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牵头的“配网继电保护适用边界评估研究与应用”成果通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专家组论证。该成果攻克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配网的保护适用性评估难题,可降低继电保护误动风险,提升电网故障快速响应能力。
专家组由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及相关省级调控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经质询与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正确可行,通用性和实用性强,对完善有源配网继电保护技术体系、提升配网对新型并网主体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广泛应用条件。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成为配网的变革性发展方向。电网结构和故障特征发生深刻变化,继电保护整定计算面临短路电流快速计算难、保护适用边界精准评估难两大技术难题。在国调中心的指导下,国网天津电力组织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天津大学、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三年技术攻关。项目团队构建了适用于配网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整定计算等值模型,提出了基于电气距离的分区并行计算和分批投入逐步趋近迭代的配网故障电流快速计算方法。项目成果实现了新能源接入条件下配网保护定值的适用性校核,以及以保护动作性能为约束的新能源准入容量快速评估。
“配网继电保护适用边界评估研究与应用”成果在天津蓟州、武清等地试点应用后,国网天津电力累计完成20座场站、102条配电线路的系统校验,校核保护定值429套,发现并整改问题2项,降低了保护误动风险,提升了电网故障快速响应能力。(吕慧婕 杨畅 金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