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钧达股份(SZ:002865)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644%;实现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88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94元/股,去年同期为-0.27元/股。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捷泰科技受益于光伏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以及新增产能的释放,实现营业收入39.44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89%;出货量达到4.05GW,同比增长87%。同时,公司完成对增长乏力、持续亏损的汽车饰件业务的剥离,取得处置相关资产收益2.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捷泰科技二季度经营业绩边际改善显著。其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2.42亿元和1.00亿元,环比增长32%和52%;出货量达到2.2GW,环比增长19%;净利率达到4.46%,较一季度提高0.58个百分点。单位经济性方面,单W售价由一季度的0.92元/W提高11%至1.02元/W,单W净利由一季度的0.036元/W提高27%至0.045元/W。
结合电池片市场来看,二季度电池片环节受大尺寸供需趋紧影响,议价能力能力显著提升。PV Infolink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单晶PERC 182尺寸和210尺寸电池片成交均价由一季度末的1.14元/W和1.15元/W提升至1.20元/W和1.17元/W,涨幅分别达到5.3%和1.7%;而电池片环节龙头通威股份进入二季度以后,先后两次上调电池片报价,182尺寸和210尺寸价格累计涨幅分别达到5.9%和5.1%。
除了议价能力稳步提升以外,随着薄片化、大尺寸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头部企业的电池片厚度显著下降,继而带动盈利能力的提升。在通威股份最新发布的电池片报价中,电池片厚度已经由160μm下降至155μm。据测算,硅片厚度每下降5μm,硅片单瓦硅耗将减少 0.05g/W,按硅料价格200元/kg计算,硅片环节单瓦硅料成本将降低0.01元/W,继而带动电池片环节硅片成本的下降。
随着N型电池技术逐步进入量产阶段,电池效率显著提升叠加结构性产能的紧缺,或将推动电池片环节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CPIA数据显示,2021年单晶PER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为23.1%,而根据各家电池片厂商年内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TOPCon和HJT的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均超过24%。业内专家表示,对比PERC,TOPCon已具备较强的经济性,而HJT预计至今年年末经济性将显著提升。
目前,行业内仅有爱旭股份、晶科能源等少数企业拥有大规模N型电池片量产产能,而钧达股份早已在N型电池片领域展开深度布局。根据公司的规划,8GW N型TOPCon电池片产能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根据公司此前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披露的数据,TOPCon组件功率(182mm/72片)达到575W,对应电池片转换效率为24.11%。
此外,自2021年以来,电池片环节受硅料价格暴涨的影响,盈利能力显著承压,其中捷泰科技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13.76%下降至10.88%。虽然近期硅料价格仍在持续上涨,但根据业内权威机构统计,三季度将有39万吨新增硅料产能投产,保守估计2023年产能和产量将分别达到225万吨和146万吨,市场将逐步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届时,随着硅料价格的下跌,电池片企业也将迎来业绩修复。
受益于转型光伏领域以及N型电池技术的领先优势,钧达股份也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自2021年7月以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500%。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08.59元/股,总市值达到154.20亿元。未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硅料价格逐步进入下行周期,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