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农电之星

于洪波:让配电网线路“零闪停”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5-08-14 11:10:45  作者:张德峰

  8月5日中午,在浙江杭州地铁12号线黄泥坞站电力迁改工程现场,杭州余杭区供电公司科技城供电所所长于洪波弯着腰,检查迁改段电缆井的建设情况。


于洪波(左)和同事在仓梦合寓小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表接电。

  杭州地铁12号线是杭州市重点工程,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行。黄泥坞站电力迁改工程总长2.2千米。为加快电缆敷设,3月初,于洪波和同事优化了施工方案,并持续利用班组质量管理项目成果——电缆管道检测机器人勘查现场。该机器人能深入狭窄的电缆管道,详细记录管道内的各种缺陷,为施工人员做好工程安全预估提供数据参考。

  2006年,于洪波大学毕业,成为余杭区供电公司输变电运检中心的一名运维人员,2021年5月到科技城供电所任所长。科技城供电所有80名员工,负责3个街道共22.9万户客户的供电服务工作,供区内有262条10千伏线路共1920千米、配电台区共2720个。

  “供电所的工作包括配网施工、抢修、运维及服务等,内容琐碎,但责任大,工作必须细心、用心。”于洪波说。科技城供电所供区内的杭州未来科技城聚集了阿里巴巴等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用电负荷大,近几年总用电量年均增长20%,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几秒钟的线路闪停都会影响正常生产。

  如何保障高新技术企业可靠用电成为摆在于洪波和同事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要建成坚强的电网。”于洪波说。

  未来科技城所在的区域12年前还是一片农田。2013年,杭州市在这里建起了未来科技城。随着阿里巴巴等企业、超重力实验室等高科技科研机构及新兴的创新产业群体入驻,这里需要更加坚强可靠的智能网架支撑。

  2024年2月,于洪波在余杭区供电公司运检部的支持下,着手寻找线路“零闪停”的办法。“当时供区内的配电网出现故障后转移负荷需要几十秒,另外,接入容量不够灵活。”于洪波说。他和同事通过调整线路的联络方式、加装站内联络柜和光纤差动保护,历经5个月,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利用地下管道将9座开关站通过10千伏电力线路相互串联,构成两个交叠的花瓣形环状电网,建成浙江省首个“双花瓣”新型智慧配电网。

  目前,“双花瓣”新型智慧配电网覆盖范围内,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9%,年户均停电时间缩短至30秒以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高可靠性供电网架结构也并非万能,难免遭受外力破坏。”于洪波说。为了防止外力破坏,于洪波促成6家平台和24家施工单位组成杭州首个电力联防队,对98个易受外力破坏施工点位、69条迁改线路实施动态管控。2024年,电力联防队制止外力破坏事件43起。

  8月6日,余杭区仓梦合寓小区新能源汽车车主陈先生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了充电桩报装申请。10分钟的时间里,“充电桩e键报装”工具自动生成了接电方案。此前,依靠人工勘查,接电方案制订需要3个工作日。

  过去,供电员工为充电桩接电需要携带图纸到现场勘查,客户要到现场确认接电方案。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电源点分散,供电员工要反复规划接电路径,装表用时较长。

  为了提升充电桩报装效率,今年4月,于洪波与科技城供电所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基于“电网一张图”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入小区车库实景图形,研发了“充电桩e键报装”工具。该工具可通过线上勘查获取小区车位坐标、附近表箱、配电变压器额定参数等信息,按照“最短路径算法”自动匹配最优接电方案。

  2021年,于洪波提出“提升核心能力,建强核心班组”的发展目标,在科技城供电所成立了科技创新团队。4年来,于洪波每月组织专题讨论会,邀请高等院校专家等开展科技前沿知识讲座,已先后组织开展近7项科研项目研究。

  走进科技城供电所会议室,一块块奖牌格外醒目。在于洪波的带领下,科技城供电所相继获得了杭州供电公司营销案例第一名、全国电力企业创新创效项目特等奖等荣誉。(张德峰 文/摄)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