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焦点资讯

最美奋斗者|邱中华:高压线上的“舞者”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5-04-25 00:00:00

 

  人物名片邱中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副班长,从事带电作业近15年,专注于带电作业工艺工序革新和工器具创新,是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曾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国网楷模”。

  身穿银色屏蔽服,敏捷地行走在高压线路上,道道电弧在指尖闪烁,“嗞嗞”电流声在耳边萦绕——这是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副班长邱中华的工作日常。

最美奋斗者|邱中华:高压线上的“舞者”

邱中华在500千伏谭坊二线开展带电作业。

  “我们搞带电作业要不怕苦不怕累地‘能干’、多创新少流汗地‘巧干’,还要带领专业上的年轻人‘一起干’。”这是邱中华多年来的工作信条。他的工作笔记很厚,密密麻麻写满了检修记录,也承载了他的青春与回忆。

  2010年大学毕业后,邱中华来到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从事带电作业工作。“不能登高怎么干带电作业!”邱中华暗下决心苦练技能。入职实操培训期间,他每天都在训练铁塔旁用来观摩的旋转楼梯上做俯视地面的训练,从10米到15米再到30米,每一个高度,他都要练到看地面时心不慌、脚不颤为止。

  四川省内的输电线路跨越崇山峻岭。邱中华和同事们爬山岭、穿荆棘,足迹遍布川蜀大地,维护着全国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多、运行最复杂的超大型枢纽电网。

最美奋斗者|邱中华:高压线上的“舞者”

邱中华在±800千伏锦苏线完成国内首次高海拔特高压带电作业。

  2017年1月春节假期前夕,邱中华接到消除±800千伏锦苏线一基铁塔引流线夹螺栓松动缺陷的任务。该塔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郊区大箐梁子,铁塔所在区域风力常年在5级左右。

  邱中华和10多名同事接到任务后,立即驱车赶往大箐梁子。带电作业时,他们在距离导线0.6米的地方用电位转移棒接触导线,高压电流瞬间擦身而过,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当时,他们身上所带电压达800千伏,是家用电压的3600多倍。半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后,邱中华拧紧了最后一颗松动的螺栓,排除了隐患。这次作业填补了国内海拔3000米以上特高压直流带电作业的空白。

  “高海拔地区寒冷、缺氧、空气稀薄,导线更容易放电,安全距离比平原地区大10至20厘米,用电位转移棒接触导线更加便捷和安全。”邱中华说。这样的超高压、特高压带电作业,邱中华和他的团队累计开展了1600余次。

  随着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邱中华开始琢磨如何让带电作业更安全更高效。

  以前,高压带电作业进电场的常用方式有“跨二短三法”、攀爬绝缘软梯等,人员体力消耗比较大。邱中华偶然了解到一种登山使用的特种救援装备,有了灵感,想把这种装备的原理用到带电作业中。从机械原理分析、受力理论研究,到3D建模画图、附件加工定制……他与同事加班加点,研发了无人机配合电动升降装置。2015年,这项装置投入使用,让带电作业从“爬楼梯”变为“坐电梯”,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针对四川输电线路沿线山川峡谷多的情况,邱中华又想到用直升机吊载人员进出电场。2021年10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计算校核、安全措施考量和模拟训练,邱中华带领团队成员乘坐直升机下方悬挂的吊篮与±800千伏锦苏线达成等电位,完成了受损间隔棒缺陷消除作业。2022年7月17日,他们又采用直升机绞车吊椅法,快速消除了500千伏姜资一线光缆断股缺陷。这也是国网四川电力首次利用直升机开展5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

  邱中华的工作特点是“严”和“稳”。在业务上,他始终严谨细心,习惯用近乎苛刻的态度去面对每一项工作。

  “我喜欢钻研技术,喜欢在一线工作。”邱中华说。近15年来,他和团队在两万多千米的超高压、特高压线路上开创了国内带电作业史上的多个“首次”。截至目前,邱中华和团队发明了23件带电作业工器具,获得了32项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他们的创新成果获得了第47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金奖和中国电力创新奖一等奖等。

  “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一项任务是一个人可以干下来的。”邱中华说,他一直有这样的理念:大家一起干,团队才能赢。

最美奋斗者|邱中华:高压线上的“舞者”

邱中华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年轻员工讨论技术课题。

  在年轻同事眼里,邱中华不仅是优秀的班组长,更是一位好老师。邱中华传授给年轻人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奋力拼搏、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他乐于分享自己的创新经历与工作经验,定期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探讨,不断提高班组综合能力。

  2023年,成都大运会保电期间,邱中华组织班组青年员工开展大运会场馆相关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他精心制订检修和培训计划,结合工种特性提炼出带电作业“七步法”标准化作业流程,在保障大运会场馆可靠供电的同时,快速提升了青年员工的技术水平。

  “他对带电作业的执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2020年进入班组的罗勇说。把不会的教会,把会的教好,把好的培养成专家。在邱中华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和本领。班组涌现出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已有高级技师5名、高级工程师7名,并获得了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对于未来,邱中华还有新的期待:希望利用无人机载人技术把作业人员直接吊到导线上去。“我们要抓住机会不断努力、尝试,说不定以后会变成现实。”邱中华说。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