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戈壁上,搭载AI“火眼金睛”的智能摄像头严密监控风机塔筒吊装,铺装机器人以毫米级精度铺设光伏板;光伏阵列间,红外无人机如同“空中医生”,精准排查质量隐疾……在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遍布全国的新能源项目工地上,数字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建设全链条,为项目高质量履约注入澎湃动能,推动公司新能源业务向“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方向高质量发展。
云端鹰眼 “智慧总监”护安全
在新疆天山北麓风电项目,百米高空塔筒吊装紧张有序。360度旋转的高清智能摄像头,如同警惕的“云端鹰眼”,锐利目光实时锁定每一个关键环节。突然,“嘀——”声响起,安全监管中心屏幕红光闪烁,预警信息精准弹出:“Y530机位吊装区发现未规范穿戴反光衣人员!”信息瞬间直达AI平台中枢。
这是安徽电建二公司为风电场量身打造的“5G+AI”智慧安防体系。依托5G网络高速低时延特性,高清影像将作业细节、人员轨迹实时回传。强大的AI图像识别与算法,如同不知疲倦的“数字安全总监”,瞬间捕捉未规范穿戴、违规操作等风险点,让项目建设全程置于“智慧监护”之下,织就了一张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防护网,为大规模新能源项目高效安全建设奠定了坚实根基。
智能战队 “数字蓝图”与“钢铁工匠”
面对云南保山光伏项目的崇山峻岭,无人机“测绘尖兵”率先出击。搭载激光雷达与高精度测绘设备,它们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快速构建三维实景模型,为光伏阵列规划提供毫米级精度的“数字蓝图”。
位于河北井陉、云南伍寨等大型山地的光伏项目,无人机化身“空中运输奇兵”。它们紧贴近乎垂直的岩壁,将重达20公斤的光伏支架配件精准投送至半山腰作业点,以“穿针引线”般的灵巧,彻底破解了山地物流困局。
内蒙古达拉特旗广袤的光伏矩阵中,智能铺装机器人正高效运转。高精度智能感知与强大的视觉大模型算法,使它实时“读懂”工地环境,可稳稳“拿捏”30公斤重的光伏板,单小时精准铺设近100块,是人工的4倍以上,有效破解了传统安装耗时耗力难题。这些闪耀在戈壁山地的“钢铁工匠”,极大提升了建设效率与质量,成为助力新能源项目降本增效的生动缩影。
融合创新 激活绿色潜能
清晨的安庆巨网光伏电站,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开启例行“空中体检”。热成像镜头穿透面板,将内部隐裂、热斑等故障以温度图谱直观呈现,为安徽电建二公司皖南运维团队提供精准的“电站健康报告”。在铜陵罗家寨、池州青阳等电站,配备智能清洗装置的无人机正进行“高空沐浴”,高压水雾高效清除表面积尘,单机日清洗量超10000平方米。
智能化运维的效益立竿见影,皖南运维团队故障排查准确率跃升至98%,维修响应时间缩短60%;电站经智能清洗后,光伏板发电效率平均提升8%-12%,年增发电量超300万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3000吨。这不仅显著提升了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更最大化释放了绿色能源的潜能。智慧运维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公司新能源业务数字化布局,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每一次智能吊装的精准落位,每一块机器铺设的光伏板,每一度由智慧运维提升的绿电,都生动描绘着数字时代绿色能源发展的新画卷。未来,安徽电建二公司将继续探索智能化运用,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融合创新,推动新能源与储能、制氢等多能互补,用智能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安徽电建二公司 作者:何咏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