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国网山西电力开发并不断优化物资需求源端生成一体化平台(RSP平台),将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的各类要素及评审规则向源头汇集,实现做设计的同时报计划,审项目的同时审物资,提升物资需求管理质效。
8月12日,山西运城永济石卫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设前置评审会上,物资审查专家和项目评审专家应用物资需求源端生成一体化平台(RSP平台)同步审查设计内容,推动物资需求管理和项目管理深度融合,高效服务电网建设。
传统物资需求管理模式下,一个项目的物资采购从编制需求计划到发出招标公告涉及多个环节,且编制需求计划所需的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中,不便直接使用,导致物资采购周期偏长。“以前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多个系统之间来回切换查找数据,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尤其是面对不同批次的物资采购需求,大家稍有不慎就可能漏报、错报。”RSP平台设计人员李勇说。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织太行黎明青年突击队于2024年开发上线了RSP平台,并在供区内主网工程中全面应用。RSP平台将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的各类要素及评审规则向设计源头汇集,实现做设计的同时报计划,审项目的同时审物资,将供应链的服务和管理延伸至项目管理环节,推动物资高效采购。
RSP平台研发初期,队员们全面调研内网现有系统,分析“e链国网”的内外网操作环境优势、造价软件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数据直连基础,并以此为切入点确定RSP平台架构。同时,队员们深入剖析项目前期业务流程,梳理各阶段数据需求,搭建数据融合框架,贯通ERP、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ECP2.0)、主数据管理平台(MDM3.0)、供应链运营中心(ESC)、项目中台、数据中台6个专业系统,联动项目储备计划、综合投资计划、里程碑计划、初设评审计划、物资需求计划、采购批次计划6类计划,结合项目可研、初设各环节,同步开展物资需求计划编制、申报和审查,构建完整的业务流程闭环,为开发RSP平台打下基础。
太原500千伏龙城变电站1号、4号主变压器扩建工程是全流程应用RSP平台管理物资需求的首批项目之一。在项目可研阶段,RSP平台自动推送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的通用模板,设计人员在模板基础上修改物资编码和需求量,即可快速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简化了编制流程。在项目初设阶段,RSP平台自动推荐相关技术规范,并结合实时库存信息生成利库计划和采购计划。在项目初设评审阶段,RSP平台辅助专家在项目评审时同步审查物资需求计划,实现审项目和审物资“两审融合”。在物资需求计划申报阶段,RSP平台根据年度采购批次安排,为每一项物资采购计划智能匹配采购批次,并自动提醒项目管理人员及时申报。
“有了这个平台,设计人员查询、使用数据方便多了,而且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能同步生成物资需求计划,每批计划的提报周期能从40天缩短到7天左右,效率提高了不少。”李勇介绍。RSP平台建设过程中,队员们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实现内外网数据安全交互,队员们应用数据血缘分析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让设计人员在外网操作时也能实时获取内网数据;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人员的协同工作需求,队员们在RSP平台开发了支持多专业设计人员同时开展工作的功能,提升了物资需求计划编制校核工作的效率;队员们还在RSP平台开发了人工智能识别匹配功能,该功能能够自动推荐优选物资和技术规范,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的效率和准确性显著提升。
“为了确保平台的顺利运行和持续优化,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每一次平台功能迭代后,我们都会组织开展多场培训研讨会,邀请专家为设计人员、审查专家、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平台操作。”队员班宇嘉介绍。队员们开设了技术支持服务热线,及时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会在RSP平台迭代后更新视频和文字版的操作手册,帮助用户更好掌握平台使用方法。RSP平台应用过程中,国网山西电力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的需求,针对性优化平台功能。年初以来,队员们共采纳并落实了46条用户建议。
RSP平台的研发应用推动了国网山西电力物资需求管理模式的变革。2024年,该公司主网项目物资需求管理全流程纳入RSP平台,实现了主网项目评审和物资需求审查、项目设计和物资需求编审的同步开展。今年,国网山西电力进一步拓展RSP平台的应用范围,将配网项目和成本类项目也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大幅缩短了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的时间,使物资需求计划一次申报成功率达99%。经测算,RSP平台应用至今,国网山西电力物资需求计划编审费用较以往下降43.6%,减少编审工作量2690人天,通过前置平衡利库,盘活库存物资金额达5.04亿元。
RSP平台源端驱动和前置管控的管理思路得到了国网物资部的认可,被作为优秀经验向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其他单位推广。目前,国网山西电力正将RSP平台的应用范围向特高压工程项目延伸,推动物资管理与项目管理高效协同,为电网建设提供更坚实的物资保障。(武雅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