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数字化 > 综合资讯

AI给电厂装上“智慧大脑”:你的每度电都可能由算法优化

潮新闻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8 09:24:49  作者:沈爱群 侴雪妍

  8月23日,第二届京浙英才百人会在杭州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AI+:深度赋能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应用的新生代力量”。继上午主会议后,23日下午举办了五场供需对接会,分别是“AI+数据服务”“AI+低空安全”“AI+能源服务”“AI+法律服务”以及“科技金融人才联盟AI类投资项目路演”。

  “AI+能源服务”分会场由台州市能源协会和国能国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聚焦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前沿议题,汇聚政府、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路径。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案例展示与互动交流,为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合作平台。

  政策引领: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迎来发展“加速度”

  国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在《从探索发展到行业焕新:政策引领下的虚拟电厂生态圈赋能》主旨演讲中指出,我国虚拟电厂正处于从试点示范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他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多项国家政策推动下,虚拟电厂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

  “虚拟电厂不仅是对分布式资源的聚合,更是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耦合器、加速器和调节器,”凡鹏飞强调。截至2024年底,全国虚拟电厂累计接入资源规模超过三千万千瓦。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零碳园区建设也在2025年迎来政策“强推力”。IET Fellow、国家电网浙江电力公司教授级高工张锋在《基于虚拟厂优化提升零碳园区灵活性调节资源运营模式》报告中提到,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多部门接连出台支持政策。

  “2025年可以说是‘零碳园区建设年’,”张锋表示,“园区是产业聚集、资源整合的最佳载体,也是实现消费侧降碳的关键实践。”

  技术融合:AI与量化交易重塑电力市场决策模式

  AI不仅正在改变能源系统的运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研究员吕文哲博士在《AI赋能电力现货交易》演讲中,深入分析了量化交易在电力现货市场中的应用。

  他指出,目前电力现货交易面临“数据整理难、交易决策难、策略量化难、申报操作复杂”四大痛点,而AI通过构建“预测类因子”“结构性因子”“多因子融合模型”等量化工具,可实现电价的精准预测和交易策略的自动生成。

  “我们在每个省级市场,会并行运行多支候选模型,形成内部的‘赛马机制’,通过动态择优、滚动评估,实现预测模型的高效迭代与自动切换,”吕文哲透露,“AI正在成为电力交易员的‘智能决策助手’。”

  北京国能国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智渊从企业实践角度,分享了公司在虚拟电厂、电力交易和碳服务方面的探索。国能国源在北京市售电行业排名第一,华北地区排名前三,是北京市获得“专精特新”认证的售电企业。

  生态赋能: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的相互赋能

  张锋在演讲中强调,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之间存在深刻的“相互赋能”关系。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园区内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可调负荷等资源,既可作为“正电厂”向电网供电,也可作为“负电厂”协助消纳盈余电力,极大提升了园区的能源灵活性与经济性。

  而零碳园区则成为虚拟电厂资源的“优质池”,为其提供规模化、规范化、可持续的调节能力。“园区级的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体量小、分布广,难以独立参与市场,而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可形成‘集团军作战优势’。”张锋比喻道。“虚拟电厂可以为零碳园区资源带来更多盈利模式和潜在更高收益。”

  凡鹏飞也指出,虚拟电厂正在向“生态圈”模式演进,涵盖“管理-市场-模式-技术-标准-金融”六大赋能角度,需政府、企业、技术方、金融方多方协同共建。

  合作共赢:聚焦虚拟电厂与碳交易合作模式

  科学技术生态赋能同样离不开企业的技术业务实践,郭智渊介绍,北京国能国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力交易为基础业务、以新能源开发为发展方向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通过整合能源供应链核心软硬件技术资源,致力于推动能源科技,电力交易领域的发展。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公司也在聚焦和拓展新生态虚拟电厂和碳交易业务,期待与各地的合作伙伴共同迈向AI+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虚拟电厂商业模式、碳电市场协同、数据安全、规模化推广路径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虚拟电厂和零碳园区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机制设计、市场规则和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

  正如与会嘉宾所言:“能源行业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变革机遇,唯有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本次论坛不仅为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提供了高层对话平台,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推动能源绿色化、数字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与路径参考。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爱群 侴雪妍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