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主办(以下简称“中电联”)、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电动公司”)承办的第五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在广州开幕。大会以“承启‘十四五’技术积累,绘就‘十五五’发展蓝图”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场主论坛、4个分论坛及1场工业设计成果展示。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谋划的关键节点,大会系统回顾了充换电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前沿趋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新兴产业发展经理李凌,南方电网产业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岩,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委会名誉主任委员贾俊国以及来自中国电动重卡换电产业促进联盟、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电网、华为数字能源、星星充电、特来电、永联科技、小桔充电等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出席现场。
开幕式上,中电联及南方电网代表分别致辞。刘永东指出,当前行业正系统总结近五年发展成果,回顾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发布十周年历程,为“十五五”规划奠定基础。他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网络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构建安全、绿色、协同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推动充换电设施适度超前布局,融入智慧交通与城市建设,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明高在视频分享中指出,充换电设施的完善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并提出未来技术创新的三大方向:加强车企、电池企业与充电设施企业的协同,提升安全与寿命保障;重视换电技术,推动标准统一;加快推进车网互动及光储充换一体化,重点突破商业模式与政策瓶颈。
大会期间,中电联发布了《电动重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白皮书》《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运维技术白皮书》《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等8项白皮书成果,系统梳理行业现状与趋势。
在技术报告环节,南网电动公司董事长张祖荣发布了《数智化转型构建充电业务新生态》成果,介绍了该公司人工智能平台矩阵及电鸿生态充电产品。该公司是南方电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专业子公司之一,拥有南方区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充电服务平台“顺易充”,为超1500万用户提供充电服务,公司深度融合先进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模型技术,构建了覆盖选址、运营、运维、客服等多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搭载电鸿OS系统,打通设备间数据壁垒,为构建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的新型充电生态奠定基础。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阙诗丰分享了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的建设进展与全国充电设施统计数据,并解读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特来电与华为联合解析了大功率及兆瓦级充电技术,总结出超充产业八大发展趋势。

南网电动公司副总经理王奇围绕车网互动技术及产业趋势进行综述,分析了试点城市的应用情况,展现充换电设施与电网协同潜力,并指出规模化推广中的制约因素。此外,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对充电速度分级、设计能效等关键标准进行解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11月27日下午,大会的应用场景技术报告环节中八场主题分享全面覆盖充换电领域的核心应用方向。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系统解读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电池发展趋势;国网电科院与德国莱茵联合分析了充电设施出海的政策、标准与认证规则类型;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充电设施中的应用;星星充电与永联科技联合分享了微电网场景下的充电综合能源方案;小桔充电结合实践案例介绍了智能运维体系;广汽集团直面高速充电网络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建议;启源芯动力展示了兆瓦级换电站聚合与电网互动关键技术;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则分享了充电设施规划的区域实践经验。
大会期间举办的充电桩工业设计作品展示环节,集中展示了行业在美学表达、人机交互、功能集成及环境适配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提升了充电设施设计的关注度,推动了行业内公司向“技术+体验”双轮驱动转型。

主论坛最后,刘永东秘书长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充换电行业发展成就,以政策和数据预测展望“十五五”发展方向。他认为,充电服务差异化、差异服务品牌化将成为下一步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充电服务商应向充电能源综合化方向转变。

本次大会汇聚三百余名行业精英与技术骨干,以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分论坛研讨等多元形式,带来权威前沿的技术解读与实践经验分享。未来,新能源产业链各参与方将继续以大会为纽带,携手攻克技术瓶颈、完善行业生态,加速充换电设施高质量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能源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