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能源路径 前40年的经验

作者:卢安武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电力网

  需要更正的观点

  该文章主要的错误出现在对天然气的认识上。如果1976年的科学界能够了解美国天然气并未与石油相关,且储量丰富,能够以经济的手段大规模集中开采,那么,我应该会将其与石油区分对待,将天然气而不是优质煤视作“短暂地、节约地建造通向2025年能源收入经济的桥梁”的过渡技术。这些见解直到过去的十年才开始为人所知。

  文章认为由于抵制天然气和优先发展煤电的非自然政策,对1975年煤炭开采“暂时且适度的(峰值不超过当前水平两倍)”扩张最终增长了2.16倍。(现代联合循环燃气电厂在80年代才开始出现。)为了保护气候,以能效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天然气组合中,至少石油部分的愿景最终得以实现,而目前煤炭的发展空间已被压缩,能效、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三者正迅猛发展。

  文章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说服决策者运用诸如美国力量等减缓或阻止核武器的传播。因为主张核能派在大部分国家能源政策中占据主流,直到现今,在很多国家(包括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当笔者四年后在《外交》杂志上进一步论述这一问题时,论点再次消失得了无踪迹。三十年后的今天,《外交政策》杂志所展示的更加充分的论据仍然收效甚微。因此,今天还要担心因我们自身造成的来自朝鲜、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核武器风险。

  进一步思考

  该文章最具争议性的论题之一:因为软硬能源路径所需的投资、基础设施、体系和态度均存在互相抑制或妨碍的情况,所以二者是互相排斥的,这一点很不幸地得到了证实。很显然,硬技术和软技术互相竞争,抢夺市场份额和政治影响。文章在1976年就警醒我们:“如果继续将如此大量的金钱、时间、技术、燃料和政治意愿投入对以上资源需求量如此之大的硬技术,那么我们就将面临延迟向后化石燃料及气候安全能源系统转型的危险”。

  虽然起步已晚,但随着脚步的逐渐加快,市场已开始颠覆能源掌权者保护旧系统,抵抗新系统的本能反抗。然而加速转型的挑战依然存在,而气候、公共卫生、安全、发展以及民主方面势在必行的决心进一步突显了转型的紧迫性。

[上一页][1] [2] [3] [4] [5] [6] 

      关键词: 软能源
相关新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