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实体经济发达,产业基础扎实。近年来,江苏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方面不断发力。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用电,推动电力业务跨省协同办理,推动省际配网抢修和供电服务互联互通,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动力足
在江苏、安徽接壤区域,有一条天然的分界线——滁河。隔河相望的,一头是江苏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一头是安徽省来安县汊河镇。依托南京都市圈,南京和滁州交界区域形成了“顶山—汊河”产业集聚区。目前,该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包含138家企业,配套完整、高效稳定的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
苏州昆山市供电公司城区营业厅员工为客户介绍电力业务办理流程。翟剑鸣 摄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位于“顶山—汊河”产业集聚区的中心。7月28日,南京江北新区供电公司员工到该企业开展专项服务。供电员工采用“无人机+人工”协同模式,全方位巡检厂区供电线路。供电员工还依托电力大数据,深入分析用电情况,为企业开展能效服务,提出节能降碳建议。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是全球纺织行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各类纺织品年产量超130亿米。为响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探索打造纺织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区,2023年,吴江区建设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2024年,产业园项目被评定为江苏省重大项目。当了解到产业园内落户企业多、用电负荷较大时,苏州吴江区供电公司员工多次前往现场进行勘察、评估,详细了解园区规划,预测未来用电负荷。供电员工建议客户新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新装一台容量为5万千伏安的变压器,以满足园区未来生产用电需求。今年6月5日,在吴江区供电公司的协助下,110千伏虹三变电站顺利送电,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为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如期投产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国网江苏电力新增省级及以上“开门接电”示范区11个。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建成“开门接电”示范区136个。该公司高低压业扩时长较去年7月底分别压降12.56%和7.41%,有力支撑长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用电需求。
畅通跨省办电渠道
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积极实践用电业务“跨省异地一次办”,在省内各地市推广重大项目跨省通办和高频业务异地办理,与国网安徽、浙江、上海电力密切合作,串联线上线下资源,开设长三角一体化办电服务窗口,打造渠道畅通、优质高效的跨区域一体化供电服务模式。
2024年11月5日,在吴江区供电公司开平路供电营业厅,浙江明伟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志伟为其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嘉善县的企业新厂房申请用电报装。几天后,李志伟便收到了业务办理成功的消息,新厂房的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在打通服务渠道的同时,国网江苏电力进一步精简申请资料、压缩办电环节、缩短办电时限。该公司针对低压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接电服务,对申请资料不全的客户实行容缺办理,加强业务规范管控。同时,国网江苏电力主动对接当地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情况,了解项目用地规划信息,提前掌握用电需求,研究制订客户接入方案,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实现跨省办电业务在所有供电营业厅受理全覆盖,涵盖企业和居民客户的新装、变更用电、过户等多项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受理、一次就办成”。
配网“牵手” 提升供电可靠性
4月7日,在南京江宁区供电公司和安徽马鞍山当涂县供电公司的协助下,一起异物碰线引发的安全隐患被迅速消除。
当天早晨,江宁区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一班工作人员在苏皖交界处开展常态化线路巡检时,发现苏皖联络点当涂10千伏鸡毛山线联络柱上开关上方有鸟类正在筑巢。巢内混杂潮湿树枝、铁丝等异物,若巢体下垂触碰设备,可能导致江宁区、当涂县跨省联络线同时跳闸,直接影响江宁区横溪街道和当涂县丹阳镇居民、工厂用电。江宁区供电公司仅用10分钟便与当涂县供电公司取得联系。当天12时许,当涂县供电公司运维人员顺利将鸟窝清除。从隐患发现到消缺完成,全程用时不超过3小时。
一直以来,南京与马鞍山两地供电公司通过跨省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协同巡检、保电等工作,今年已高效协同处置交界区域树障、异物等隐患6起,为省际毗邻区域电网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江浙沪地区聚集着大量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类企业,对供电稳定性有着极高要求。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在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兴嘉善县“两区一县”约2300平方千米范围建立一体化示范区。三地供电公司开始对配电网实施互联互通改造升级。目前,三地配电网实现跨省互通,最大可转供负荷约4000千瓦。
目前,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多地与相邻的安徽、浙江、上海相关地区均实现了配电网“牵手”,共有13条配电网线路与外省份配电网互联互通。(亮报 周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