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数字化 > 专家观点

李德仁: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天眼新闻发布时间:2025-08-28 09:01:54  作者:江婷婷

  8月27日,在贵阳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北斗与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交流活动”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北斗系统如何通过时空信息技术赋能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我国应牢牢掌握科技命脉,推动时空智能服务全球覆盖,打造万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李德仁在进行主旨演讲

  李德仁指出,北斗系统作为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已实现“自主独立安全可用”目标,正在从“新质生产力”阶段迈向“时空智能”新纪元。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万物互联与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新时代、信息基础设施与融合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太阳能与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在这一进程中,无所不在的PNT(定位、导航、授时)与PNTRC(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成为关键支撑,而北斗是做得最好的。

  “北斗有三个全世界公认的优点”,李德仁介绍,其短报文通信能力可达1000汉字,三频信号支持厘米级高精度增强导航,高轨同步卫星布局保障高覆盖率与低延迟服务。目前,北斗已从室外延伸至室内,音频定位技术实现全链国产化,并与视频融合形成亚米级定位能力,成功应用于南宁南站、鄂州顺丰机场、杭州东站等大型交通枢纽,“技术优于美国超宽带UWB,曾在国际比赛获第一名”。

  北斗与遥感技术正深度赋能多行业变革。在农业领域,河南5000亩小麦实现丰产,广西甘蔗、西北棉花种植实现“长纤维、低含糖”品质提升;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西安城墙、武当山等实现毫米级三维建模与AR动态复原,“让文物活起来”;在防灾减灾中,卫星系统在河北抗洪、洞庭湖水域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李德仁重点介绍了“东方慧眼”高分卫星系列,可实现全球5分钟响应、高分辨率遥感与智能目标提取,支持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电力巡检等应用。此外,我国构建了59.785TB的0.5米分辨率影像数据库,支持语音驱动的大模型目标自动搜索,“如北京飞机、武汉码头、上海储油罐均可精准识别”。

  “时空智能是描述物质运动的核心,需通过‘6W’(何时、何地、何目标、何变化、何机理、何决策)与‘4R’(规定时间、所需地点、正确数据与知识、需达之人)框架构建时空智能学,推动地球观测、海洋管理、医学健康等全面智能化。”李德仁表示,要通过时空信息智能拥抱新质生产力,中国正通过“全球测图”计划发布免费正射影像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论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