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数字化 > 综合资讯

智赋荆楚 电启未来——记国网湖北电力应用人工智能赋能电网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5-08-13 09:39:36  作者:金雅杰 皮玲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实现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该公司围绕基础能力构建、应用场景建设、项目过程管控、人才队伍培育开展系列工作,推动AI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

  打基础:在机遇与挑战中夯实发展基石

  国家电网公司于去年12月发布电力行业首个千亿级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为国网湖北电力应用人工智能指明了方向,即无需重复研发大模型,而要聚焦核心业务领域深耕场景应用。

  今年初,国网湖北电力制定了2025年人工智能“1210N”行动方案:依托1支人工智能特战团队(种子团队),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2种方式,优先攻坚10大重点场景,有序推动N个应用场景落地,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和电网业务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人工智能真的能比人干得更好吗?”“AI出错责任如何界定?”此类疑虑成为阻碍技术深入一线的无形壁垒。为此,国网湖北电力在员工培训中增设人工智能课程,普及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培养人工智能思维。

  “电力数据错综复杂且涉密性强,各省政策、电网架构、气候差异显著,省内各地市情况亦不相同。构建跨地域稳定可靠的人工智能应用,需付出巨大努力。”国网湖北电力数字化部技术及商务处处长余飞说。

  数据质量是阻碍深度融合的第二大难题。人工智能有三大基石——数据、算力、模型,其中,数据是最关键的。

  历经数年不懈努力,国网湖北电力纳管了设备、营销等7个专业共26个业务小模型,收录5个专业超3000项专业知识,归集作业现场识别等188万余件样本数据,并持续开展数据清洗与标注提升数据质量。

  国网湖北电力已在武汉花山建成国产化智算中心,部署6台国产GPU设备,可每秒进行15.8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同时搭建百度千帆和阿里百炼人工智能平台工具链,为开发光明电力大模型应用筑牢软硬件底座。

  练内功:智能驱动电网管理效能跃升

  当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现场,其价值首先体现在驱动内部管理流程的深度变革与效率跃升。

  每逢寒冬,鄂西山区的输电线路常因覆冰不堪重负。国网湖北电力集结12名跨专业专家,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构建输电线路覆冰智能监测预警“一张图”系统,实现了覆冰监测从“经验判断”向“精准预警”的跨越式升级。该系统整合5.1万余台监拍装置数据,通过模拟导线等值厚度计算模型和输电线路真实图片覆冰判断模型,实现覆冰形态、覆冰厚度、附着力情况分钟级推演,并进行告警。

  系统上线首月,便成功预警神农架、恩施等地30余起覆冰险情,指导基层班组高效完成除冰作业,应急响应效率提升40%。

  当人工智能在崇山峻岭间守护主网安全的同时,面向用户侧的配网工程管理也正经历深刻变革。

  7月13日,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项目管理中心员工陈阳登录配网工程全过程数字化管控系统,点击问题库管理,选定地区后该地区的问题线路和台区便一目了然。陈阳选中有低电压问题的郑湾村四组3#台区点击“智能推荐”按钮,系统的一台一策智能体立即开始综合研判郑湾村四组村3#台区的低电压问题成因,自动生成处置建议。

  国网湖北电力聚焦项目立项、建设、结决算及评价四个阶段,开发配网全过程辅助决策及智能管控应用,让配网工程管理中近50个关键流程实现智能辅助决策、平均处理效率提升3倍多。

  增活力:助力供电服务智慧升级

  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在于破解民生服务痛点、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

  7月16日,在湖北武汉金银湖供电服务站,分布式光伏报装客户张先生体验了AI员工的高效便捷服务。在互动区,大屏上的AI员工将政策要点和办理条件向张先生逐一解读。在智慧服务舱(微型的无人营业厅),张先生在AI员工的引导下,扫描身份证明、房产证明等材料,完成电子签名,用喝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分布式光伏报装业务受理。

  国网湖北电力开发方言识别、语音语义识别、OCR图像识别、环境异常识别等六个小模型,配置机器人、智慧服务舱、智能监控装置三套硬件,编排智能引导、智能助手、智能交互答疑、智能业务办理、智慧运营五大智能体,在金银湖供电服务站推出全国首个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的供电营业厅AI员工。

  人工智能不仅优化了服务前端体验,也保障了后端供电的连续性与可靠性。配电网作为电网最末端的“毛细血管”,与千家万户关联密切,其供电可靠性至关重要。

  7月21日,10千伏淌113淌福线线路发生故障后,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运用配电网停电原因分析微应用于10分钟内研判出初步停电原因,迅速指导抢修人员针对性地抢修复电。

  精准高效研判故障原因是高效运检的前提。今年3月,国网湖北电力以“电网一张图”为基础,充分利用光明电力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历时2个月,研发停电原因分析微应用。

  该应用能智能研判停电原因、影响范围及风险设备并生成处置建议,将故障精准定位由原先的“公里级”精确到“百米级”,助力抢修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科学处置,整体抢修效率提高10%,抢修时间较过去平均节省15分钟。

  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坚持“业务+技术”双牵头工作模式,分批有序开展22个人工智能场景建设,推动典型场景快速迭代与深化拓展,为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提供“湖北经验”。(中国能源报 记者金雅杰、皮玲)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