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构网型储能技术部署站上风口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5-09-04 15:59:46  作者:王林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奔涌,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给电网运行带来极大考验。一方面,“风光”消纳和并网加大电网调节和消纳压力;另一方面,“风光”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与电网所需的稳定性和惯性之间的矛盾有待破解。在此背景下,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全球需要进一步扩大储能技术部署规模,尤其需要重视构网型储能技术。

  需同步推进电网技术升级

  全球范围内,电网不稳定导致的事故频发,凸显出同步推进储能与电网技术升级的紧迫性。电网正常运行需要维持电压与频率稳定性,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特点使其难以作为独立电源,这一矛盾突出了储能技术的重要性。彭博新能源财经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导电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使得大规模储能变得愈发重要。

  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最新研究指出,2024至2034年,全球需要在电池储能系统领域投入1.2万亿美元,才能支撑全球到2034年新增5900吉瓦“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并网。这期间,电池储能系统将成为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第二大新增电力容量来源。其中,亚太地区新增电池储能系统容量将是欧美总和的近5倍。到2034年,全球约1500吉瓦新增电池储能系统装机将超越新增风电装机。

  随着全球新增电力容量将以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为主导,对加速大规模部署储能技术提出了要求。事实上,全球范围内,新型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持续增强。伍德麦肯兹表示,“光伏+储能”混合项目成本已经可以与陆上风电竞争,预计到2040年,美国以外市场公用事业级电池储能系统成本将低于煤电和气电。

  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已达峰值需求的46%至92%,高波动性导致电网稳定性趋弱,需要既能管理电网稳定性又能优化可再生能源输出的技术,构网型储能技术无疑是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好伙伴”。伍德麦肯兹强调,未来10年,全球构网型储能技术部署将提速,成为可再生能源整合和扩张的关键解决方案。

  助力提升大电网稳定性

  与传统跟网型系统不同,构网型储能系统具有自主支撑电压和频率的能力,能提升系统短路容量和惯量,改善电网阻抗特性,抑制宽频振荡等。同时,构网型储能系统不仅能高效充放电,还能起到电网“稳压器”作用,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在输电线路有限的情况下,稳定可靠的电网,让新能源电力更多、更高效地输送到用电端。

  此外,构网型储能系统在离网模式和并网模式下皆可运行,具备黑启动能力,具有强弱电网宽自适应能力,且能实现100%新能源接入,可谓提升大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技术。

  伍德麦肯兹预计,2024至2034年,为维持电网稳定,全球需新增1400吉瓦采用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电池储能容量。到2040年,全球电力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构网型储能技术将成为实用替代方案。构网型储能技术需要升级逆变器、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总成本估计将增加约15%,但过去一年,全球电池储能均价下降10%至40%,可以进行一定程度抵消。

  伍德麦肯兹研究总监Robert Liew表示,构网型储能系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关键突破,预计到2034年,全球电力需求将激增55%,其中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新增装机容量80%以上,构网型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与电网稳定性要求之间架起了技术桥梁。

  “电池成本下降、清洁能源目标明确、支持政策出台、经过验证的试点项目等成为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Robert Liew强调,“预计到2035年,全球电池容量将增长3倍,届时构网型储能技术将成为储能部署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对电网可靠性至关重要,更是大规模释放可再生能源投资价值的关键。”

  全球部署速度不同

  高工产业研究院指出,构网型储能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但不同国家和项目发展阶段与需求迫切性不同,预计未来5年,全球范围内构网型储能技术有望达到20%的渗透率。

  全球范围内,多国出台支持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政策措施。在我国,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构网型储能渗透率目标为突破30%,并在西北等新能源装机集中区强制新建项目标配构网能力。

  在澳大利亚,构网型储能技术应用项目不断增加。2月,新南威尔士州新英格兰地区首个大型储能电站开工,该项目采用构网型储能技术,储能规划容量1400兆瓦/2800兆瓦时;3月,南澳最大构网型储能项目完成融资,储能规划容量250兆瓦/500兆瓦时。

  对比之下,美国构网型储能技术部署和应用远低于预期。油价网指出,“大而美”法案逐步取消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生产的税收抵免及资金支持,将导致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投资锐减,进而改变美国电池制造格局。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估计,“大而美”法案对气候政策的削减可能迫使美国电池产量下降约75%,到2030年电池产量将降至250吉瓦时。根据伍德麦肯兹数据,今年,美国电网级储能装机量预计将达13.3吉瓦/43.2吉瓦时,工商储装机量增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悲观情况下,2025至2029年,美国包括电网级、工商储和户储在内的储能装机总量将减少22%。

  美国非营利组织“能源系统集成”指出,对美国而言,构网型储能技术是一项能够重新定义电网运行规则、解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基石性技术,需要加快部署脚步。(中国能源报 记者 王林)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