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厚云:坚守初心 诠释匠心

发布时间: 2020-01-03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王雅玲 李燕

  中国电力网讯   从高温炎热的梧州到冬季低温干冷的泰安;从川西崇山峻岭的大山沟到中国南端蚊虫肆虐之地,再到海拔2300多米的半高原,他心装梦想,胸怀水电,常年扎根工地,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他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荒山、河滩。

杨房沟水电站地厂工区常务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党员肖厚云(右)

  光阴荏苒,岁月峥嵘。十四载,他共发表论文9篇;参与完成省级工法5项;新型专利1项;参与策划与实施科研课题6个;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省国资委优秀党员……他就是杨房沟水电站地厂工区常务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党员肖厚云。

  劲头足 不辞辛劳

  2005年7月,带着梦想与激情,肖厚云远离家乡,来到广西梧州长洲岛水利枢纽工程。刚离开象牙塔,面对的却是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地每天受高温炙烤,但肖厚云仍坚持干在一线,学在一线。要把一摞摞图纸、复杂的线条以及难懂的理论,变成雄伟、高大的建筑物谈何容易?征战之旅就此开启。他劲头十足,剑拔弩张。白天请教施工经验丰富的“老革命”,晚上回到办公室就铺开满桌子图纸潜心研究,并虚心向师傅学习。

  他每天风雨无阻上工地,浑身湿透回宿舍。烈日下爬仓号,绑钢筋,立模板……艰辛的劳动让身高1米83的肖厚云廋到只有不到140斤的体重,但他收获的却是2个月就熟练掌握施工流程的技能,3个月就能独挡一面,负责外江厂房安装间的现场技术。

  迎难上 不遗余力

  2008年9月,肖厚云履职京沪高铁。跨行业的全新标准、陌生的规范、一知半解的铁路隧道、桥涵、路基施工的工艺流程等,让他心急如焚。肖厚云给自己定下了最严苛的作息时间,按下了勇往直前的冲锋键。他不遗余力,大量阅读铁路基建的要求、标准、规范等;他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份方案;他废寝忘食,认真、仔细研读图纸;他严谨细致编写专项措施……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夜以继日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隧道顶结构仅为9.28米,就如何保证金牛山隧道顺利的下穿京沪高速,我好长一段时间休息不好。”白思夜想,对于在京沪高铁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技术挑战,肩负使命的肖厚云如今还记忆犹新。

  在寒冬的齐鲁大地,现场巡查,他数次穿梭在10余公里的凤凰台至金牛山的隧道、路基、桥涵,对于新来的图纸及时组织会审,提前进行技术交底。月朗星稀的夜晚,肖厚云数次在夜幕下行色匆匆,伴着星星回宿舍。

  在此期间,他参与写下了《双侧壁导坑掘进工法》、《高速铁路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近距离下穿高速公路开挖施工工法》两个集团级工法以及参编的《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核心技术汇展》系列专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他主持进行的多个变更及重大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在成绩面前,肖厚云没有骄傲自满,没有就此停留,他依然怀一腔热血而苦学,为练浑身本领而奋战!

  接力干 不同凡响

  2011年10月,肖厚云再次转战水电——猴子岩电站。

  这是一条泥石流频发,历尽颠簸才能到达的大山沟。这里没有喧嚣的夜景,没有闪烁的霓虹,只有绵延不断的寂寞大山。

  他一如既往,用平凡心守护着初心。

  孩子出生了,但正值工地大干时期,他“狠心”离开襁褓中的孩子,抛开坐月子的妻子,全身心带领工程部员工坚守在工地现场,和大家一起认真分析、研究猴子岩引水发电系统的施工特点、难点。白天及时组织部室员工深入施工现场做好技术服务,夜间熟读施工规范及合同做好能力储备,因地制宜制订符合现场实际施工方案(措施),保障了施工高效、有序进行。

  “对家庭我很愧疚。一年陪不了他们几次,儿子不愿和我亲近,远在江西老家的父母也70多岁了,回家看望他们的次数屈指可数。”谈及这些,堂堂七尺男儿也眼圈泛红。

  他努力为项目增效创收,“更安全、更迅速、更经济”,是他编制方案的“底线”。为进行施工支洞、大牛后边坡安全防护的设计变更、方案优化,进行洞轴线调整,取消画蛇添足的无用支洞,将复杂的设计变为简单易行的活儿,肖厚云白天数次深入施工现场,不惧高坡滚石,现场比,现场量,积极采集一手资料。夜间,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仔细算、认真画,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和大家数次探讨,数轮技术、经济比较,持续6个月的高强度劳动,终于取得了变更索赔的重大突破,“仅这两项就创造可喜的净收益。”

  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由肖厚云组织的一项省级工法、一项新型专利、4个科研课题、4篇论文便在初心的坚守中、匠心的传承中逐一出炉。

  如今,猴子岩电站已经投产发电,回忆起曾经在猴子岩电站努力拼搏的情形,一切还仿佛近在咫尺。

  勇担责 不负众望

  从西昌往西连绵不断的大山中,全国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百万千万级水电站—杨房沟水电站就坐落在这里。

  顶着“首个”的光环,其背后是施工管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是“自律 创新 共赢”的真正实施,是从内而外的“自我革新”。

  “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在开挖、浇筑高峰期,我每月至少要审核十份施工方案。”肖厚云笑着说道,“目前施工的点面全部走上一圈,我下了班就不用锻炼身体了,每天2万余步的行程绝对是暴走网红啊!”

  弯腰钻架管丛林,埋头走地下厂房混凝土转梯,25级悬空临时镂空爬梯,他三步并作两步踩上去查看机窝备仓情况,踏上钢筋密布的弧形蜗壳上,他如履平地。

  “终身保持学习的状态”是肖厚云这么多年保持的习惯动作,层层叠叠的图纸与施工规范,在他看来,再繁忙的工作,每天晚上专心致志看个2、3小时,看完多达500页的内容不过就一个星期的功夫。

  “儿子,今天有没有做不起的题?要听你妈妈的话,不要让你妈妈太累……”刚吃过晚饭,肖厚云便连忙回到办公室,拿出手机,开了视频,给孩子、妻子“汇报”一天的情况。只有这个时候,才是水电人的幸福温馨时刻!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我喜欢看着自己参与修建的电站一天一个样,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肖厚云露出了最自信、最美的笑容。

      关键词: 水电七局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400-007-1585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