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张超级大电网,它智能、安全、可靠。在这张网里,每天都有无数自动化终端设备在忙碌着。这都需要稳定的通信来加持。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气候、地域、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遇到恶劣的环境和天气,如何保障电网通信稳定可靠?
别急,电网工程师们有大招,“电网+4G+北斗短报文”强强联合,完美消除电网信号盲区。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产业单位——国网智芯公司研制的“4G+北斗短报文”双通道通信产品在多个无公网覆盖或信号薄弱地区完成试点应用。其双通道智能融合的通信模式采用智能压缩算法与超强纠错技术,使信道利用率提升1.5倍,可有效解决电网实际场景中的“通信孤岛”难题,尤其在解决偏远地区通信盲区等问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网智芯公司“4G+北斗短报文”通信产品
电网与“4G+北斗短报文”,绝配!
目前,用电信息采集主要依靠地面4G公网传输数据,但在偏远山区,有时会出现信号覆盖盲区。而且当遭遇恶劣天气时,4G信号也可能发生中断。这个时候,补充应急通信链路就显得迫在眉睫。
北斗卫星通信具有不受地理位置限制、露天无通信盲区的优势,其全天候、全地形的通信能力可为地面光纤、无线公网、无线专网等通信提供有力补充。
当“4G+北斗短报文”强力联手,即可“解锁”北斗卫星和地面网络双重通道通信无缝切换“技能”,确保用电信息等关键数据稳定在线:当检测到4G信号弱或中断时,用电采集终端会自动切换至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链路;当4G信号稳定时,则优先使用无线公网传输。
所以,在偏远山区或是遇上突发情况,“4G+北斗短报文”也能让用电信息采集信号稳稳的。
落地应用,实现秒级启用、两个100%
近年来,国网智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战略部署,聚力攻关,成功将“4G+北斗短报文”融合通信理念转化为成熟的技术产品。“4G+北斗短报文”融合通信产品的落地应用,历经了从实验室到实战的全方位、多场景的检验。
在甘肃定西岷县山区的试点应用中,升级改造后的台区终端在线率和数据采集成功率均高于考核要求,电能表对时偏差达到秒级,也充分展现了“4G+北斗短报文”融合通信方案在复杂环境下的极致可靠性。
国网甘肃电力市场营销事业部业务管控中心负责人台树杰说:“智能切换通信方式提高了采集通道的可靠性,在4G信号中断时秒级启用北斗短报文,保障数据实时回传,一是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采集终端因公网信号弱导致的终端在线率低、数据采集出现断点、异常监测响应慢等痛点,二是基于原终端4G模块开发,解决了新通信模块与已有终端及主站适配难等难题,便于下一步规模化推广应用。”
在江西宜春丰城市秀市镇,“4G+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成功试点应用,实现了无网络偏远山区用电数据的实时回传。
据了解,秀市镇地处山区,4G信号不稳定,终端周均离线超10次,采集成功率仅70%左右。当遭遇恶劣天气时,4G传输模式还易出现信号中断情况,电网运维人员需徒步深入山区开展人工补采,单次往返耗时超4个小时,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面临地形复杂带来的作业风险。
国网江西电力供服中心计量资产部副主任邓高峰表示:“此次试点采用‘4G为主、北斗兜底’的智能切换模式。试运行期间,试点区域终端在线率、采集成功率均提升至100%,解决了山区信号盲区用电信息采集难题。”
迭代优化,未来可期!
从实验室到复杂应用现场,“4G+北斗短报文”融合通信方案展现了全场景应用的高可靠性与高效率,实现了北斗卫星通信与4G网络的互补融合,在用电信息数据采集时效性和频次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提供了一种实现公网信号薄弱地区数据远程采集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验证范围的扩大,“4G+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式在电网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场景化需求应用方案将进一步迭代优化。
未来,国网智芯公司将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指导下,继续深化北斗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融合应用创新,推进该技术在定位、授时、通信等领域的落地应用,为构建全域覆盖、随遇接入、安全可靠的能源互联网通信体系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国网智芯公司 国网江西电力 国网甘肃电力 赵思华 刘琦 蒋名扬 岳本伟 刘锶钰 刘晓田 曹帅 张婷 黄乘坤 彭海燕 杨正涛 李春莲 石婧 记者|陆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