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申城,科技浪潮奔涌不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进行。
7月26~29日,国家电网公司以“AI+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亮相,通过序厅、原创技术、应用赋能、生态构建、未来展望五大展区31项展品,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落地成果。
国家电网馆应用赋能展区人气十分火爆,观众络绎不绝。
该展区以“智”为核心,涵盖用好电、用绿电、用智电三个部分,从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及优质服务三个方面,展示国家电网如何更好统筹平衡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绿色、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区汇聚了智慧运维、虚拟电厂、供电方案智能生成、超脑机车、全能智仓、智能客户服务等多项明星展品。
AI从幕后走到台前,深度嵌入电网工作全流程,推动能源服务向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迈进。
用好电 守卫电网安全
“用好电,是能源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是讲解员在应用赋能展区每天都要重复的一句话。
国家电网聚焦“事前灾害预警—事中立体巡检—事后快速恢复—提升规划升级”的电力保供体系,让电网控制更智慧、预测更精准、故障防御更主动、故障抢修更高效,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电网智慧运维平台。这里的“天擎”具身机器人和“天枢”自主运检一体机器狗相当吸睛。有了他们的加入,智巡系统融合AI与具身智能装备,“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闭环体系更加精准、高效,首次实现了从百米输电线路到方寸屏柜设备的全要素矢量化建模与可视化智能管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AI重构电网运维体系的未来图景。
电网智慧运维平台体系化展现了城市电网的全方位保障能力。前来参观的观众能通过触摸屏改变压板状态,让“天枢”识别错误状态;在搭建的仿真输电线路环境下,近距离观察“天擎”在高空自动执行输电线路补销的过程,直观感受AI赋能电网运维的创新变革。
用绿电 引领能源转型
有了坚实的电力安全基石,能源绿色转型便有了稳步前行的底气。
“用绿电”部分围绕“源—网—荷—交易”四维协同,集中展示国家电网在服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智能化应用。
其中,有一件展品格外吸睛,展览才开始不久,它的周围就已围满观众。它就是荣获本届大会最高奖项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简称“SAIL奖”)的依托“AI+光明大模型”打造的“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观众通过“视频+沙盘”联动的方式,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它的作用。
面对上海外来电占比45.3%、高峰电力存在缺口的挑战,它创新性地整合全市空调、充电桩、储能等分散资源,建成160万千瓦的虚拟电厂——规模相当于一座大型火电站。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零碳排放!
依托电力领域垂类大模型和智能预测、交易、调控、结算四大智能体应用,“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化身为精准的决策者、永不疲倦的交易员、高效的执行官、敏捷的精算师,全面赋能电力能源调节各环节,激发用户资源主动支撑电网能力,为上海发展提供安全、经济、绿色的坚强能源保障。
截至目前,该项目助力上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接入资源最丰富、市场模式最多的城市级虚拟电厂,累计带来经济效益超80亿元,年均减碳量达51万吨。
用智电 创造美好生活
绿色电力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使用绿电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高度契合。在“用智电”部分,国家电网公司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面向政府、企业及广大客户,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潜能,带来智慧生活新体验。
在应用赋能区中间,一台身形矫健的复合移动仓储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只见它灵活地挥舞手臂,将货架上的物品识别、抓取,再放入智能货柜。这件展品属于国网上海电力创新推出的“超脑机车 全能智仓”项目。该项目以AI深度赋能配电网电力运维全流程,构建“智能排程—智能备货—无人仓储—精准配送—立体巡检”的配网管理微场景。该公司自主研发了复合移动仓储机器人及系列智能装备,实现仓储作业全流程无人化、精细化;创新隐患识别算法,率先构建“地面车载巡检+空中无人机复核”的立体化巡检模式,显著提升配电线路运维效率与精准度。
科技越进步用能越安全,生活越绿色服务越贴心。从调控后台到服务前台,从无人巡检到智能仓储,在国家电网馆应用赋能展区我们看到,国家电网正用AI串起一条“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的电力服务链条。
创新应用并非单打独斗,技术落地依靠产业链协同,场景突破依赖“产学研用”合力。
如何从应用中来、到产业中去?下一站,让我们走进国家电网馆生态构建展区,见证创新成果从技术到应用再到产业的华丽转身!(记者|甘雨 黄子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