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人物

杜祥琬院士: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巨大困难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1-06-23 14:00:26  作者:朱妍

  6月22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的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主旨演讲内容如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重大,引领我国及时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形态将逐步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双碳目标也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为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目标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在煤炭消耗量较大的阶段,实施低碳转型可使我国在能效方面获益更多。以更绿色和高效的能源保障能源的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因此,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若只讲“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这是一个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我们的资源基础丰厚。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侯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发展阶段的原则,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侯变化的积极态度。但同时,实现目标需要克服巨大困难,包括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以及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比较大等。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和无效投资。而且,碳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而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的实现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碳中和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9个抓手值得关注——

  1.“能源减碳”与“蓝天保卫战”有高度协同性。随着碳达峰和进一步降碳,空气质量的特征指标PM2.5将首先达到国家目标35ug每立方米,进而达到全球目标15ug每立方米。对此,应将二氧化碳的监测、报告、计算和标准体系纳入大气质量监测,抓实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2. 节能、提效是实现双目标的战略之首,产业结构、管理、技术和文化节能都很重要。2019年,我国能源强度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是OECD国家的2.7倍。在当前消费水平下,能耗降1%,对应减少 0.5亿吨标准煤,减排1亿多吨二氧化碳。

  3.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减排,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电力。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和氢以及热和冷,是我国可以掌控的、更经济安全的电源。对此,可发展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等,提升配电网服务水平;重视核电作出的新贡献,在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利用地热、工业余热等,到2030年前实现散烧煤全部替代。在此过程中,还要重视中东部“身边取”和“远方来”相结合,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由此做到中东部高比例自给,减少“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压力。

  4.重视交通行业减排。以电代油,以氢代油、使用生物航空燃油,并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优化公交和轨道交通,倡导自行车绿色出行,发展交通设施与可再生能源结合。

  5.推行工业领域减排。目前,工业领域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60%左右,急需调整产业结构,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构建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钢铁行业为例,电炉炼钢技术的碳强度远低于高炉生产技术,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大降低碳排放,以绿氢直接还原铁可实现钢铁生产零碳化。但是需要下功夫,需要时间。

  6.实施建筑行业减排。供暖、制冷、照明等环节均可推行电气化,电则来自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余热。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智能家居、智能家用电器的普及,均将加速建筑行业脱碳。

  其中,建筑改造不仅可节能,还能产能。比如利用BIPV,实现电力自发自用的潜力巨大。我国城乡建筑共约600亿平方米,可利用面积250亿平方米,外加其他建筑表面,使用其中的50%,即可安装15亿kw光伏,每年发电量2万亿kwh。

  7.关注循环经济,特别是固废资源化利用。把废弃物分类资源利用的程度,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必备标志,由“无废城市”试点走向“无废社会”。建议减少垃圾填埋、高比例资源化,加大固废中金属等再生资源利用,还可用好能源转型当中产生的新型固废,为实现碳中和作贡献。

  8. 发展碳汇,鼓励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减排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碳汇+移除技术”即可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约为每年12亿吨二氧化碳,首先是发展森林碳汇,再在不易脱碳的工业环节,发展碳捕集、利用。

  9. 将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等,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中和呼唤深度的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杜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城市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指出,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以说,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必须着手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人物2021-06-23

杜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城市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指出,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以说,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必须着手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
专访2021-06-23

实现碳中和,我国新能源开发需占用多少土地?

“据国内多家权威机构测算,实现碳中和愿景,206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量将达60亿千瓦以上。然而完成60亿千瓦的新能源装机到底需要占用多少土地?当前学界、政界和企业界还有很大分歧。本文尝试做一分析。”01—按装机密度
深度阅读2021-06-22

实现碳中和,我国新能源开发需占用多少土地?

“据国内多家权威机构测算,实现碳中和愿景,206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装机量将达60亿千瓦以上。然而完成60亿千瓦的新能源装机到底需要占用多少土地?当前学界、政界和企业界还有很大分歧。本文尝试做一分析。”01—按装机密度
动态2021-06-22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碳达峰碳中和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王志刚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
重要新闻2021-06-22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碳达峰碳中和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王志刚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
政策2021-06-22

“零碳”自动化开关站在浙江杭州投运

6月15日,位于浙江杭州市临平区南苑卫生服务中心的10千伏南卫“零碳”自动化开关站投运。这是杭州市首个“零碳”自动化开关站,实现了能源供应清洁化、使用低碳化。
动态2021-06-22

“零碳”自动化开关站在浙江杭州投运

6月15日,位于浙江杭州市临平区南苑卫生服务中心的10千伏南卫“零碳”自动化开关站投运。这是杭州市首个“零碳”自动化开关站,实现了能源供应清洁化、使用低碳化。
企业报道2021-06-22

积极行动,迈向“3060”双碳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开启了低碳新时代,也如同一根具有非凡力量的“指挥棒”,正在带动整个社会的巨大热情,并成为社会转型的巨大动力。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决策者纷纷为这个目标而积极行动,出台政策、投身研究、投资布局。
动态2021-06-22
华电集团举行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会

华电集团举行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会

6月18日上午,中国华电在京举办“十三五”碳排放白皮书暨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会。
国内新闻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