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焦点资讯

南方电网公司以技术和市场激活效能 加快推进电算协同发展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5-08-19 00:00:00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算力需求及规模持续增长,算力正逐渐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负荷组成部分和调节能力来源。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应对电力与算力发展过程呈现出的新态势,加强电算协同工作一体化布局,于今年7月印发了《南方电网公司电算协同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年版)》,统筹推进电算协同,攻关共性基础技术与专项研究,推进工程示范,支撑产业规划,实现成果转化。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近年蓬勃发展,南方电网公司在贵州积极建设算电协同试验场示范工程,研发电—算—碳协同运营系统,实现与调度、交易业务相关系统的电力调度、市场交易等数据的交互和联动,打造算力集群多能互补、供电网络、跨区域调度、算力计量与定价、算电协同交易等示范应用。

  技术攻坚突破 推进试点工作落地

  近日,贵州电网公司研发的“算力—电力映射模型”成功嵌入南方电网公司电算碳协同运营系统,标志着智算任务可实现能耗量化预测,为算力调度提供决策支撑。

  那么,如何计算一项智算任务需要消耗多少电量?

  由于智算任务各式各样,没有统一标准,所以难以将算力和电力建立起联系,计算一项智算任务消耗的电量就变得异常困难。

  解码、卷积、池化、归一化……这些“复合操作”都是由更基础的算子组合而成,若以基础算子作为突破口,则可形成揭示电力与算力映射关系的关键路径。

  “我们将每一个智算任务拆解为多个算子,不同的算子对应消耗不同的电量,再由每个算子对应的电量叠加即可计算出每一个智算任务消耗的电量。”贵州电网公司信息中心运行维护部副总经理撒兴杰介绍,算子作为一种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计算单位,有效搭建起电力与算力换算的桥梁。

  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开展“算力—电力映射模型”研究,以“算力—电力映射模型”共性技术为依托,揭示算力与电力协同的基本映射规律,重点开展算力与电力协同规划、协同建设、协同调度、协同交易各个专项的技术攻关。“以算力—电力映射模型为牵引,贵州电网公司的电算协同市场化交易、城市算力网布局等试点工作正在落地。”撒兴杰说。

  资源有效配置 探索市场化交易示范

  “电算协同”一方面是将人工智能、智慧电网等的算力场景应用于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另一方面则是将电力应用协调发展到算力支撑中,比如“东数西算”,就是将东部需要大规模数据计算的设备转移到西部等地,利用绿色电力进行计算。

  在探索电算协同市场化交易方面,贵州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作用,更大范围内优化算力运营成本,依托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结合算力与电力的基本映射规律,以电价信号聚合算力运营模式,实现算力运营成本与电力市场的动态关联,构建算力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协同交易示范。

  “信息中心在提前预测智算任务对应的电力需求后,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可提前制定次日发电计划,再由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日更不同时段挂牌电价,以便算力运营企业及时调整算力报价和算力服务器运载负荷,实现算力成本最优。”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三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范俊秋说。

  “按照智算任务时间容忍度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调节范围小、灵活价值低的智算任务,另一类则是可调节范围大、灵活价值高的智算任务。”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技术人员潘世翔介绍,对于算力运营企业而言,前者收费高、费用较为固定,后者则可根据市场化交易的挂牌电价灵活分配算力服务器运载负荷,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在此模式下,算力用户同样可以获益,可有效节省算力用户成本,降低算力门槛,促进算力市场活跃度。”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组织部总经理朱刚毅介绍。

  与此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还积极开展数据中心直流供电技术改造,不仅提升供电能力还可以降低电能传递损耗;开展共享备用电示范建设,以风光储多种电源组成的共享备用电网络将为现阶段A级数据中心的“双回路”供电再增一道保险,接入第三路备用电可有效节省各数据中心柴油发电机的投资和运维成本……一种电力与算力相互支撑、统筹发展的新型模式正在规划成型。

  “贵州电网公司还将探索在变电站、配电房搭建边缘算力节点的融合模式,部署能源型智算产业生态场景,构建覆盖全省的低延时、高可靠、低成本城市算力网。”贵州电网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肖辅盛说。

  南网报记者 黄璐 通讯员 谭镇林 朱颖琪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