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重点任务。电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串联起城市和乡村,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保障,也为城市治理提供更多新思路。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7个方面重点任务。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电力必不可少。城市是现代生活的载体,城市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以电网赋能城市治理,让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更高,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一:更聪明的城市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能不能让进千门、入万户的电力导线成为城市治理绣花针的“丝线”?能不能科学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助力城市治理?
7月18日,浙江杭州五福二苑小区物业负责人王建芬走进杭州供电公司钱江新城营业厅,例行打印113户电费账单。工作人员引导王建芬来到营业厅新上线的“人工智能+办电”区,使用自助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快速将客户的全部电费账单一次性打印完成。
近年来,杭州供电公司深化“数字政府”与“数字电网”协同,已实现居民身份证、不动产权证、营业证照等办电全类型电子证照实时调用,提供“刷脸办电”等便捷服务。该公司基于人工智能打造“人工智能+办电”智能客服体系,升级自助服务手段等,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缩短80%。
让城市更聪明,不仅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更要在城市治理的实时感知、智能响应与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南庭新苑小区发生低压分支故障,经系统研判,是物业管理的楼门总闸故障所致,暂未收到客户报修工单。”8月12日8时,北京丰台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员工宗世奇通过“电网一张图”配网停电研判场景推送低压故障告警。抢修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协助物业人员排查问题并处置故障,大约1小时后小区恢复正常用电。
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国网北京电力创新应用“电网一张图”配网停电研判场景,在全市开展“人工智能+电力”主动抢修服务,精准研判故障原因和影响范围,用智慧守护首都万家灯火。
关键词二:更安全的城市
当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在快速发展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暴雨导致内涝,地震让房子受损……城市越是向前发展,越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这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
福建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每逢夏季总少不了和台风“打交道”,台风带来的短时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易引起城市内涝。当暴雨倾盆、洪水漫溢,建于城市地下或半地下的配电站房首当其冲,存在设备受损、供电中断等风险。2023年起,福州供电公司针对自有产权的328座易涝低洼配电站所编制“一站一策”整治方案。目前,福州市易涝重点区域已建成97座“防淹型”配电站房,为城市筑牢电网“安全线”。
经过多轮强降雨和台风考验,这些“防淹型”配电站房均表现稳定,未发生渗漏进水现象,居民用电可靠性提升,城市安全更有“韧性”。
让城市更加安全宜居是人民群众的期盼。老旧小区的安全隐患不仅关乎现代化城市发展,更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清新文艺的特色小店与配套齐全的服务设施相得益彰。这里建于20世纪50至90年代,曾经道路沿线电线杆林立、线缆交错如蛛网。
2019年3月,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开展民主村社区电网改造升级,架空线路全部改造为入地电缆,新装及增容变压器26台,新敷设高压、低压电缆8500余米,并为3669户居民安装了“一户一表”。“电压稳、电力足,家里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电器随时都能使用,生活巴适得很!”老住户陈开家对现在的居住环境很满意。
在重庆,越来越多老旧小区经过改造,焕发新光彩。国网重庆电力主动融入城市治理,改造升级老旧小区电网,提升老旧小区的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三:更绿色的城市
城市不应是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是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7方面重点任务之一。
在甘肃白银,黄河蜿蜒258千米,滔滔东去,流域面积达1.47万平方千米。近年来,白银市持续利用科技手段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
8月8日,白银供电公司科技数字化部数字化班专责杨海利用黄河流域重点监控排污企业识别模型开展用电数据与用电企业生产行为在线监测,辅助白银市生态环境局精准研判企业是否开启治污设备。该模型实时监测白银40家重点排污企业、753家散乱污企业、2848家临时用电企业的用电数据,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湖北宜昌,这座与长江紧密相连的城市,其长江沿线生态治理备受瞩目。宜昌是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每年有约6万艘船舶在此通行待闸。过去,这些船舶靠港后只能依靠柴油发电维持停靠期间的船上用电。“以前24小时都能听到港口隆隆的发电机噪声,一家老小被吵得难受,许多污染物流进了江里。”宜昌市民张喆说,待闸船舶用能造成的污染让居民都很揪心。
为了守护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国网湖北电力建设国家级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创新6种典型岸电系统,满足各类船舶岸电使用需求,游轮岸电使用率提升至100%。
宜昌供电公司岸电运维负责人李兴衡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已累计为过往船舶提供清洁岸电超5200万千瓦时,相当于代替柴油1.24万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9万吨。沿江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2024年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如今,绿色建筑与智慧电网相得益彰,老旧小区焕发勃勃生机,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城乡之间……一座座更聪明、更安全、更绿色的现代化城市正拔节生长。(国家电网报 记者 韩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