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严治新能源汽车骗补:“先查后补”已成后补贴时代主基调

作者:赵云武 发布时间:2017-06-27   来源:华夏能源网

自2009年开始推广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步入第九个年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

傲人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国家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但也正是因着这股热浪,许多心怀不轨的商家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大肆骗补。

经过了初期的混乱,我国逐渐完善了相关补贴政策,进而转入了后补贴时代。伴随着严打,新补贴政策逐一落地,骗补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2017年初,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部委展开对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闲置车辆运行情况的核查工作。此次核查将形成结果公示,并根据不同的车辆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助清算。

处置闲置车辆,清查骗补遗留问题

2017年5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报送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闲置车辆情况的通知》,其附件《闲置车辆涉及企业及信息参考表》也披露了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认定有闲置情形的车辆相关信息。该批闲置车辆涉及到来自24个省市的69家车企,共有51654台。

该举动可谓是2016年闲置车辆清查行动的一大成果。

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示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是四种典型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行为。

据经济观察报披露,2016年存在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包括关联方企业和终端用户企业)共89家,涉及补贴资金达42.826亿元。

呼吁清查骗补的声音越来越高,清查闲置车辆是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重要的一步,也是落实补贴新政的必要步骤。

闲置车辆的处理过程

总结整个处置闲置车辆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政府先清算出闲置车辆的具体情况,并依照该数量将之前预拨下去的补贴收回。然后再按照新规为符合标准的、再度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发放补贴。

闲置车辆的回顾清查闲置车辆的过程,四部委的整个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步,彻查车企情况,统计闲置车辆数量

2016年初,财政部组织力量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本次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并抽查了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

检查发现,一些企业涉嫌骗取财政补贴,不少车辆在领取补贴后处于闲置。

第二步,分两种情况设置处理办法

2016年9月,根据检查的结果,主管部门对闲置车辆存在的两种情况分别作出了处理方法。

1,处置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车辆

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车辆,是指对于车辆符合出厂标准,但出售对象是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且车辆闲置、提前谋取补助企业的相关车辆。

对此,收回已拨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待车辆销售给终端用户并实际运行使用后,再按实际交付并运行使用年度的补助标准申报清算。

2,处置终端用户闲置车辆

终端用户闲置车辆,是指车辆交付给终端用户但实际未运行使用的(不含租赁公司类),以及车辆处于返厂闲置状态的车辆。

对此,暂按正常补助标准的50%清算,下一年度实际运行使用后可按程序申报其余50%补助资金,如仍处于闲置状态的,取消补助资格并追回已拨付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第三步,根据运行情况,政府再返还补贴

5月23日,四部委发布《关于报送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闲置车辆情况的通知》。这份通知,对已认定为闲置情形的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核查确认,从而根据是否实际运行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助清算。即是说,披露的51654台闲置车辆,如果能实现实际运行,则可以拿到全部的或者剩余的50%的补贴。

此时补贴已由政府收回,但闲置车辆一旦被证实已经投入运行,企业依旧可以获得原来的补贴。最终鼓励闲置车辆在终端实现实际运行。

002

涉闲置车辆部分补贴资金流向图

对闲置车辆不一棒子打死,说明国家意在打击骗补的行为,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方针没有变。只是进一步完善了补贴政策,使政策得到更灵活地执行。

打击骗补从源头入手

此次清查闲置车辆,既是在处理遗留问题,也是在为新政落地奠定良好基础。

回首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可知是经历了一个由“售前补贴”转变为“事后清算、先查后补”的调整过程。

最初模式,按季预拨

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遵循“按季度预拨”的政策,每季度末依据上一季度的销售情况预拨补助资金。同时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商用车以车身长度为衡量补贴的标准。此时标准太过粗放,大量骗补行为也随之产生。

据记者了解,在2015年时,只要企业预先上报新能源车产销计划,就能先得到70%补贴,年底再根据实际销量多退少补。中央如此大的推广力度,对投机者而言,无论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可操作的空间都很大。

这种补贴预支的宽松模式导致大量企业试图“钻空子”。引发社会舆论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热议。

调整期、过渡期

2016年是酝酿新政的重要年份。在这一年,四部委多次与企业碰头,商议如何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最终确立了“先查后补”的思路。

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一经发现骗补行为,就暂停新能源补贴的发放,一些企业因为包括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示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四种骗补行为不仅拿不到补贴,且面临巨额罚款。

补贴发放变成按年预拨。此外,开始实施的补贴退坡政策。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和最高时速为主要指标,商用车改变了此前单纯以长度作为标准的补贴方法,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的考核。

另一方面,政府释放明显信号,加快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

2016年年底,有企业称,四部委将在补贴申请流程上作出调整。企业先行销售,电车上牌后,还要将运营数据上报,然后再根据上报数据核对,核查无误再发放补贴。

“售前预支”改为“售后清算、先查后补”

2017年开始,财政补贴政策进行重大完善,提高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同时,明确地方主体责任,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动力电池新国标等,以期提高推荐目录门槛。

除此之外,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加强对各地资金申请报告审核和推广情况核查,尤其重视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实际运行里程作为重要的补贴参考标准,车企的骗补行为无所遁形。

一言以蔽之,从最初的事前补贴逐渐转变为事后清算,运行情况被视为重要的参考,这一转变给车企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但也促使车企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优胜劣汰。

121314

补贴资金的拨付方式变化表

“先查后补”政策逐一落地,后补贴时代全面推进

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管趋严,补贴政策也逐步完善,但只有经过切实有效的执行,政策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依据2016年12月29日《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里的最新规定,每年初,生产企业提交上年度的资金清算报告及产品销售、运行情况,层层部门审核并重点抽查,最终财政部根据核查报告按程序拨付补贴资金。

于是乎,2016年度销售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在2017年初进行补贴申报。这批车辆也成为首批施行“先查后补”政策的车辆。

5月17日,首批申报补贴的结果出炉。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有8979辆车因与公告参数不符、行驶不满3万公里等原因,被削减或取消补助,涉及资金5.55亿元。

004

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车辆涉及削减或取消补贴信息表

可以说,在2017年初进行2016年度新能源车的申报工作,正是最新的补贴政策地实施落地。

在未通过审核的原因中,“行驶不满3万公里”这一项引人注目。这说明,同样出自于2016年末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的“3万公里政策”,已经得到了有效执行。

把车辆实际运行情况与新能源汽车补助挂钩,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此番被削减或取消补助涉及的企业和数额之多,也展现出政府审核力度加强,打击新能源骗补的决心和力度之大。

变化后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和推广目录,被称为是“史上最严标准”。随着各项规定在2017年逐一落地,既可以打击骗补的企业,同时也促使新能源汽车技术性能提升,行业得到有效地引导和规整,让我们看到后补贴时代的美好前景。

即便是后补贴时代,规定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对于政策漏洞依旧要及时修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才能有效规避。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仍依赖于政策导向,补助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境况。政策约明晰,车企才安心。

      关键词: 新能源车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