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林州市供电公司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深入太行山区,走访曾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赵紫竹、贾宝财两位修渠老人,通过聆听奋斗故事、检修供电线路等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在80岁高龄的赵紫竹老人家中,墙上褪色的红旗渠风景图将时光追溯至1960年。作为红旗渠"凤凰双展翅"(一名女子,双手工作,各自握着一个锄头,供四人同时抡锤)中的女主角,老人仔细端详这照片陷入回忆:"当年为赶工期,拼进度,每个人都用尽全力,姑娘自然也不能拖后腿!"年轻时,"宁肯苦干换甘泉,不愿苦熬度荒年"的誓言依然清晰。
走进贾宝财老人家,81岁的老人贾保才为志愿者讲述智慧攻坚小故事:"为提高取水效率,大伙儿用水布袋挑水,相较铁桶,水布袋有两个特点,一是重量轻,二是立不住。这样既能减轻负重,还能减少中途休息时间。靠着这些‘创新’,我们队多次被表扬。"老人布满老茧的双手,印证着"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壮阔史诗。
青年员工们边聆听边为老人检修室内线路,讲解安全用电小知识。"听到老人故事,更深刻体会到红旗渠精神就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生动注解。"国网林州市供电公司团委书记张澜表示,此次活动特别将服务对象聚焦修渠前辈,既是用专业所长反哺建设者,更是要让青年员工在沉浸式教育中传承精神火种。
据悉,该公司已连续2年开展系列行动,将红色教育融入线路巡检、应急抢修等日常工作。正如志愿服务队离开时,赵紫竹老人握着年轻人的手说:"你们今天来检修电路,就像我们当年修水渠,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新时代电力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与红旗渠精神,正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薪火相传。(贾晓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