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地市报道

南网知行书屋:托起美好未来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3-26 00:00:00

点击视频,看“南网知行书屋”运行以来为山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视频制作:周志旺 梁磊 钟倩灵)

  云南维西白济汛乡中心完小杵打分校“南网知行书屋”内,学生们津津有味地阅读。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周志旺 摄

  广西河池东兰劳动小学学生与广西电科院“电博士”在“南网知行书屋”前合影。 南网传媒全媒体通讯员 叶莽莽 摄

  云南维西白济汛乡中心完小杵打分校六年级学生董蓉利用互联网工具做作业。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周志旺 摄

  在广东茂名信宜垌口小学“南网知行书屋”,学生们用多媒体设备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叶茂 摄

  我长大了想当兵,保护自己的国家。

  ——广东茂名信宜垌口小学四年级曾育生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师,画很多很多有名的画作。

  ——广东茂名信宜垌口小学四年级黄墁妮

  我想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看看,也很想去樱花特别美的武汉大学。我想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能帮助救治更多人。

  ——广西东兰县劳动小学四年二班韦姝逸

  从电视里看到上海有很多高楼大厦,非常漂亮,我想去看看。长大后我想当一名老师,把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云南维西白济汛乡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三年级三班和静蕾

  书上说,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我想当航天员,到火星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云南维西白济汛乡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二年级一班代桢佑

 

  3月18日,阿倮山下,澜沧江畔,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白济汛乡中心完小杵打分校二楼转角的教室里,师生互动,气氛活跃。

  “老师,用平板查阅资料我还知道丹尼尔·笛福曾到各地经商,经营过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对了,还有砖。”杵打分校六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陈娇把当天的语文课《鲁滨逊漂流记》的课堂搬到了二楼转角的一间特别的教室里。整堂课,只要陈娇一提问,学生便齐刷刷地举起手抢着答。

  这间特别教室是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50个“南网知行书屋”中的一个。“通过互联网查询资料,孩子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一下子就拓宽了。”陈娇说,书屋自2019年投运以来,一直是该校最受欢迎也是从来没有闲置过的一间“教室”。

  类似的场景同样发生在广东、广西、云南的一间间“南网知行书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019年,南方电网公司以广西东兰县和云南维西县作为试点建设“南网知行书屋”,截至2020年,共建成50间“南网知行书屋”。其中,广东10间、广西30间、云南10间,在广西东兰县、云南维西县实现了所有乡镇寄宿制小学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拟每年投资建设约50间“南网知行书屋”,到“十四五”末共建成书屋300间,在五省(区)的192个县实现“南网知行书屋”全覆盖。

  “南网知行书屋”致力营造简洁、舒适、具有文化感和激发创造力的空间,一方面在教学上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安排多种课程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书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深受全校师生的喜爱,已逐步成为校园的文化输出中心、校园文化的“靓丽名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提出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立足新时代,南方电网公司如何落实党和国家工作部署,以“南网知行书屋”等为载体开展教育扶贫?近日,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兵分三路,前往广东茂名、广西东兰、云南维西,看“南网知行书屋”为山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广东茂名

  为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傍晚时分,坐落在山脚下的垌头小学分外安静。10岁的曾祥惠独自留在教室里,一笔一划地抄写生字。字虽端端正正,力透纸背,但每次作业都只能得七八十分。老师告诉她:“就像你们在楼顶看到的,山外有山,同样的道理,人外有人。”

  曾祥惠就读的垌头小学,坐落在大山里,是广东茂名信宜市洪冠镇最偏远的一所非完全小学,至今已有49年办学历史。

  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很难。曾祥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东莞,那是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地方。几年下来,她已慢慢适应了与父母每天见面的方式——视频连线。

  封闭的大山、崎岖的山路,似乎阻隔了孩子们远行的脚步;藏在书本的知识,却为孩子们增添了一双眼睛,让他们看到远方的世界。去年7月,垌头小学建成的“南网知行书屋”,迅速成为孩子们课间、放学后的学习乐园。在乐园里,百科全书、漫画小说、经典名著、网上课堂应有尽有,孩子们眼界大开,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料。

  不向命运低头

  垌头小学距离茂名信宜市有50多公里,出村全是蜿蜒的山路,生活、交通极为不便。学校包括校长在内,一共只有5位老师,人数最多的一个班,也只有9个学生。

  3年前,年轻的女老师冯炎来到垌头小学,因为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刚来时,父亲总劝导她:“熬一熬,日子总会好起来的。”随着时间推移,冯老师开始慢慢静下心,观察身边的孩子,“他们脸上天真烂漫的笑容,好像天使一般,纯净得让人心动。”

  “在操场上,孩子们围过来交作业的时候,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心里不是滋味,让我决心留了下来。”冯老师说,自己慢慢习惯甚至爱上了这片宁静的空间,“学生少,我们至少可以一对一辅导,直到他们把不懂的弄懂为止。”

  俗话说,人穷志不短。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驻茂名信宜市洪冠镇垌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何志辉来到村里后,除了帮助村里实现产业脱贫外,也经常往学校跑,看看学校缺什么,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在他眼里,垌头村的孩子既具有学习的天赋,又不失少年的纯真,“他们与城市的学生相比,缺少的是资源和机会。”

  何志辉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有五兄弟,他排行老二。为了供他读书,读书不多的父母常年干苦活,大哥辍学,弟弟在外打工。在村里,何志辉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上大学时,他在图书馆偶然借到了《平凡的世界》,仅用3天时间就如痴如醉地读完了,深受触动:“不管生活中有再多的苦难,也不能轻言放弃,要不忘初心,凭着自己的激情和努力改变现实。”

  在一次会议中,他听到筹建“南网知行书屋”的计划,内心十分激动。会后,立即驱车2个半小时,从茂名市区赶往垌口小学,征求学校的意见。

  “这是大好事啊,学校全力支持。”得知这个消息,在垌头小学待了30多年的校长曾立清兴奋不已,立即带着何志辉一起去勘察场地。经过考量,学校决定从为数不多的四间教室中腾出一间来。

  选场地、出设计图纸、做预算……一天时间,何志辉就弄好了一份申请报告递交上去。

  按照“实用、接轨、见效”理念,垌头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从建设到书本购置,都体现了高标准、现代化、多功能的特点。书屋所采购的书籍包括幼小衔接类、科普类、小说类、绘本等1500多本,益智棋类10多种,另外还配置了一台65英寸的触摸屏教学一体机、电视机以及电脑等信息化产品。

  “至少,让孩子们有条件可以跟城市的孩子去竞争。”何志辉说,对孩子最大的关爱就是教育,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机会。

  期待向阳而生

  2020年7月28日,垌头小学一片欢声笑语。这一天,垌头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正式揭牌并移交小学使用。

  “一做完作业,学生就会问,可以去书屋吗?”从城市来到这里任教的语文老师李飞琥说,孩子们看书的时候,眼睛都是发光的。

  有了“南网知行书屋”,垌头小学的老师开始改变上课方式,将外部优质资源带进山里。学生“跟随屏幕”上课后,愈发爱提问题。午饭时,教师餐厅总挤满了人。有的老师打了饭,却进不了餐厅,只能在走廊上站着吃。

  李飞琥觉得,思想的贫困比物质的贫困更为可怕,也更加难以摆脱。

  “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南方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吗?”“妈妈,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这边是白天,美国那边是黑夜了。”去年,李佳从工厂离职回到垌头村后,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话语多了,日记中的内容不再是消极情绪,而多了许多学习生活趣事。

  李佳说,爷爷奶奶干农活晚归的时候,两个孩子会主动盛好饭菜,等着爷爷奶奶回来再一起吃。通过阅读,孩子们不仅看到了更多东西,也学会了分享和沟通,这是令她最感欣慰的。

  在信宜市去年下学期的期末统考中,垌口小学四年级的9个学生有3人取得英语满分(120分),最低分为115分;在洪冠镇14所小学的教育综合评价中,垌头小学名列前茅。“相比物质上的帮扶,更应该注重精神扶持,“南网知行书屋”投用时间不长,却逐渐成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重构者。”垌头小学校长曾立清说,即使书屋作用有限,能影响的或许只有几十个孩子,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意义重大。

  润物无声,花木逢春。如今,广东电网公司已建成投用10个“南网知行书屋”,持续开展“光明学堂”“金秋助学”等志愿服务和捐书助学活动,为深山里的“天使”打开通向世界的另一扇窗。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黄勇华 窦小兵 通讯员 孔德淇 叶泽 叶茂

  广西东兰

  让好奇的种子生根发芽

  东兰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隶属广西河池市,红水河穿境而过。这个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市4个多小时车程的县城,被高岭环绕,道路、房屋依山而起。

  东兰县是全国有名的红色老区,是我国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东兰县劳动小学(简称“劳动小学”)于1907年建成,原为东兰县小学堂。如今,在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里,朗朗读书声依然在延续。

  百年劳动小学 依然活力无限

  “哇!钨丝烧起来了!”“老师,为什么电能穿过木炭?”“这也太神奇了吧!”一阵阵惊呼从劳动小学里传来。3月17日,一堂“小赫兹萌娃学堂”在劳动小学“南网知行书屋”开讲,来自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电博士”们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电力互动实验装置,与60多名小学生们一同探索电的奥妙。

  在实验演示环节中,参与课堂的萌娃们目光全都聚焦在“电博士”手中“神器”。当看到因为通电而瞬间发光的金属丝,萌娃们顿时兴奋地炸开了锅,不一会儿就将“电博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争先恐后地想要亲自上手试验一下。

  “刚才我们用的钢丝、钨丝和铅笔丝这三种材料中,哪一种通电后发出的光是最亮的?”“是钨丝!以前的灯泡都是通过钨丝来发热发光的。”面对“电博士”的提问,萌娃们已经能抢答了。

  教育扶贫 山里娃走进“云课堂”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在教育扶贫领域积极创新和探索,通过“南网知行”教育扶贫行动,打造教育扶贫的“南网样板”。作为东兰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南方电网公司立足长远,以弘扬革命老区文化、培养学生“知而后学、学以致用”能力为目的,2019年、2020年先后为东兰县15所乡镇中心小学、15所乡村小学,共建成30间“南网知行书屋”。

  两年来,东兰县的“南网知行书屋”已经成为举办科普知识课堂的首选地点。3月4日,广西电网公司河池供电局、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东兰教育局在东兰县30所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开展党史教育第一课直播活动。活动邀请了开国中将韦杰将军的后人,现场给小学生们讲述他的革命经历,加深小学生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激励他们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尽管东兰县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也不十分便利,却无法阻挡山里学生们享受到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通过“南网知行书屋”远程教学系统,山里山外的学生们也能“云”聚一堂。

  2020年7月3日,南方电网公司在两个定点扶贫县——云南维西、广西东兰组织开展了“山里娃走进云课堂”教育扶贫行动。来自北京、深圳、南宁、昆明四地的名校名师依托“南网知行”书屋远程教学系统,在云南、广西两地共21所小学开展了线上远程授课,超过4000名学生参加。

  寓教于乐 萌娃畅想未来

  记者在劳动小学看到,“南网知行书屋”涵盖了“求知”和“践行”两大功能板块,设置多媒体区、阅读区、书法区、电脑互动教学区、益智活动区等模块,配置专门订制的、具备远程教学、同步课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劳动小学执教近30年的陆梅老师表示,“南网知行书屋”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让课堂更生动有趣,远程教学让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现在大家上课积极性提高了,进步也快,我们班好几个孩子在广西奥数竞赛上拿到数一数二的好名次!”作为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陆梅很是自豪。

  劳动小学四年级二班的韦统杰最近喜欢读《三国演义》《红楼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虽然有些没看懂”,但因为“书里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他并没有放弃。他说,长大后想当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

  孩子们对阅读的浓厚兴趣,离不开适当的家庭氛围。“听孩子提过学校里的‘南网知行书屋’,她挺喜欢的,说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书,还能上网课。”学生家长岑莉受过大学高等教育,深知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不限制我的孩子一定要从事某个职业,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性格健全、阳光自信。希望通过书屋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还表示,希望以后孩子能有机会去南方电网公司看一看。

  “非常感谢南方电网公司给山区的孩子们提供这么好的阅读和学习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城市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激励他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去学习和成长。”劳动小学教务处主任韦玉兰表示,书屋不仅让学生们开阔视野,激发求知热情、拓宽学习途径,还给学校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传授模式。

  “山区教育工作最大的难点是教育环境不平衡不充分。”中共东兰县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韦阳东表示,受地域条件限制,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家长的教育理念、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南方电网公司在东兰30所小学建成“南网知行书屋”,让1.7万东兰学生受益。特别是南方电网公司多年来通过援建教学楼、建“南网知行书屋”“电博士”送科学知识下乡等举措,扶志又扶智,对东兰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我们在落实书屋项目的时候,做了很多调研和调整,决不做使用率低的传统图书室,而要做成现代化的、让小学生能从中受益的书屋。”广西电网公司河池供电局计量中心经理、党支部书记廖先旭对记者说。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他作为南方电网公司派驻东兰县扶贫办副主任,负责包括“知行书屋”项目在内的南网扶贫东兰项目落实工作。

  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依托“南网知行书屋”,山区的孩子们能跟随蜿蜒的红水河,冲破崇山峻岭的屏障,一路奔腾,汇入浩瀚无尽的海洋。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钟倩灵 陈海堂 通讯员 陈钦荣 梁磊 叶莽莽

  云南维西

  书屋里的梦想

  “书屋里的平板连着WiFi,不会的作业我们可以自己查。”从五年级第一次进入知行书屋开始,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白济汛乡中心完小杵打分校学生董蓉就充分利用“南网知行书屋”的功能来进行学习,细心的董蓉将书屋里平板里的学习软件记了下来,安在了父亲董继光的手机上,自己借助手机“辅导”自己。

  期望

  从香格里拉到维西,有两条路,分别沿金沙江、澜沧江而行。两条路,都是200多公里的里程,2000多米的海拔差,5个多小时的行程。

  董继光的岩瓦香德维炒鸡店,在澜沧江畔的德维公路旁。炒菜、上菜、结账,迎来送往。董继光和爱人李迎春一天忙到晚。而炒鸡店也像驿站般,一次次的见证着匆忙的人们翻山越岭,出入大山。

  “要不是我眼睛出了问题,我现在可能不会在这炒鸡。”1992年,在学校学习总是名列前茅的董继光被云南省政府当作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对象,送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

  “全省总共20人,而迪庆州我是唯一的一个。”当时的董继光觉得,未来一定充满阳光。可天不遂人愿,不到一年,因眼疾不能长期用眼,董继光退学回了老家,大山外的北京成了心里永远的遗憾。

  收山货、药材,背着VCD走村串寨放影赚钱,不甘心的董继光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直至德维(德钦至维西)二级公路修通后,董继光才算基本安定下来,传承父亲的烧菜手艺的董继光开了饭馆。谋生的同时,把希望放在了下一代,儿子考上省城昆明的大学后,董继光又开始谋划起女儿董蓉的未来。

  “我大字不识一个,肯定教不了她,她爸以为自己当年是‘优秀生’有能力作辅导,可一翻开书,他也搞不了。”一度,李迎春和丈夫董继光一样担心,怕辅导不了女儿的学习而耽误了她。“当年没条件上学,

  导致我现在记个菜名、打个收据都搞不了,我当然希望她有知识、长出息,不要像我一样。”

  书屋

  “除了方便预习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董蓉说,在学校大家都喜欢这个“书屋”,每个班的学生都要争着去。

  “回家后,看到客人来吃饭,她会帮着端茶倒水,抹桌拖地。勤快得很,最主要的是作业能自己搞定。”董继光说,董蓉自上学以来,从来没有掉出过前五名,学习方面很像当年的自己。李迎春说,董蓉的未来,一定不会像自己,整天困在山里。

  “我们还通过‘云课堂’的形式请外面的老师给同学们上课,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杵打分校校长钱琴说,之所以农村教育落后,在很大程度是因为信息闭塞造成的,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造的“南网知行书屋”不仅具备了常规的图书室功能,还配置了移动智能学习设备以及专门订制的、具备远程教学和同步课堂等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不仅学生可以学到大城市老师的课,我们老师也可以从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做到与时俱进,把更多新的、好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钱琴说,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与外界建立了联系,获取了信息。

  梦想

  寓言及民间传说、童话、少儿历险类、少儿侦破类、少儿科幻类、缩编名著类

  ……

  “书上说,火星上可能有生命,我想去看看。”“这次疫情期间,医生给了我们最大的保护,我长大后想当医生。”“南网知行书屋”的书架上,各种儿童读物整齐地堆放着。这些读物,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如果不曾到山区,你就不知道那里的孩子们对知识有多么渴望。2019年,杵打分校的“南网知行书屋”刚建好,课间,看到书屋里琳琅满目的几千册图书,全校27个班的1200多名学生蜂拥而来,为了学生的安全,副校长张新文赶紧组织老师维持秩序,控制流量。在老师控制流量两个月后,秩序才稍微恢复正常。

  “我们班就有学生曾经因为看书太入迷没有听见上课铃响,后来是让同学来叫他他才返回课堂。”二年级一班语文老师杜晶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书入迷误课是常见现象,为了让学生及时返堂上课,上课铃响后,学校总会安排一个老师到书屋看看。

  “我不仅希望可以到北京看看,我还希望能考上北大、清华。”董蓉说,父亲当年没实现他的愿望,她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知道非常难,但还是要挑战。”董蓉腼腆的笑着补充了一句。

  “你们不用担心,只要孩子们喜欢用、喜欢看,就让他们看。”2019年3月,南方电网公司市场部(农电部)农电处副处长唐宝接过上一任扶贫干部的接力棒来到维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他不仅是“南网知行书屋”的主要发起人,还见证了书屋在维西县10个乡镇实现全覆盖。今年,在一次走访中,当他得知学校为了避免孩子们把书、设备弄坏,专门派老师“巡视”现场时,唐宝用一句“不怕用坏,就怕不用,用坏了我们修。”打消了学校的疑虑。

  “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探索,努力以更科学的方式做好‘南网知行书屋’的管理,以确保书屋能持续发挥作用,持续为孩子们服务下去。”唐宝说。

  阿倮山顶,圣洁的雪依旧覆盖着。澜沧江畔,百花已经绽放。而“南网知行书屋”,正以自己的方式承载着孩子们的期盼与梦想。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杨彬 周志旺 通讯员 胡雨 杨冠楠

  ■ 相关链接

  发展历程

  截至2020年共计建成“南网知行书屋”50间。其中2019年,以东兰县和维西县作为试点,投入资金589万元,建成21间“南网知行书屋”,惠及学生19418名学生。2020年建成29间“南网知行书屋”。

  “十四五”期间,拟每年投资建设约50间,到“十四五”末共建成书屋300间,在五省(区)的192个县实现“南网知行书屋”全覆盖。

  特色课程

  书屋通过特定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远程教学、同步课堂等功能,让孩子能享受到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在教学方面,依托书屋安排作文课、阅读课、数算竞技课等课程,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在课余时间,在书屋安排书法课、美术课、读书会等活动,以“读书换积分”,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运作机制

  南方电网公司多次与东兰县、维西县教育部门沟通,研究建立书屋长效运作机制,多方联动,确保书屋发挥作用。属地教育部门负责书屋统筹管理,指导学校建立书屋管理制度,统一安排各类远程教学活动;属地学校负责书屋的日常管理和运维,负责推动更多课程和活动走进书屋;南方电网公司负责“南网知行”教育品牌的整体策划,统筹资源安排;公司属地单位负责保障支撑,充分发挥志愿者和团员青年作用,开展志愿服务和电力科普知识等活动。

  ■ 记者手记

  孩子有梦想 乡村有希望

  乡村未来怎么样?关键在孩子。孩子未来发展怎么样?关键在教育。教育连接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智力支持,连接着孩子的命运、家庭的未来。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既立足当下,又惠及长远。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创新利用“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脱贫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正逐渐成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南方电网公司在山区小学建设的集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互联网信息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南网知行书屋”,成为了山区孩子们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一扇窗。

  想当老师、医生、画家、宇航员、科学家……想去北京、上海甚至月球、火星看看……

  在维西学校几天的采访,从孩子们的梦想里,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当山区孩子有了梦想,乡村未来的发展就充满希望。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杨彬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