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风采

“垃圾山”中辟出战略能源通道,上海探索绿色低碳产业新模式

文汇报发布时间:2024-05-16 09:52:54  作者:张懿

  城市废弃物将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正在先行先试开展引领性探索,特别是面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市已搭建若干应用场景,打通产业链、技术链缺失环节,尝试用农业废弃物、污泥等制备绿色航运的战略性燃料——绿色甲醇。值得期待的是,下一步,上海还将把每天生成的成千上万吨湿垃圾纳入这个低碳循环,既为超大城市垃圾找到处置新途径,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增添绿色新亮点。

  昨天是全国低碳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中国”中外媒体采访活动选择两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让人们看到了上海在低碳技术、产业和应用领域巨大的创新潜力。

  当养猪场为城市燃气管网供气

  在金山区廊下镇,上海最大的规模化楼房养猪场——存栏量达4.5万头的松林楼房规模化生态养猪场,意外地成了全市天然气供应网的新成员。去年12月,申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搭建完成一个猪场沼气处理项目,可以将猪场每天生成的数千立方米沼气进行分离、纯化,去除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杂质后,得到高纯度甲烷,也就是天然气。

  据申能环境董事长成鸣峰介绍,松林猪场本身就拥有猪粪制沼气装置,但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燃烧沼气、获取热能并非最佳选择。沼气的主要成分包括约2/3的甲烷和1/3的二氧化碳,特别是甲烷,由于猪场沼气的源头是生物质,根据碳核算的原则,从中提取的甲烷与从地质环境中开采的天然气截然不同,是一种生物天然气或者说绿色天然气。作为原料,这种绿色甲烷合成制备的就是绿色甲醇。

  绿色甲醇,也就是制备过程以及原料都凸显绿色低碳特性的甲醇,被认为是航运业减碳的重要方向,相关产业也成为绿色经济最热的风口之一,据称吸引数千亿元投资。今年上海两会收到多份呼吁发展绿色甲醇产业的建言,一方面有利于上海掌握绿色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更可吸引全球航运业来沪加注燃料,从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此背景下,乍一看似乎不太起眼、规模也非常有限的松林项目实际上有着更大的示范意义。

  目前,松林项目提取的绿色天然气可直接并入上海燃气金山天然气公司的管网。去年12月至今,该项目累计已入网生物天然气10万立方米,各装备运行良好。但从申能环境及其母公司申能集团的角度来看,松林项目更像是一次城市级生物天然气资源集聚的小规模“试水”。

  申能集团副总裁史平洋告诉记者,下一步,申能将把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市各湿垃圾处置中心和规模化养殖场,估计由此日均可生成2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据透露,上海化工区目前正在相应建设一套年产10万吨的甲醇合成装置,预计2025年底有望投产,该装置对甲烷的需求正好是20万吨,与申能集团的生物天然气供应量相匹配。届时,甲醇装置可直接从上海燃气管网中获取所需甲烷,降低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际公认的碳核算原则,只要用气量不超过全市绿色天然气的入网量,那么,该装置制备的产品就可以被认定为绿色甲醇。

  在污水厂里探路绿氢全链条应用

  除了湿垃圾和禽畜粪便外,上海还在探索利用城市中的另一个生物质碳源——污水污泥提取生物天然气。在浦东新区合庆镇,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设施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区域内,全球首套城镇污水厂“制氢—储氢—热电联供”全链条中试应用研究项目已试运营一个多月。该项目利用污水处理后的两大产物——水和沼气,通过工业方法制氢,一方面利用厂区内光伏板产生的绿电,通过电解水制氢,每小时可制氢50标方;另一方面,污水厂每天处理污泥产生的近3万立方米沼气中,有约10%被纳入该项目,每小时可制氢100标方。

  与城投水务公司合作推进该项目的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卢宇飞告诉记者,目前整个项目产生的绿氢,被输入一台3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单元,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同时也可以用来为园区的氢能源车加氢。另外,电解水产生的氧还被制成臭氧,用于污水处理。由此,整个项目就在白龙港污水厂内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低碳场景,将污泥的“绿色价值”充分利用起来。

  卢宇飞坦言,复洁环保对该项目有着更大期许,其终点也是绿色甲醇。他特别强调,在污泥沼气的各组分中,不仅甲烷是绿色的,二氧化碳也属于“可再生碳”范畴,不会被纳入碳排放统计。他们正计划为该中试项目进一步添加甲醇合成装置,以沼气中分离的可再生二氧化碳以及现场制备的绿氢为原料,由此制备的绿色甲醇,其减排的效应将更为显著。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