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环保的机遇在哪?

发布时间:2016-09-2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以前你只能知道当天的天气状况,现在你还可以了解未来几天准确的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指数、环境指数、穿衣指数等;以前你对身边的臭水沟无能为力,现在你可以在手机上一键举报,解决问题;以前你只能徒步了解一个地区的污染风险源,现在你动动手指,在网上不仅可以查询到污染源,还可以掌握详细的企业信息。互联网时代,智慧环保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在2016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来自环保部门、高校、企业、媒体、NGO等领域的嘉宾代表对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展信息公开的广度、提升公众参与的深度进行了探讨,就智慧环保凝聚内外形成环境共治达成了共识。

  机遇在哪里?

  联通公众需求 拓展参与渠道

  助力环境决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尤其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智慧环保建设进一步延伸。人人都变成了监测点、人人都可以是监督员,环保已经不是一家之事,而是大家之事。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世界环境日开通的“12369环保举报”微信公众号,当年年底,就收到并办理公众举报13719件。微信举报平台半年的举报数量已经远超过热线全年的举报量。

  在环境保护部应急中心副主任马建华看来,智慧环保建设不仅为公众参与开辟了新渠道,而且为实现环境共治提供了重要支撑。马建华在会议上介绍说,全国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开通之初就瞄准了3个维度,对公众来讲,微信举报意味着增加了一个全新、便捷、快速的举报渠道,可以随时随地反映身边的污染问题,提升了举报办理的效率;对企业来说,公众7×24小时、大范围的监督,形成了震慑效应,调动了企业自觉守法的积极性;对政府来讲,平台倒逼环保部门执法方式转型,公众举报到哪儿,环保部门就检查到哪儿。环境执法更精准快捷,真正朝着环境共治的目标推进。

  目前,全国环保微信举报平台除了实现污染举报、投诉功能外,其后台还可以从举报的数据发现公众真正关心的环保问题是什么,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同时还可以判断环保问题的规律性和趋势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网络的开放性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比如13719件微信举报案件中,因举报内容不在环保职能范围或信息有误不受理的有3543件,严重的甚至可能形成网络谣言和谎言,造成社会恐慌。“这些造假、谎报、谣言是信息污染问题,如果不建立全网性的信息投诉机制,用大数据避免造假并开展决策,就无法第一时间澄清事实,消除谎言和谣言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维华表示。

  大数据怎么避免谣言?大数据中有假数据怎么办?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指出,大数据不是传统意义上依靠抽样来解决问题,不依赖数据本身的精确性,而是依靠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解决精确性。大数据本身有容错机制,个别不精准的数据或者假数据无法影响整个结果的准确性。大数据时代,需要用新思维去看待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中遇到的问题。

  公众参与举报只是智慧环保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中的一个缩影,各地在机遇中探索出更多创新方式。如南京智慧环保模块嵌入到了南京智慧城市APP中,广西将“广西环保”微信公众号中环境数据的“环境地图”功能,联通至微信钱包中的“城市服务”平台。可见,瞄准公众需求,找好发力点,处处都是机遇。

  问题有哪些?

  重建设轻共享 不统一不互通

  条块化碎片化 缺人才能力弱

  尽管机遇优势凸显,但在推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中,智慧环保建设本身也面临诸多问题。

  “目前来看,智慧环保往往比较重视感知层、传输层的建设,而忽略了智慧层和应用层的优势,还没有转化成应用优势,”用武汉市环保局副局长张作波的话来说,智慧环保做到了接天线,但还没有做到接地气。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程度有限,公众也没有真正进入到共治圈,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有限,智慧环保推动环境管理转型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挖掘。

  从“天线”到“地气”的转换过程中,环境信息共享无疑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关注。

  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正处于从总量控制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型的阶段,智慧环保成为建设重点,“但是,部分项目在重建设轻应用、重投资轻共享的基础层面上‘自转’,而没有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公转’。”张作波点出了问题的症结。

  河北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徐俊华从环境信息化发展的脉络指出,问题是长期积累造成的:“早期各业务部门都建设各自的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部门不互通、系统不关联,形成了数据烟囱和孤岛的状况。”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标准、系统都是可以依靠技术实现的,技术的发展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这种问题的根源是我国管理体制问题。目前的管理体制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是条块分割的,信息也是条块分割的,每个部门都自成一体,无法适应现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曾维华说。

  近些年,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地区,数据多元、数据打架问题有所缓解,基本实现了互通共享。对于这些地区,张作波认为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不让数据沉睡,真正用好、用活。但目前最大的制约在于数据挖掘人才严重缺乏,数据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解法是什么?

  做好顶层设计 开展数据整合

  开放政府信息 吸引公众参与

  智慧环保建设遇到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问题的解决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仅靠对个别问题的修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智慧环保建设还需要从“头”计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提议说,做好顶层设计是基础,全国可以自上而下构建一套科学的智慧环保顶层设计方案,解决横向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实现纵向业务协同。“这将有效地杜绝九龙治水、八方标准的问题。”甘肃省环保厅厅长孙玉龙表示。

  国家层面上,环境保护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方面,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印发了《环境保护部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项目建设单位不再独立申报,而是提出信息化项目需求,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统筹建设内容,编制项目年度计划。今年年初,印发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一个机制、两套体系、三个平台”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框架。

  在地方的实践层面,个别地区积极开展探索。徐俊华介绍说,河北2014年就率先在全国颁布了《环境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去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厦门市环保局副局长胡军认为还需要相配套的标准、规范,建设完善数据标准、传输标准、通讯标准、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

  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为环保部门进行信息整合奠定了基础。深圳市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恒俭认为,环保部门要借智慧环保的机遇,重新梳理环保业务,用信息化打通部门壁垒,实现各部门的协同,比如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

  程春明介绍说,去年环境保护部已经着手整合了需求较为迫切的17个业务系统,今年还将完成57个业务系统的整合。

  地方环保部门也开展了整合工作。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苗加兴介绍说,天津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将全市39家成员单位、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业务系统整合到了平台中,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大气。

  环境信息整合后,如何让智慧环保释放“智慧”?汪玉凯认为,政府要加强数据公开力度。政府是最大的公共资源数据源,一个政府几乎每时每刻都产生权威的信息,透明政府要求开放数据。开放数据既包括政府部门之间开放,又包括向社会开放,数据只有通过开放、挖掘、处理、分析才能产生价值,而后变成资本。

  胡军也建议借公众之力,成环保之事。环保部门可以将数据分阶段、分步骤地主动向公众公开,通过公开数据,让数据活起来,让公众用起来。他认为“高手在民间”,吸收社会大数据挖掘人才,参与环保大数据应用,这也是拓展公众参与的方式。

  据了解,国家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正在建设中,目标是整合所有涉及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集成所有要公开的信息,统一向社会公开。整合后的企业环境信息数据也将是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

  同时,张恒俭也指出,公众感受到的是大环境,智慧环保就是要打通环境管理每个环节,实现环境管理细节与整个大环境的有效衔接,这是环境管理的要求,也是环境转型的要义。

  嘉宾观点1+1

  厦门市环保局副局长 胡军

  智慧环保要做好做实,我认为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

  第一,做好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目前,环境信息化的数据标准、传输标准、通讯标准、安全标准等都还不成体系,智慧环保建设亟需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

  第二,智慧环保需要广泛的数据来源,可以通过建设广泛的智慧应用终端,比如配置低成本的监测站点和监测设备,每500米建设一个空气监测站点,从而提升环保部门监管的精准度,同时为公众提供更好地服务。

  第三,智慧环保建设还要吸引公众参与,实现社会共治。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特点:给别人的越多回报就越多。环保部门可以将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后,分阶段、分步骤地主动向公众公开,这些数据可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让百姓、社会广泛地参与进来,实现环境共治。

  河北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 徐俊华

  河北通过智慧环保实现了环境信息整合。河北首先进行了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机制,用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统帅信息化建设,确保了信息化项目统一归口管理。要求各部门、单位的信息化项目统一由信息中心牵头开展,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一盘棋。

  河北已经对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了整合,纳入到智慧环保平台,解决了数据“烟囱”问题,基本实现了一个平台、一个入口、一套数据,避免了数据打架、互相扯皮。每个处室、每个人根据职务级别,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调取各自需要的数据。各处室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提出需求,由信息中心统一开发业务应用。

  在智慧环保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方面,河北主要靠宣传普及和强力推行,在每个处安排了一名信息员,负责推广。目前,河北智慧环保平台的使用已经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武汉市环保局副局长 张作波

  智慧环保建设要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实现环境信息共享。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正处于从总量控制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型的阶段,智慧环保建设成为建设热点。但是部分项目仅停留在重建设轻应用、重投资轻共享的基础层面上“自转”,而没有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公转”,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环境治理“五化并举”(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要求。因此,智慧环保建设如何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实现环境信息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智慧环保建设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智慧环保是环保的高级形态,我们现在往往比较重视感知层、传输层,忽略了智慧层、应用层。怎样实现转化,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环境管理转型,更好地接地气,增强老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智慧环保在这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智慧环保建设要注重公众参与,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是智慧环保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曾维华

  信息化最大的障碍就是体制的管理是否可以适应信息化的问题。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实现,设计好统一规范,统一架构,避免标准打架、资源浪费。

  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是一个政府管企业,但环保部门人手紧张,可以通过智慧环保的建设,为公众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和平台,让公众帮助环保部门去监督。环保部门的管理者也可以从琐碎的巡视中脱离出来,做更高效的事情。

  博安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恒俭

  首先,从微观来讲,环保部门面对公众服务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发布平台。

  第二,从环境管理层面上讲,环保部门要梳理环保业务,建设业务协同的系统。原来建信息化系统都是单一的,审批的做审批,执法的做执法,处罚的做处罚,业务协同系统可以推动“烟囱”式的信息化转变成真正的环境管理一体化。

  第三,目前我们环境管理以“点”、“线”为主,但公众感受的是整体大环境,怎么把每一个环境管理细节和整个环境实现有效衔接,这不仅是环境管理的要求,也是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这就要依靠科学化、信息化手段来实现。

      关键词: 互联网,节能环保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