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 > 行业分析

能源发展四大趋势

综合国内外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能源安全、环保要求、能源效率及科技进步等要素,大唐未来能源科创中心认为,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行业分析2021-02-07

能源转型要密切联系世界政经新形势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各国能源发展政策也有所调整。研究、洞悉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新形势,对推动我国能源革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意义重大。
行业分析2021-02-07

2020年四季度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评估分析

◆◆摘 要◆◆本季度开发运行情况风电、光伏发电年度新增装机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12月底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分别达到2.8、2.5亿千瓦。四季度风电新增装机5625万千瓦,同比增长360.3%;光伏新增装机3010万
行业分析2021-02-07

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趋势渐明

据统计,2020年有13家光伏上市公司共计宣布了逾40项扩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加速“硅片+电池片+组件”或“电池片+组件”的垂直一体化布局。
行业分析2021-01-29

液态空气储能的现状与前景

2020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稳妥有序推进能源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储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加大储能发展力度”。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是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技术引领的
行业分析2021-01-25
中国原煤还可以开采37年?

中国原煤还可以开采37年?

我们先说的BP数据,它是指BP p.l.c. ,该公司每年6月份发布的《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一年一期,到2020年已经发布了69期,这是全球能源界人士关注的数据。
行业分析2021-01-18

风电开发如何远离生态红线

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存在各部门规划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原本合规的项目触碰到生态保护区红线,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另外,风电项目对于生态是否有负面影响的争论已持续多年,但迄今尚没有确定的科学研究结论,因此需要防止由于对风电认知不全面而“一刀切”限制风电发展。
行业分析2021-01-13

2020年全球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发电和非发电两个方面。高温地热资源(150以上)主要用于发电;中温(90-150)和低温(25-90)的地热资源以直接利用为主,多用于采暖、干燥、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医疗、旅游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对于25以下的浅层地温,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制冷。
行业分析2021-01-12

“十四五”中国电力投资与建设发展展望

当前,电力投资与建设产业不断遵循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观和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全面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
行业分析2021-01-07

氢能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制氢产能巨大,利用弃水、弃风、弃光制氢潜力巨大,但制氢成本太高。氢气的主要来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气等)制氢和电解水制氢。
行业分析2021-01-05

能源转型背景下电力市场相关思考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配变电设备、输配电线路等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营基本由国民经济电费支撑(除国家财政少量补贴外),包括所有发电企业的设备投资、建设工程、运营管理,电网企业的设备投资、建设工程、运营管理,售电公司的营业收入等发、输、配、售所有环节的费用均源于国民经济电费。各环节整体效率决定平均电费水平即电价。
行业分析2021-01-04

水电替代煤电“底气”何在?

“十四五”即将到来之际,我国突然明确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的期限,让众多能源类型感到机遇和压力同步到来。一时间,煤电作为碳排放“大户”,成为当前的焦点。
行业分析2021-01-04
电力现货还能走多远?

电力现货还能走多远?

为了给行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生态、推进“能源革命”持续走向深入,自2021年首期报纸开始,本报将在头版开设“能源透视”专栏,继续用有力度、有温度的调查报道,讲好新时代的能源故事,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行业分析2021-01-04

中国发电企业如何面对能源革命

新世纪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接连发出呼声:“我们正处在能源变革的前夜,21世纪将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当本世纪已过五分之一,2021年将临,能源变革时代终见曙光。
行业分析2020-12-31

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的技术进步偏向与电价调整空间

根据统计,中国碳排放已经达到约100亿吨/年,当前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以上。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和碳汇相等,根据估计,要实现碳中和,要求最终碳排放量低至15亿吨左右。
行业分析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