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九年万里行

水电十二局发布时间:2021-11-17 09:41:19  作者:孙菁

近视眼镜、中等身材、干净利落的寸头、一身蓝色工作服,说起话来洒脱利落,做起事来有板有眼。这就是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土建专业总工程师江建华。

2012年7月,21岁的江建华进入水电十二局,今年刚满30岁的他已经从事海外工程建设9年了,从南美洲到非洲,少说也辗转行了数万里。如今,他已从当初那个每天“泡”在现场的施工员成长为了技术骨干。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份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艰苦的海外施工环境、枯燥的两点一线生活,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都足以让人心里打起“退堂鼓”,而他的选择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从“0”到“1”的责任担当

2018年3月,江建华开始了他的非洲之行,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项目是乌干达境内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装机6台、总装机容量600兆瓦,被誉为乌干达的“三峡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

2018年8月,江建华迎来了他事业的新起点,担任卡鲁玛水电站配套工程输变电线路部的土建技术负责人。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他将之视为成长的机遇。

当时卡鲁玛、卡万达两个变电站刚刚破土动工,线路主体施工还未步入正轨,项目正处于“旧问题藕断丝连、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境地,其中德国监理也是出了名的“难打交道”,图纸批复不及时、设计意见不一致等问题随时可能成为阻碍输变电项目进展的绊脚石。江建华的加入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输变电的“燃眉之急”,他语言功底好,善于与监理打交道,总能在双方因为某些问题谈不拢而胶着时找到平衡点,迅速解决问题、打开局面。

2019年初施工工期非常紧,他白天一个会接着一个会,到了晚上还要排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为要主持的会议查阅资料、打个腹稿。“那段时间里,江总吃了不少苦,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深夜才回寝室休息,有时错过了饭点,他就简单吃几口泡面”。项目同事道出了江建华背后的不易。

2019年高峰期期间项目完成了80%的图纸批复,2020年底输变电四个变电站及线路的图纸已基本完成批复,土建施工完成超过95%。截至目前,卡鲁玛、卡万达变电站及其线路已具备带电条件,3年时间他兢兢业业、敢担肯干,实现了输变电线路从“0”到“1”的突破。

“技术和语言能力过硬,解决问题方法多”是项目同事对他的评价;“肯挑担子,有担当”是项目领导对他的肯定。

技术创造效益

“我认为技术是可以创造效益的”。这是江建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在优化设计,控制成本方面江建华是项目出了名的“犟牛”。设计会议中面对德国监理对设计要求的“层层加码”,他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工作中前脚发出一封索赔函,后脚他就跨入监理办公室辩论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2019年,三个变电站备品备件仓库设计方案的敲定过程可谓充满曲折。监理始终以必须满足防火要求为由,坚持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加砌体围护,此方案的执行似乎已是势在必行,但是对于成本和工期十分敏感的江建华却意识到这并非“最优解”。

项目同事劝他放弃“挣扎”,认为让监理改变想法是不可能的,但他很坚定,笑着说“有理有据,再试一次又何妨”。在查阅合同条款、技术资料,弄清储存室的各项要求后,他提出了用钢框架结构加夹芯板围护的替代方案,相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加岩棉夹心板结构不仅能满足防火要求,还大大缩短了工期及施工成本,并且免除了后期装修的困扰。经过几番优化及同监理的几回合“交锋”,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思路最终获得了监理和业主的认可,相关设计获得批复。

他的“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他还先后提出:取消三个变电站的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的钢混结构油泵房,改为金属制操作箱;取消三个变电站的污水处理全套设备,改为满足乌干达当地要求的化粪池加渗坑的设计......通过与监理及业主积极沟通,均获得了设计批复。

他在设计优化中的“提得出、落得实”为项目节省了数月的施工工期和数十万美元的施工费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从源头上“降本增效”。

不断学习,成就自我

“成就自我的过程在于不断学习”,这是江建华微信中的个性签名,也是他一直以来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2013年,他初到委内瑞拉,由于当地语言是西班牙语,被分配到土建工区的他发现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工作很难开展,恰逢项目翻译紧缺,他坚持每天晚上下班后自学西班牙语,白天抓住一切机会与当地工人、现场保安进行“练习”。

坚持就会有收获,项目后期他的西班牙语已经很流利,可以独立处理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也能满足同监理、业主的日常沟通和技术问题的讨论,他的努力使他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也为项目解决了翻译与施工人员“两人一岗”的现实问题。

2018年转战非洲,从施工岗到技术岗,江建华拿出学习的“轴劲儿”,勤于钻研,虚心请教,先后完成了卡鲁玛水电站三期截流施工组织设计、厂房岩壁梁400T荷载试验、线路沼泽区大直径桩基静载试验等大型方案。

对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江建华也有自己的坚持,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技术规范和专业书籍,他一直保持自律的习惯,不论多忙,每天都要抽空看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他一次性通过了市政一级建造师注册考试。他的经历也给了项目很多年轻人鼓励,掀起了项目学习的热潮,他毫不吝啬的与大家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经验:“没有捷径,只有坚定目标,持之以恒”。

问起江建华对未来的规划,他说:“工作之余正在备考注册岩土工程师,想不断提高自己,在未来的技术岗位上看待问题更透彻,解决问题更轻松”。

随着“一带一路”在全球开枝散叶,无数电建青年也随着潮流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踏实勤奋的江建华是他们的一个缩影,正是无数的他们“走出国门、不辞万里、扎在当地、数年坚守”,无怨无悔为“一带一路”奉献青春,一座座宏伟工程才落于实地、惠及万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