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夜间至21日白天,吉林省通化市下辖的集安市出现大到暴雨。7月21日,集安市平均降雨量达139.7毫米。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及山体滑坡,导致财源、清河、花甸、头道、台上等乡镇部分村屯受灾。
灾情就是命令,通化供电公司迅速行动,成立抗洪抢险前线指挥部,强化统筹指挥,高效调配应急抢修力量。由于受灾地区通信中断,抢险人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抢修进度,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用电需求。
7月22日,通化供电公司组织跨区县支援,协调周边县区抢修力量,组建3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和8支抢修队伍,189名抢修人员携带照明灯塔、12部卫星电话以及抢修工器具赶赴受灾地区,全力开展抢险救灾保供工作。
抢修人员坚持“水退、人进、电通”“抢险不冒险”原则,主动对接当地防汛部门,及时掌握防汛信息,加速推进复电工作。
在抢修过程中,通化供电公司根据分组情况,为各抢修组配备了卫星电话。相较于日常使用的常规通信设备,卫星电话的信号通过地面站传输至卫星,再由卫星转发至目标终端,在任何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地区都能实现稳定通信,可在基站信号中断区域保障一线抢修人员与指挥部实时联络,确保抢修方案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实现指令传递“零延迟”。
除配备卫星电话外,通化供电公司还采取“空地协同”模式,利用无人机对交通中断的区域进行飞巡,精准定位故障点。抢修人员以“分片包保”方式向受灾核心区域持续推进,对灾区的电力杆塔、线路进行人工复核,详细记录受损情况,再开展抢修。
抢修人员进入灾区后,逐户走访群众集中安置点,摸排受灾村民用电需求,让村民通过卫星电话与外部亲人联络。
截至8月4日,通化地区已有15个村恢复供电,11条10千伏线路恢复正常运行。(赵天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