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数字化 > 焦点头条

探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家电网馆·原创技术展区

电网头条发布时间:2025-07-28 15:06:40

  夏日申城,骄阳似火。上海黄浦江畔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作为大会战略合作伙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AI+新型电力系统”主题亮相,设置序厅、原创技术、应用赋能、生态构建、未来展望五大展区,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落地成果。

  AI如何点亮能源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如何更智慧?走进国家电网馆一探究竟!

  步入国家电网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最“硬核”的原创技术展区:光明电力大模型、全自主芯片、超大型仿真平台、系列化装置……聚焦底层能力突破,这是国家电网用实力说话的“硬科技”。今天,我们先探这个展区。

  光明电力大模型

  新型电力系统的“超级大脑”

  走进原创技术展区,一块巨型互动屏幕展示着电力系统运行态势图。这个展品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这背后,正是国家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光明电力大模型”在实时驱动。

  讲解员形象地说:“如果把新型电力系统比作一座城市,光明电力大模型就是城市的‘超级大脑’。”

  作为国内首个电力行业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它具备电力知识理解、多模态分析、业务逻辑推理等核心能力,在处理电力专业任务时,相比行业主流大模型,准确率平均提升20%。该模型已深度应用于电网规划、运维等领域,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模型共享和场景共建服务。

  目前,光明电力大模型已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以及27家省级电力公司完成上线和部署,在电网规划、电网运维、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日均调用量达百万次,实现“模型共享、数据共融、场景共建”。

  全自主芯片

  电力AI的“中国芯”

  原创技术展区内陈列着9款国家电网公司全自主研发的芯片。这些芯片满足工业级人工智能芯片对高可靠、低功耗、高灵活、多功能的多重要求,实现云边端全覆盖,并在新能源调控、智能运检、大模型应用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网在芯片设计上实现了流式计算、多芯互联等关键技术突破,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了“中国芯”。

  这一成果为关键能源基础设施构建起坚实的国产化算力底座,让能源安全更有保障。

  人工智能仿真平台体系

  高效协同的“智慧大脑”

  如今的电网,需要高效协同的“智慧大脑”来整合资源。

  人工智能平台是AI能力中台和“共享枢纽”。在算力层,平台把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和各家省级电力公司的算力服务器变成一朵“算力云”,用户无需区分算力种类,提交任务即可获得资源。在模型层,平台提供数据清洗和标注,实现模型部署、训练、推理等一站式功能。在应用层,平台具备智能体创建发布、知识库创建管理、数据库创建应用、模型接入等各种能力。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已累计服务1.36万用户,实现6907个智能体“零门槛”诞生,覆盖数字化、安监、营销等603个应用场景,真正实现让AI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

  国家电网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具有仿真分析、经济调度和故障防御三大功能,是十几亿千瓦新能源发出的绿色电力,点亮万家灯火的“光明守护者”。这套系统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超大规模接入,大幅提升了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保障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运行。

  AI系列化装置

  守护电网安全

  终端装置是人工智能实现价值落地的关键。

  在原创技术展区正中,陈列着巡检系列机器人,讲解员称呼它们为“设备巡逻兵”。这些机器人时刻穿梭在各类电力设施间,替代人工完成各种复杂巡检任务,守护设备安全。

  这里还陈列着变压器主动防御装置。它是电网的“排爆兵”,能实时监测放电数据,通过智能算法精准分析,及时介入,提前干预,在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主动跳闸。

  此外,展区内还有一面屏柜,里面陈列着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新能源并网综合控制装置、智能融合终端、新型智慧能源单元等核心装备。它们如同电力“安全卫士”,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的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围绕“装置—芯片—模型—平台”四个维度,国家电网让这些原创技术走出实验室,深度融入每一度电的生产与传输。

  在原创技术展区,一项项“硬核”科技展品让人叹为观止,从“能看懂”到“能掌控”,AI在能源电力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

  AI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全面落地?让我们一同前往国家电网馆应用赋能展区寻找答案,敬请期待!(记者|甘雨 黄子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