川大渡河畔,也吹进他的心坎上。在全局青年中展开“全国保重点,我们怎么办”大讨论,发出“为重点建设献青春”倡议。一时间,“为重点建设献青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青年劳动竞赛火遍铜街子。

1984年5月,大渡河上游连续降雨,水位陡涨,钢筋笼被河水卷走。陈定初带领青年突击队,义务突击抢捞。凌晨五点,晨风细雨,140余名团干、团员跳进大渡河中,以行动保卫国家财产。经过两天奋战,抢捞钢筋笼近200个,类似故事不胜枚举。

团委书记就是“火车头”。陈定初常说,领导要出思想。他一方面抓文化建设,走基层搞调研,一方面抓教育人、培养人、输送人,使“浪子回头”“野马上路”。

据水电七局史志记载,在铜街子工程建设中,组建青年突击队33支,青年班组100个,完成青年工程1243项,开展突击劳动2000余次。9项青年工程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突击工程”,22支青年突击队获得省、部、市和工程局命名表彰,一个支部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3人被团中央及国家计委命名“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2人评为省部级“新长征突击手”。

装好四台机  培育一代人

1986年,水电七局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最后一个大型电站——铜街子水电站成功截流,60万千瓦的机组安装迫在眉睫,发电在即。

39岁的陈定初临危受命,走马上任,赴安装处担任党委书记。

此时的安装处,近十年没安装较大机组,“找米下锅”度日艰难。办公设施简陋,队伍思想浮动,人才大量流失。中秋节兄弟单位给职工发月饼,而他们的职工领到的是免费的老鼠药。办公用的便签纸也是一张张数着发,维持职工基本工资困难……

原本,陈定初可以去更好的二级单位。可当时团委书记候选人王富建,收到了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为了他安心读书深造,陈定初主动放弃,也由此改变彼此命运。

初到安装处,陈定初发挥团委调查研究优势,终理清工作思路,大胆提出“装好四台机,培育一代人”。

在他看来,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合力效应,培养一个“四好”领导班子,一个优秀团队,一支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职工队伍。他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坚持和谐创新,改革开放为主线,文火慢炖。

“永远不要等一个人完美无缺再去用”,周建文就是生动实例。调皮捣蛋的学徒工,居然把安全帽飞到大渡河,真是胆大包天。但陈定初觉得,这小伙子在安装机组,抢发电时表现突出。年轻人只要积极引导,总能进步成长,破格提拔为作业队长。最终周建文一步步走上水电七局中层领导人员岗位。

与此同时,不仅为自身发展培养专业人才,还积极向外输送优秀骨干。

25岁的张绍军,已是安装处团委副书记。借调至团省委工作期间,干得不错,对方欲将其留下。局相关领导爱才,舍不得放人。陈定初见状,冲到该领导办公室苦口婆心:“你卡人家干什么?”这位领导还是陈定初的入党介绍人呢,党的优良传统可不能丢。

他在安装分局任职21年,其中任党委书记15年,局长6年,这在局内干部任职中创纪录。先后与五位“一把手”搭班子,与每个人合作都很愉快。“只要没有私心杂念,换位补位不越位,没有什么理由班子不团结,事业不共进。”

作为班子“粘合剂”,他带领一届届班子,成为安装改革与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1992年10月,铜街子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1994年12月,机组全部投产,荣获“AAA”级信誉。从此,安装人变了,人心齐、气也顺、干劲足;发展强大了,机电安装资质一次次突破,创造了龙滩、冶勒、桥巩等多个世界第一,安装市场订单不愁了,重回行业三甲。

以人为本  和谐创新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市场经济大潮,扑面而来。

铜街子全部投产发电,他们何去何从?呆在小山沟继续观望?积极拥抱时代大潮?

陈定初选择后者,一定要让职工走出大山,奔向城市。各地考察选址,综合比较,为达目的,甚至到领导家里“缠”,表达合理诉求。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1995年,彭山金属结构厂正式投产,住宅小区首栋楼房交付使用;1997年,综合办公大楼正式启用,安装人从此安居乐业,不再风餐宿露。

同时,抓住水电黄金发展期机遇,带领安装人不畏艰辛,勇闯市场,成功中标首个国外项目——叙利亚迪什林电站金结制造和机电安装,第一次走出国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无缝对接。

2007年7月,陈定初正式退休。对比二十年前,安装分局职工人数从不到1000人增加到2000人左右;年产值从450万到5亿多,利润从亏损599万到盈利1500万,合同存量从200万到12亿;装机能力从12万千瓦/年到300万千瓦/年,具有全球第一台全空冷式单机70万千瓦机组安装资质,金属结构制造从无到一万余吨/年,金结安装从几百吨/年到5万余吨/年。

退休后,陈定初被聘为局长技术顾问近十年,亲眼见证水电七局高质量发展之路,总装机容量从3000万千瓦突破到4000万千瓦。

建党百年之际,将迎来世界在建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水电七局也将迈上单机百万千瓦安装新台阶。

“最大的遗憾就是读书太少,有些事可以做得更好,那样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可以走得更稳更远。”这名党龄近50年的老党员书桌上,摆着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史学习教育书籍,写满了笔记。

尘封定力守初心,责任担当乃平凡。


1979年,陈定初(前排中)担任水电七局三处团委书记


被团中央授予“为重点建青春献青春”优胜单位

时任中组部副部长李铁林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陈定初(左一)向苏丹麦洛维大坝业主介绍情况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