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全球强厄尔尼诺 国内电力供需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时间:2023-07-12 10:46:59  作者:范思立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预警称,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可能在未来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各国政府应做好应对相关气候事件的准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遭遇强厄尔尼诺现象,叠加我国进入迎峰度夏时段,致使国内部分地区高温持续,局地温度甚至超过40℃,这将给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带来较大挑战。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夏季出现持续极端高温,将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加而发电出力有所下降,导致部分地区的电力供需偏紧形势进一步加剧,增大了电力保供难度。

  从需求侧来看,持续高温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加、负荷峰谷差加大。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夏季降温及冬季取暖负荷占比越来越大。全国有多个省级电网夏季降温负荷占最高用电负荷比重超过40%,少数省份降温负荷比重超过50%,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降温负荷持续增加等因素导致用电负荷峰谷差加大,2022年华东电网年最大峰谷差超过1.1亿千瓦,年最大峰谷差率超过了40%。巨大的峰谷差增加了电网平衡的难度,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缺乏的问题将更加凸显,导致电力系统调峰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供给侧来看,持续高温造成部分发电出力下降。在极热天气下,大范围的静风环境导致风力发电机无风驱动,使得风机出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出力;温度过高时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反而会降低,导致光伏发电出力下降;厄尔尼诺现象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干旱问题,导致这些地区的水电出力减少;夏季高温时段火电机组出力也会受到影响;持续极端高温环境下,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有所增加。

  针对高温天气导致的电力短缺情况,储能的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新型储能行业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应用规模稳步扩大,相关产业链加速布局,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能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手段。发电侧配置的储能,可平滑电源出力,匹配电力生产和消纳、减轻电网压力;电网侧配置的储能或者独立储能,可满足电网灵活调节需求,减少或延缓电网设备投资、缓解电网阻塞,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等;用户侧配置的储能可降低电费支出,客观上可平抑负荷波动、降低尖峰负荷。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一些地方受来水、温度等气象方面的影响,导致用电紧张,迫切需要整合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特别是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通过负荷转移、负荷调控、负荷中断等调节方式以及工艺优化、技术改进、管理提升等手段,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合理引导电力消费,可以有效降低高峰电力需求,在缓解电力供需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应从多方面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推动“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通过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引导用户优化用电负荷,增强电网应急调节能力,对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思立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