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2022年大会”圆满召开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2-06-29 11:45:41  作者:卢奇秀

  6月28日,由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办、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支持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2022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以“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的路径”为主题,全方位、多维度,探讨了我国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杜祥琬,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谭介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白重恩,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贾康,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肖松,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周大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严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高纪凡等嘉宾现场与会,会议由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秘书长王稚晟主持,线上参会人次超过300万。

  杜祥琬在致辞中表示,以碳达峰、碳中和驱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缩小与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历史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将对保护地球家园作出重要贡献。要对碳达峰、碳中和保持战略定力。

  周大地同样表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是不可动摇的目标底线,关键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践行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要坚持“先立后破”,重点在“立”上,在满足当前和未来能源合理需求下,加大新能源供给能力和消费水平,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着减排幅度大、转型任务重、时间窗口紧等诸多挑战。严刚坦言,我国污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21年,全国仍有四成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平均浓度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他进一步表示,鉴于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同根同源”特点,构建减污降碳一体推进的任务体系具有必要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日前已经印发,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减污和降碳两个领域工作的深度耦合,实现提质增效。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在杜祥琬看来,要把握好节奏,积极又稳妥地实现目标,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坚持行业和地区梯次有序达峰原则,鼓励已经达峰的地区不再增长,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尽早达峰,碳排放量大户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谭介辉指出,我国正大力发展非碳基能源,让能源行业尽快变“轻”变“绿”。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10亿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8%,比2005年下降50.3%。随着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节能是第一能源”渐成共识,科技在推动双碳进程方面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策略、有办法,更有共识、有抓手。”

  高纪凡表示,要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使其早日承担起“主力军”和“顶梁柱”的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上网给电网体系带来的挑战。同时,加快特高压发展,把西部戈壁、沙漠、荒漠的太阳能发电送到东部城市,对增加清洁能源消纳、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具有重要意义。

  贾康认为,除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更要建立以制度机制支撑的经济手段。用利益作为杠杆,引导千千万万的企业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把工艺技术对接到绿色低碳的要求上。“如果实施了,企业就能够获得物质利益,在竞争中做大做好做强。反之,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地位。”

  绿色低碳也成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敲门砖”和“加速器”。在肖松看来,低碳经济的市场效应正逐渐形成。一方面,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产品和技术更具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于企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要求愈发严格,可持续发展正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外贸增速放缓,但部分高附加值绿色行业和产品出口仍保持较好的增长韧性。

  欧洲议会近日“一读”通过了关于建立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简称CBAM,“碳关税”)草案的修正案,将给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所有欧盟外企业带来影响。白重恩认为,相关行业企业出口成本无疑会增加,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碳排放核算体系,摸清企业家底,掌握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来源和总量情况;其次,统计清楚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支付的碳排放成本。最后,鼓励企业通过使用绿电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白重恩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统一运行情况下,目前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存在弊端,建议将免费配额由发放给电力企业,改为发放给电力的终端使用者,减小终端使用者对电价改革的抵触,推动电价市场化发展并实现碳排放成本传导到电价,缓解电力供不应求压力、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推动企业绿电交易。

  谭介辉还表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积极的舆论引导。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作为人民日报社直属的专业媒体,旗下有中国汽车报、中国能源报、中国城市报三大融媒体传播平台,在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城市等领域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引导职责。未来还将一如既往全面、深入、立体观察报道汽车、能源产业和城市领域的新探索、新进展、新成效,讲好中国的“双碳”故事。

  据悉,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已成立一周年。2021年,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学术指导单位,旨在联合各界力量深入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卢奇秀)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