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数字化 > 综合资讯

电鸿构筑数字“高速公路”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5-08-18 09:15:10  作者:杜韶辉

  作为我国首个电力行业统一物联网操作系统,“电鸿”正以“数字底座”之力,打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广西南宁智能配电站,运维人员轻点平板电脑,墙面上数十个传感器状态瞬间呈现。过去,不同品牌设备需单独调试,现在接电即上线,远程巡检每月省下16个工时。“电鸿”系统让光伏、储能、用电设备数据无缝贯通,实现电力自给自足。

  这种变革源于电鸿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破解。长期以来,电力终端设备协议各异、数据孤岛林立,如同“七国八制”的铁路轨道难以互通。“电鸿”通过统一接入标准和通信协议,构建起覆盖芯片、模组到终端的“共同语言”,使海量设备实现即插即用。

  南沙的零碳智慧充电站是“电鸿”赋能绿色交通的缩影。这里没有燃油车占位的尴尬:车辆进场触发地锁秒级解锁,充电桩动态分配功率优先保障公交车辆,光伏板产生的绿电直供充电网络。“全自动运营让单桩日周转率提升35%,低谷时段消纳弃光率超50%。”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能源体系的柔性调控。深圳前海供电局虚拟电厂平台接入储能站、光伏站等7类可调资源,通过“电鸿”化改造实现分钟级响应电网指令。2024年9月,虚拟电厂精准响应两个月内调节负荷580兆瓦时,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操作系统不是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一场需要联合内外部资源、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力量的生态共赢之战。“电鸿”采用开源路线,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全产业伙伴,已完成电力行业超过千款设备的适配工作,500家产业链厂商加入“电鸿”生态。

  今年7月23日,南方电网公司联合能源行业央企、能源产业头部企业在内的20余家企业代表成立首个行业开源应用社区——开放原子电鸿开源社区。社区的成立成为“电鸿”新出发的起点。未来,希望通过技术标准共建、开发资源共享、产业生态共治等开源机制,用开源代码托起新型电力系统,让生态协作照亮千行百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数字动能。让每一度绿电可调度、每一吨碳减排可计量——这才是数字底座承载青山绿水的真正意义。(南方电网报 杜韶辉)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