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找车 车找桩 充电难题到底如何破解?

  众所周知,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关于充电储能,现行阶段,用户主要关注的是两大方向——续航里程、充电或者换电补能方式的便捷程度,而其中会出现哪些痛点、如何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便需要业内人士进行探讨了。

  充电设施利用率低

  普天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普天新能源盐城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兵表示,新能源汽车出现一个现象,即整个产业很热,但是行业很冷。特别是从2018年到现在,产业热行业冷的现象更加突出。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到现在5年的时间,不管是充电基础设施还是车辆本身都在快速发展,截止到2019年1月份,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260万辆。但不少人觉得新能源汽车使用不方便、产业发展非常艰难,甚至陷入低谷。

  陈兵认为,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首先还是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健全。

  陈兵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年的发展期间,充电基础设施等在前期发展迅速。2017年,各大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跑马圈地现象非常明显,不管是直流充电桩还是交流充电桩的运营商, 都没有充分论证网点的可用性,也没有充分论证用户的需求,便开始大面积、大规模投建充电桩,最终导致企业在收入、利润上面临很大困难。

  “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前面几年建了大部分充电桩,其实现在的利用率比较低。”陈兵说道。他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各个技术体系更新、车辆技术体系不明确,导致新国家标准出来遇到新的困难,改造成本过大,因此政策保障也是整个新能源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

  陈兵表示,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内各个主要企业之间,要加大技术创新,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者是技术体系的创新,要形成各自企业独有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所有上下游企业、各个行业之间共同协作,利用技术创新让自己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终给用户带来优质服务。目前不管是主机厂、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应该携起手来抱团取暖,更主要的是要实现互联互通,这其中包括对资源、数据、商业模式、C端用户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

  车主对“找桩”有抱怨

  此外,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兰志波表示,电动汽车如今都是朝着汽车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动化是车的基础平台。

  分析行业痛点,兰志波称:“从整个场景来看, 我们发现当能源补给频次比较低的时候,现行服务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当能源补给频次要求比较高的时候, 充电就开始影响到车辆的使用,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兰志波认为,充电时间对车辆的影响在出租车运营上就可见一斑,充电的时间虽然可以忍受,但会下降整个社会的运力。从社会角度而言,运力还需提升,因此能源服务的效率也一定要升上去。

  “当前的电池技术只能支撑我们使用负荷很低的车,使用高负荷的车还不行,能源补给的效率要更快才行。”他介绍道。

  除此之外,兰志波还提出:“我们电动车要在家里有充电桩的条件下才能很好的使用。如果没有,那必须靠外面的充电桩,对工作、社会活动而言,就意味着车主必须再安排出充电的时间。还有公共充电场地、充电桩数量和质量、停车场资源等问题,这也是车主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

  兰志波表示,电动车面对的矛盾实际上是公共资源的矛盾,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严重暴露出来。所以,在能源补给上要有多种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换电是一种方式,换电本身可以支

  持高负荷、高频次的车辆使用。在当下和在以后,电动车更需要各种方案来做到让电动车的使用能达到跟燃油车的一样的使用体验。

  此外,不少企业表示, 5G进入主机厂、整车或者车机上,将对未来生态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陈兵表示,充电基础设施是线上线下的结合,其信息交互和平台化运营对管理、安全性以及效率而言至关重要。5G到来后,速率增加、效率提高,将对运营商来说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一方面会给所有的运营商带来成本上的下降、安全性的提高,另外也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为其他增值性业务的获取带来便利。

  兰志波表示,5G是一件会让世界发生非常大变化的技术,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5G都能解决。比如电池安全,现在电池的跟踪数据颗粒度太粗了,5G实现后颗粒度可以变得很细,电池里一些含有隐患的迹象能被识别出来。

  蔚来汽车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则表示,5G真正普及对电动车一定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当5G真正应用后,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将更容易实现。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桩找车 车找桩 充电难题到底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众所周知,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关于充电储能,现行阶段,用户主要关注的是两大方向——续航里程、充电或者换电补能方式的便捷程度,而其中会出现哪些痛点、如何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便需要业内人士进行探讨了。

  充电设施利用率低

  普天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普天新能源盐城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兵表示,新能源汽车出现一个现象,即整个产业很热,但是行业很冷。特别是从2018年到现在,产业热行业冷的现象更加突出。新能源汽车从2014年到现在5年的时间,不管是充电基础设施还是车辆本身都在快速发展,截止到2019年1月份,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260万辆。但不少人觉得新能源汽车使用不方便、产业发展非常艰难,甚至陷入低谷。

  陈兵认为,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首先还是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健全。

  陈兵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年的发展期间,充电基础设施等在前期发展迅速。2017年,各大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跑马圈地现象非常明显,不管是直流充电桩还是交流充电桩的运营商, 都没有充分论证网点的可用性,也没有充分论证用户的需求,便开始大面积、大规模投建充电桩,最终导致企业在收入、利润上面临很大困难。

  “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前面几年建了大部分充电桩,其实现在的利用率比较低。”陈兵说道。他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各个技术体系更新、车辆技术体系不明确,导致新国家标准出来遇到新的困难,改造成本过大,因此政策保障也是整个新能源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

  陈兵表示,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内各个主要企业之间,要加大技术创新,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者是技术体系的创新,要形成各自企业独有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所有上下游企业、各个行业之间共同协作,利用技术创新让自己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终给用户带来优质服务。目前不管是主机厂、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以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应该携起手来抱团取暖,更主要的是要实现互联互通,这其中包括对资源、数据、商业模式、C端用户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

  车主对“找桩”有抱怨

  此外,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兰志波表示,电动汽车如今都是朝着汽车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动化是车的基础平台。

  分析行业痛点,兰志波称:“从整个场景来看, 我们发现当能源补给频次比较低的时候,现行服务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当能源补给频次要求比较高的时候, 充电就开始影响到车辆的使用,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兰志波认为,充电时间对车辆的影响在出租车运营上就可见一斑,充电的时间虽然可以忍受,但会下降整个社会的运力。从社会角度而言,运力还需提升,因此能源服务的效率也一定要升上去。

  “当前的电池技术只能支撑我们使用负荷很低的车,使用高负荷的车还不行,能源补给的效率要更快才行。”他介绍道。

  除此之外,兰志波还提出:“我们电动车要在家里有充电桩的条件下才能很好的使用。如果没有,那必须靠外面的充电桩,对工作、社会活动而言,就意味着车主必须再安排出充电的时间。还有公共充电场地、充电桩数量和质量、停车场资源等问题,这也是车主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

  兰志波表示,电动车面对的矛盾实际上是公共资源的矛盾,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严重暴露出来。所以,在能源补给上要有多种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换电是一种方式,换电本身可以支

  持高负荷、高频次的车辆使用。在当下和在以后,电动车更需要各种方案来做到让电动车的使用能达到跟燃油车的一样的使用体验。

  此外,不少企业表示, 5G进入主机厂、整车或者车机上,将对未来生态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陈兵表示,充电基础设施是线上线下的结合,其信息交互和平台化运营对管理、安全性以及效率而言至关重要。5G到来后,速率增加、效率提高,将对运营商来说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一方面会给所有的运营商带来成本上的下降、安全性的提高,另外也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为其他增值性业务的获取带来便利。

  兰志波表示,5G是一件会让世界发生非常大变化的技术,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5G都能解决。比如电池安全,现在电池的跟踪数据颗粒度太粗了,5G实现后颗粒度可以变得很细,电池里一些含有隐患的迹象能被识别出来。

  蔚来汽车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则表示,5G真正普及对电动车一定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当5G真正应用后,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将更容易实现。

      关键词:电力, 充电桩,新能源车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