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层数据服务专区,江苏常州供电公司开发业务数据融合看板,提高员工查数、取数效率和用数、管数能力,以“系统破壁、场景智变、人才筑基”加快数智化供电所建设。
根据超容监测模块的预警信息,供电员工为客户办理增容业务。树宇鑫 摄
7月22日,江苏常州供电公司春江供电所的业务数字化监控大屏上,一条低电压告警信息快速闪烁——某居民小区电梯电能表B相电压异常。该供电所运维采集班班长赵梓涵立即前往现场,根据告警信息检查电能表和用电线路。赵梓涵发现是电能表B相线路熔芯损坏导致异常,第一时间帮客户更换了故障熔芯。
故障精准定位、快速处置得益于数据“先行一步”。常州供电公司打造基层数据服务专区,为供电所员工提供查数、取数、用数、管数一站式服务,通过“系统破壁、场景智变、人才筑基”三方面突破,推动基层减负增效,加快数智化供电所建设。
常州供电公司首先通过“系统破壁”提高一线员工查数、取数效率。以前,供电所员工查看营销、生产、客户等方面的不同指标时要用到多个系统,且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计算主要靠人工核对,费时费力。
2024年7月,常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牵头,联合常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等单位,依托基层数据服务专区的共性数据集,开发基层供电所业务数据融合看板。该看板如同数据枢纽,贯通了电费、计量、客户、业扩、客服、设备等10余类数据。2024年8月,该看板正式上线,实现了台区异常预警、业扩流程督办、计量采集监测、设备运维检修等业务数据一屏展示。
“以前,我们查台区线损异常要用到三四个系统,至少耗费半小时时间。现在,问题指标、关联数据等信息在融合看板上一目了然,5分钟就能精准锁定故障。”赵梓涵说。
查数、取数便捷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以数据驱动服务升级。面对多元客户日益多样、精细的需求,基层供电所亟须提高服务精准度。
常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与该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组建联合攻关团队,深入供电所挖掘一线员工服务过程中的难点,走访不同客户开展需求“画像”。攻关团队与数字化业务骨干联合,开发了“单日大电流预警”“临电客户超期预警”等微应用,为客户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5月23日,常州市奔牛镇五兴苑小区一户居民家的4次用电故障触发了“客户频繁停电监测”微应用的告警。奔牛供电所台区经理赵锦阳收到告警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检查,发现了客户侧电表桩头松动的隐患,并帮助客户快速处置。“以前是客户报修后我们抢修,现在是通过数据预警我们提前处置。”赵锦阳说。
目前,常州供电公司围绕客户“画像”构建、运检质效评价、营销智能问数等方面开发多项应用,助力供电所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员工用数、管数能力提升是促进业务提质的重要环节。针对基层供电所存在的用数门槛高等问题,常州供电公司依托“微课堂+数据服务团队”,打造了“培训-需求-开发-验证-迭代”全链条提升体系。“我们举办了3期特训营,组织40个供电所近50名青年骨干参加,教他们依托企业数据中台、数据分析平台等系统平台用数管数,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发应用数字化工具。”常州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专责王数介绍。
6月25日,嘉泽供电所台区经理蒋国华应用自主开发的“光伏发电异常监测模块”,监测到常州天盛加油站有限公司的光伏逆变器故障,导致发电量为零。蒋国华主动联系、上门服务,帮助客户避免了收益受损。“以前等电话、现在看数据,服务跑在问题前头,客户更满意。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开发更多的实用化、智能化工具。”蒋国华说。
目前,常州供电公司超7成基层供电所员工已经具备了自主查数、取数、用数、管数能力,自主开发了16个数字化应用。今年2月,常州供电公司“共性数据赋能基层供电所数智化建设”入选国网数字化部评选的2024年数字化创新优秀成果。(徐多 李佳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