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农电科技

田东供电局:“哨兵模式”精准狙击缺陷隐患 为电网加装“智能天眼”

电力网发布时间:2025-06-30 11:40:59  作者:黄烁 柏兴兴
       近日,南方电网广西百色田东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通过无人机“哨兵模式”开展智能巡检,在对10千伏那桃线线路巡检中,仅用1小时48分钟便完成线路全覆盖巡视,成果数据精确至螺丝螺帽、扎线绑扎等细节,全程无需人工巡检。
  一键启动,无人机自动驾驶“精准出击”
  据了解,田东供电局将10千伏那桃线架空线路用12个巡视半径为2公里的网格点覆盖,营配指挥中心派3名“司机”驾驶搭载移动机巢的电力工程车,每人负责4个网格点的无人机架设工作。3名司机到达对应起降点(网格点)后,营配指挥中心后端操控人员同时起飞三台无人机,三架搭载可见光和红外光镜头的无人机便自动升空,飞向配电线路走廊,营配指挥中心后端操控人员通过4G专网实时接收三台无人机回传的线路的高清视频影像,初步判断外破、树障隐患并监控无人机安全飞行。
  “过去这片山区需要6名巡检员开车5小时才能完成,如今创新利用无人机司机模式,仅耗时1小时48分钟就能覆盖全线,就好像很多个哨兵,在指定位置一有情况就能立即反馈。”林逢供电所配电线路维护一班李国绍说道。
  双光图片+AI,毫米级精度锁定“隐形杀手”
  在田东供电局“哨兵模式”的智能巡检体系中,巡视结果中的双光谱图像与AI深度识别解决了巡视数据人工复核量大、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加上人工复核多重保障,实现了缺陷、隐患识别的“显微级”精度。
   
图:“司机”在1号网格点架设移动机巢

  据悉,智能分析是基于公司通过建立缺陷样本联邦学习机制,13个地市局的巡检数据在脱敏后汇入共享知识库,使AI模型的识别种类每季度更新15%以上。目前系统已能自主判别7大类89小类缺陷,对树障生长的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较传统模式提升37个百分点。田东供电局深入利用好此项功能,做好数据复核工作。
  “哨兵模式”启动,多元化智能巡检“提质增效”
  “这套系统就像给线路装上了‘电子显微镜’+‘热感应触手’。”营配指挥中心智能作业班班员覃振兴演示了最新案例:在4月15日的巡检中,AI仅用43秒就从三台无人机拍摄的1864张图片中,锁定10千伏那桃线27号杆B相绝缘子存在3.2℃的局部过热,同时识别出10千伏那桃线15号塔横担处扎线松脱2圈半的机械缺陷。经现场复核,这两处隐患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7%。
  自“哨兵模式”开展以来,该局配电线路故障平均定位时间从4.2小时缩短至29分钟,缺陷主动发现率从68%跃升至98%。随着5G切片技术的深化应用,田东供电局计划增加“哨兵”数量,未来计划实现每个“哨兵”一个架次完成一条线路的全覆盖精细化巡检,让数字哨兵真正构筑起电网安全的智能防线。(南方电网广西百色田东供电局 黄烁、柏兴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