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国际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上)

发布时间:2017-03-09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文/“十三五国企生态环境调查”课题组
 
    央企,尤其是能源央企,既是排污企业,又是治污主体。如何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历史阶段,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变污染为生态,形成新业态生产力,央企的职责和作用因时代需要而再次凸显。
 
    中电国际作为国内最早转型为绿色能源供应商的央企之一,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的改革创新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不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价值空间,同时也解决了项目所在地的重大民生问题,在企业发展和环境贡献两者间的平衡上,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自《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之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世界对中国的期许,环保硬杠杆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形成的硬约束,几方面因素的叠加,使得国企尤其是中央国企,在补齐生态短板方面成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百年中国梦”的贡献主体之一。
 
    有业界人士和专家表示,很多能源型企业也是排污企业,减少排污是其本身的职责,低碳应成为主导,在全球生态危机加剧这一现实情形下,最需要的就是强化责任,自觉承诺。
 
    生态型领先企业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标准是什么?靠什么来支撑?课题组通过对中电国际这一样本的调研,为大家呈现出一个多维度的电力企业形象,意在寻找推动企业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价值要素、创新模式,为能源行业提供借鉴。
 
    “两个率先”下的绿色生产力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定增长,电力需求也随之相应增长,特别是2002年以后,煤电建设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到2006年,中国煤电增长达到新高,占当年全球煤电新增装机容量的88%。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努力关闭低能效、高污染的火电厂。但对于当时的企业而言,关闭这些火电厂就是丢掉了钱袋子。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污染物排放量是直燃煤的数十分之一,在用煤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用等量煤炭消费替代的方法,将其他行业用煤量调整到大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上来,以结构性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就能够有效提高环保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当属科学之举。
 
    中电国际在业界率先提出“上大压小”的方针,并在全国率先关停6台20万千瓦机组,开业界之先河。自2003年以来,中电国际开始主动“上大压小”。此时,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上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许多地方出现能源瓶颈,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了苗头,但还未集中爆发,原有的中小火电机组效益非常好,因此行业内一度怀疑“上大压小”的必要性。
 
    早在2009年,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就关停了3台运行良好的20万千瓦火电机组,并同时申请并获准新上60万千万机组。对此,许多员工和干部一时都不理解。“如果晚几年,旧机组被迫关停,新的60万千瓦机组也没有机会获批,就没好日子可过了。”中电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尚敏指出。
 
    山西神头的做法是彼时“上大压小”的一个缩影。至中电国际上市以来,累计关停了18台共29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与此同时,共有18台60万千瓦及以上等级机组相继建设投产,火电平均单机容量接近60万千瓦,平均供电煤耗显著下降,火电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达到100%,污染物排放指标持续降低。“我们是早策划早投入,然后早见效。”中电国际生产部总经理奚林根说。
 
    如果说“上大压小”和环保投入“早策划早投入早见效”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电国际作为央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话,那么,先人一步,率先发展新能源板块,调整能源结构,则是赢得未来的重要实践。
 
    中电国际利用自己的国际化优势,率先搭建境外资本运作平台。2006年在香港控股成立了中电新能源,发展至今,已形成风电、中小水电、生物质、太阳能、天然气发电等五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格局。2009年,中国电力收购五凌电力63%的股权,进一步改变了以火电为主的局面,实现了水、火、新能源并举。
 
    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中电国际领导层下了许多企业不容易下的决心。在中电国际党组书记、总经理余兵看来,这其实就是主动进行结构优化和供给侧改革,积极适应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规律,从而把绿色理念内化到企业实践中。
 
    2016年上半年,国家电投包括核电、水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板块利润总量持续扩大,同比增长一倍多,实现利润41.84亿元,占集团利润总量的56.81%;而同期火电利润同比下降了34.34%。显然,清洁能源板块强势发力,弥补了火电利润的下滑,进而逆势增长,提升了经济效益。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电国际清洁能源板块利润总量持续扩大,公司资产口径盈利34亿元,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32.65%。
 
    综合能源服务商跨越式转型
 
    中国电力和中电新能源是中电国际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经营业务涵盖煤电、水电、气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及垃圾环保发电、热电联产、煤电联营等领域。
 
    2003年,中电国际入股澳门电力,首开中资公司投资境外输配电业务之先河;2004年,中国电力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为境内五大发电集团中首家红筹公司,并为目前水电占比最高的境外上市发电公司,其控股的“五凌电力”为国内领先的水电开发公司之一;2006年,控股成立“中电新能源”,为境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专业公司。
 
    作为绿色能源供应商,中电国际不断加大环保投入。2015年度完成常熟、神头、姚孟各一台机组超洁净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分别减排1.9万吨、2.7万吨、0.32万吨,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完成清河两台60万千瓦机组、常熟2台100万千瓦机组、姚孟2台30万千瓦机组的供热改造。2016年上半年供电煤耗为294.98克/千瓦时,比目标值低5.02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为4.83%,比目标值低0.33个百分点,成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截至2015年底,中电国际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7.7%。截至2016年6月底,总装机容量2794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上升至32.65%。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高,使中电国际成为清洁能源比例最高、生产最为清洁的海外上市的中国独立发电商。
 
    节能技术创新外溢性
 
    2016年6月18日,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首座220KV汇集站——南郊碾庄站完成了启动送电,中电国际100MW光伏电站一次性并网成功,成为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中第一个并网发电的项目。
 
    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支持的是企业先进的产能、先进的生产线,以及由这些生产线生产出的先进产品,通过市场行为提升中国光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由于国内各光伏厂家都在积极完善自身技术,以期达到领跑者标准,竞争一度非常激烈。
 
    中电国际脱颖而出,创造了三个第一:国家光伏领跑者项目评标第一;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光伏领跑者项目;第一个并网发电的光伏领跑者项目。
 
    为了实现打造“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的目标,大同市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采用了22项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据大同市发改委人士介绍,在已并网的100MW项目中,所选用的组件均达到或超过领跑者技术指标要求。
 
    与环境保护相比,节能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性较强,这也是“节能就是省钱”的内在逻辑。中电国际大同领跑者项目最终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标准比国家能源局要求的更高。经课题组专家成员调研,组件全部采用转换效率达17.12%的单晶280WPPERC技术光伏组件;逆变器采用转换效率达99%的集装箱式和组串式逆变器,支架型式容纳了国际流行的5种支架,发电量因此同比增加15%,而与此同时,占地面积在统一的发电容量项目中是最小的,实现了技术性、节能型、经济性“三结合”。
 
    从淮南平圩出发直抵上海的,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最大、难度最大的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淮沪特高压,它的起点是中电国际平圩发电厂三期工程,该工程融合了世界发、输、变电三大领域中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创造了世界首个“三百工程”,开创了中国电力工业大机组、高电压的新历史。
 
    2015年9月18日,平圩发电厂三期工程第二台百万机组一次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机组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如同平圩5号机168负荷率曲线成一条平稳直线运行的少见一样,平圩三期工程融合了世界发、输、变电三大领域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具有高参数、大容量、环保高效等特点,创国内同类百万机组热耗最优水平和国内百万机组最大铭牌功率,发电热效率、发电标准煤耗及厂用电率创国内同期、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
 
    测试报告显示,平圩发电5号机组在168期间发电量1.69亿千瓦时,平均负荷率100.8%,发电厂用电率4.4%,发电煤耗264克/千瓦时,各项经济技术和环保指标全面达到甚至优于设计值,处于国内同时期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
 
    “三位一体”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创新
 
    长江的下游又叫扬子江,在扬子江即将汇入东海南岸沿线一公里处,是中电国际旗下的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的码头,每天有上万吨煤炭在此卸载,然后通过传送带运到一公里外供6台总装机量达332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使用。
 
    远远可以看到,在5平方公里的电厂区域内,身形高大的白色建筑物中不时有白色的“烟气”飘出。曾经有新闻媒体以此作为环保的负面素材进行了拍摄报道。实际上,此烟气非彼烟气,乃是经过层层脱硫脱硝除尘循环过滤后的水蒸气,而排出水蒸气的建筑物也不是烟囱,而是凉水塔。
 
    中电国际常熟发电厂是国内最早一批实行超净排放改造的电厂之一。2014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火电厂排放标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根据《行动计划》,常熟发电厂的燃煤发电机组都将实施超净排放改造,改造后的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值将比家用燃气灶具的排放值更低。
 
    常熟发电厂不仅在超低排放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而且创新了集中供热模式,为该电厂所在的常熟国家级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解决了一直难以处理的小锅炉存废难题,由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模式的创新意义之重大。全国有大大小小几十万台锅炉,大多以燃煤为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值居高不下,治理起来非常困难。有了常熟发电厂的创新技术,这一问题有望得到彻底的解决。
 
    常熟是中国服装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包括服装在内的许多工业领域中的锅炉产生的热能是必须的工业能源。区域内有500家企业每天24小时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热,过去只能由企业自行搭建的小锅炉来完成。常熟发电厂对6台机组进行了供热改造,并不断延伸供热管网,新增的供热管网已经可以覆盖整个工业园区,替代了园区内151台小锅炉,为300家企业提供了供热服务。
 
    对于园区内的中小企业来说,原有的锅炉要么自我改造成燃气锅炉或升级为大型燃煤锅炉,要么只能被迫淘汰。如果自行改为燃气锅炉,且不论改造成本,仅燃料成本就是300-350元/吨汽,而常熟电厂通过对其发电产生的热再利用后,用管道传送给企业的成本仅为170-190元/吨汽,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环境成本几乎为零。
 
    根据中电国际的战略规划,整个能源供给侧需要创造与政府、园区、电网合作共赢的机会,从生产、供应、管网、销售、消费等方面着手,实现由单一能源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产转变,地方政府也可借此获得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
 
    据中电国际政研室主任王冬容说:“建设产业园区是拉动经济的有效办法,这些园区的经济贡献度和能源消费总量都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假设未来五年完成30%国家级园区的能源系统改造,可以拉动有效投资2万亿元以上。而且这种投资是有效投资,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是当下的迫切需求。”
 
    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信息都趋于集中协同,唯独能源的集中没有实现。大型电厂的热电联产,集中高效供热,促进了大气环境的改善,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大创新,创造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高效利用能源的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张凤安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减排增效贡献参照
 
    调研组对中电国际在能源效益、生态效益方面做了数据提取,其节能减排成效、结构优化度、经济可行性,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准单位综合消耗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生态行为效果的核心指标,中电国际标准单位煤炭消耗(含清河)为1930万吨标煤。调研组提取的各项数据指标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碳减排与上年相比分别减少100万吨、24万吨、60万吨、15万吨、15万吨标煤。
 
    在大气污染物排放绩效中,二氧化硫为0.17克/千瓦时,较上年度降低0.085克/千瓦时;氮氧化物为0.21克/千瓦时,较上年度降低0.177克/千瓦时;烟尘为0.05克/千瓦时,较上年度降低0.068克/千瓦时。
 
    此外,2016年上半年供电煤耗完成294.98克/千瓦时,较上年度下降9.30克/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6万吨。脱硫装置投运率100%,脱硫效率96.23%;脱硝装置投运率99.70%,脱硝效率80.10%。2012-2017年环保改造投资约为26.38亿元,火力发电环保总投入2.87亿元(2015年)。

      关键词:区块链, 电力新闻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