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长江,在安徽省池州市境内留下162公里碧水长廊,清澈江水不仅滋养着两岸的生态,更孕育出蓬勃的发展新气象。
安徽池州电厂螺旋卸船机正在取煤。 通讯员 李 月 摄
坐落于长江南岸的安徽公司池州电厂作为当地唯一火电厂,于近日推动国内首台套螺旋卸船机浮码头顺利投入使用,用钢铁之躯守护碧水清波,以科技之力点亮绿色前程,奋力让青山有价,让碧水含金。
江面上的“钢铁蝶变”
皖南的盛夏,阳光如无遮拦的烈焰,将江面炙烤得热气蒸腾,连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难寻半分阴凉。
在二期扩建项目的配套码头上,橘红色的螺旋卸船机如一尊钢铁巨人巍然矗立江面,身姿挺拔中透着蓬勃力量。它舒展的机械臂似蓄势待发的臂膀,仿佛正拥抱着脚下滔滔东去的江水。取料器在煤堆上方灵活旋转,精准俯冲向堆积如小山的煤堆,片刻工夫,原本高耸的煤堆便肉眼可见地“矮”了下去,高效运转的姿态尽显科技的力量。“这艘趸船船体总长130米,宽达20米,单台卸船机装卸效率可达每小时800吨”,燃料部安全主管吴勇说。
这台螺旋卸船机浮码头可不简单。它采用国内首创的螺旋卸船机与趸船结合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科技与实干碰撞出的磅礴气势。“我们为1号泊位配备2台螺旋卸船机,并同步配备含煤废水、生活污水、干雾抑尘等环保设施,确保码头各类污水、生活垃圾全部回收至厂区,彻底杜绝污染物入江。”该厂燃料部负责人方进指着新设施介绍道。相较于趸船链斗卸船机,螺旋卸船机不仅全程封闭抑尘,粉尘近零排放,环保效能大幅提升;而且能够连续高效作业,卸煤效率明显跃升。2号码头更是将喷淋抑尘升级为干雾系统,并在码头、新建皮带栈桥各转运点导料槽处增加干雾抑尘设施,构建全域粉尘防控网络,为长江生态环境筑牢坚实的防护屏障。
向“绿”而行,向智迈进。该厂紧跟科技发展潮流,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采用“螺旋卸船机浮码头+无人值守技术”,这一成果荣获2024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新技术不仅能让司机坐在办公室内,便能通过全自动程序远程监控卸船工况,还能对卸料效率、设备健康状态等数据进行实时统计与分析,为设备检修、维护提供预先报警,大大缩短了来船卸船、来煤供煤的规划时间,推动电厂码头向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大步迈进。
江面上船舶穿梭往来,与崭新的卸船设施共同编织起池州能源输送的活力脉络,见证着能源建设的蓬勃脉动。
螺旋卸船机浮码头作为国内首套设备,在建设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受长江水位影响,池州二期码头建设中的趸船无法按计划在江边停靠,导致螺旋卸船机缺乏现场安装条件,安装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等待水位上涨又势必延误工期,怎么办?
“既然趸船难到位,何不让螺旋卸船机‘拐个弯’,去造船厂安装?”一个创新的想法在物采部主任王迪脑中诞生。他迅速组织调研,协调各方论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推动实施螺旋卸船机在造船厂如期完成安装、整体运输至码头的新方案,有力保障了码头建设进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螺旋卸船机在趸船上整装运输的方式,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给长江系上“绿丝带”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池州电厂深耕绿色发展之路,步履铿锵,连续十年荣膺“安徽省环保诚信企业”。目前,该电厂正在建设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着力构建“高效发电+深度净化”的绿色能源生产模式。
清晨的阳光刚越过高耸的钢架,该厂环保主管韩光磊便踏入二期扩建项目的施工现场。他目光如炬,像扫描仪般掠过每个角落:仔细查看施工扬尘大小,检查施工废水排放情况,确认危废暂存库房管理,监测施工噪声分贝。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在他眼中都是关乎长江生态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当看到各项环保管理均正常时,韩光磊十分欣慰。赶回办公室的路上,抬眼间,一幅绿色能源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厂房簇新,绿树成荫,繁花时隐时现,成群白鹭振翅凌空,自在翩跹;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缀满绿野,闪烁着一道道光芒,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企业运营注入绿色动力。
韩光磊说:“看,这树叶多干净——这么多年来,从一期机组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到现在二期项目的全流程环保管控,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份‘干净’”。韩光磊曾牵头负责一期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工作。那段日子,他和团队日夜奋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让池州电厂成为全省首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发电企业。
和他有同样感受的是大兴村党总支书记章腊明,“电厂二期建设期间,池州电厂在厂区与村庄间种下了3000多株香樟树与桂花。以前总担心机器声吵得慌,如今树墙一挡,都听不见什么动静了。这环境啊,是实实在在变美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花园式绿色电厂的背后,藏着的是池州电厂深植于心的绿色追求。作为临江而建的企业,池州电厂始终将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视作重大政治任务,在长江生态保护中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坚持源头治理、问题导向,系统性、协同性并进,以持之以恒的行动共抓长江大保护。
码头抑尘效果不佳,治理!
废水排放系统滞后,革新!
设备老化效率低下,改造!
猛药去疴,成效明显——
2018年,针对2号码头抑尘“瓶颈”,池州电厂创新加装双层喷雾装置,实现颗粒物浓度大幅降低至0.96毫克每立方米。2022年,在现有码头废水排放系统设备基础上,新增一套废水收集自动控制排放系统,并顺利通过池州市港监局验收。2024年,2号抓斗卸船机抓斗卸煤过程中有撒料现象,对卸船机抓斗进行全封闭改造,同时增加过挡布,煤炭接卸损耗率由5%压减至2%。
经过多年绿色实践,池州电厂生态环境的“颜值”越来越高,绿色发展的“动能”越来越足。“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见证着江畔的蜕变与新生。这不仅是池州电厂写给长江的答卷,更是安徽公司向着绿色未来的庄严承诺——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让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在万里江河间永远铺展,生生不息。(通讯员 李 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