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氢能 > 动态

氢能加快布局 实现绿色转型

经济参考报发布时间:2021-09-14 10:12:54  作者:张云龙、李志鹏、朱文哲

  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不断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依托自身能源产业优势,以氢能产业的开发利用探索绿色转型,制定多项配套政策鼓励氢能制储运、应用示范与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氢能发展模式,为乌海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工业优势加快氢能产业布局

  煤炭资源丰富的乌海地处内蒙古西部的黄河沿岸,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具备扎实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基础,这其中与氢气有关的企业超过30家,产生了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原材料优势。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的加快,乌海正挖掘自身优势,布局氢能制储运与应用,培育壮大氢能产业。

  在乌海海勃湾区的一处公交场站,50辆崭新的公交车整齐地停放在公交场站,车身上“氢燃料电池公交”的字样格外醒目,不远处一个外形与集装箱相似的设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给氢燃料公交车补给氢气的移动加氢站,车辆加氢在站内就能完成,氢气供应便捷、充足。”车辆采购方负责人张世卜介绍说,这些氢燃料公交车搭载了燃料电池发动机、钛酸锂电池系统和8个瓶组构成的储氢系统,加一次氢的最大行驶里程达400公里,现在处于试验运行阶段,未来还将陆续引进50辆。

  目前,乌海已有两座加氢站投入运行,为氢燃料公交车等氢能消费终端提供保障,仅海南区一座加氢站的日加氢能力就可达1吨,而这些氢气也都来自乌海当地的能源企业。

  “作为氢能供应商,我们在满足本地氢气需求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沿海地区市场。”乌海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飞说,公司正计划投资建设“5万吨氢能源生产项目”,向航天、医疗等行业供应氢气。

  乌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郑胜利表示,从全国氢能产业现状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速度快、产业链初具规模,已形成京津冀、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大产业集群,五大氢能产业集群覆盖了氢能设备制造、储运及应用等领域。“乌海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工业城市,目前正在产业布局、加氢站建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大发展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郑胜利说。

  得益于工业结构优势,乌海目前建成的12家规模以上煤焦化企业焦炉煤气产量达44亿立方米,副产氢产量达24亿立方米。除氢气资源丰富,工业副产氢每公斤13元至15元的成本也让乌海在全国氢能市场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而《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等若干规划措施的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乌海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除氢能产业链中上游的制储等环节,乌海正积极推动氢能设备制造等下游产业落地。

  作为新建企业,在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人们正在厂房内铺装线路、安装设备,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厂区建成投产后将具备年产2000台包括氢燃料公交车在内的氢燃料车生产能力。”公司经营管理部副部长陈皓年说,氢燃料车的下线使用将有效利用当地氢能资源,完善并延长乌海氢能产业链。

  氢燃料公交车在乌海的投产与试运行只是乌海培育壮大氢能产业的缩影,氢能在冶炼行业的应用也正在落地。今年5月初,投资10.9亿元的氢基熔融还原高纯生铁生产线在海勃湾工业园区试运行投产,成功产出高纯铸造生铁水,有效扩展了乌海氢能应用场景。

  围绕工业产业优势,乌海不断促进氢能上游产业链发展,加快拓展氢能中下游产业链。通过重点整合煤化工与氯碱化工氢能供应,氢气提纯技术和装备制造发展得到显著提升,引进的氢能储运和燃料电池研发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而加氢站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培育氢能应用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乌海氢能产业示范正逐渐成形,未来将有效带动西部地区氢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转型成为经济发展主题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个直辖市,1976年设立的乌海市是黄河流域一座年轻的资源型城市。从最初的挖煤卖煤,到后来的煤化工产业化发展,再到如今的氢能源绿色转型,年轻的乌海所经历的三次发展转型,折射出我国能源产业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蜕变。

  近年来,内蒙古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在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重大合作项目(第一批)中,氢能产业项目有5项,总投资近65亿元。在这一过程中,乌海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借助氢资源优势,拓展氢能产业经济链条,带动城市绿色转型,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典范。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乌海在不断思考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我们牢牢把握‘双碳’背景下加快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原则要求,现正围绕两个转型大力推进相关工作。”乌海市委书记唐毅说,一方面乌海要利用好传统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实现产业升级,发挥副产氢优势,推动氢能发展,带动产业绿色转型。

  作为当地重要的化工生产企业,乌海化工有限公司在做好传统化工生产安排的同时,已开始融入氢能产业链,开展氢气制备、氢能相关技术研究等工作。“公司已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液氢制取技术研究,去年5月顺利生产出液氢,生产规模为每天600公斤。”王红飞说,这是我国首条民用液氢生产线,母公司鸿达兴业集团也与乌海市政府签署氢能合作协议,通过政府与市场的结合,加速氢能技术研发。

  郑胜利表示,乌海市出台多项支持措施,发展液氢制取、氢能源电池等项目,引进氢能公交车等车辆制造业,标志着氢能产业链不断完善,有利于氢能产业有序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乌海发挥自身焦炉煤气制氢的资源优势,正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氢能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吸引液氢等专项示范项目落户,促进氢能产业技术示范稳步推进。”郑胜利说。

  当下,在初步计划投入50辆氢燃料公交车、10辆通勤巴士来满足城市交通和工业园区的通勤需求基础上,乌海还计划投入以氢能为燃料的10辆环卫工程车、20辆邮政物流车、50辆出租车,以此鼓励交通运输行业氢燃料汽车运营,在进行交通领域中氢能示范应用的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整合风光电资源制取氢能,是乌海绿色转型的另一体现。“乌海及周边地区风光电资源丰富,我们始终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布局,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不再搞简单的发电卖电。”唐毅说,今后要严格控制火电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利用好难以消纳的“弃风弃光”,为产业链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绿氢”。“这在促进乌海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能探索发展‘空中有风电、中间有光伏、地面有葡萄’的乌海特色‘风光农’互补立体氢能源供应体系。”

  “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降低大气污染等领域,氢能产业的带动效应正在乌海逐步显现。”郑胜利说。未来,乌海将聚焦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以氢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费,扩大氢能覆盖领域,打造氢能产业核心区,使其发挥示范效应,更好构建氢能产业格局,助力乌海产业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以政策“组合拳”化解氢能产业发展难点

  在能源结构优化及能耗双控背景下,氢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现阶段仍存有应用场景狭窄、关键设备部件依赖进口等发展短板。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乌海综合协调产业优势、政策支持等,以政策“组合拳”应对潜在阻力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有效消纳氢产能,乌海正在加快推进氢能消费市场的拓展。王红飞介绍,目前乌海化工有限公司只能收集部分工业尾气并制成氢能,尾气中大量的氢气在化工生产中消散,利用效率有待加强。

  针对发展难点,乌海市相关部门对大型客车、矿用车辆的数量、能耗等情况进行摸底,出台专门财政补贴制度,挖掘氢能消费潜力。“乌海煤炭资源丰富,全市有近7万辆煤矿重卡,未来将这些车辆更新为氢燃料电池重卡,乌海的氢能应用空间将得到很大扩展。”郑胜利说。

  记者获悉,尽管氢燃料车具有清洁排放、长续航等特点,但动辄上百万元的售价使其在短期内很难做到大范围普及,而较高的建设成本使储氢与加氢等相关配套设施仍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影响了氢能产业应用场景扩展。

  对此,陈皓年介绍,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公司入驻乌海,将有效发挥产能示范效应,提升当地氢能消费终端规模化制造水平。“除了企业积极参与,乌海市政府采取措施打造氢能产业园,提高氢能产业链规模效益,降低氢燃料电池车生产成本与使用门槛。”郑胜利说,下一步乌海将引入金融服务、市场租赁等模式,推动氢能源汽车换购,让氢能消费市场实现规模效益。

  目前,氢能储、运过程中的技术薄弱点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以加氢站设备为例,尽管相关设备的大多数零部件已实现国产,但以加氢枪为代表的部分关键零件仍需从国外进口。为此,乌海深度聚焦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强化产业配套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参与技术研发。

  “我们将以产业发展难点为抓手,综合市场、政策、技术现状,形成多部门、多领域合力,用‘组合拳’促进乌海氢能产业发展。”郑胜利说,乌海在不断优化产业配套与扶持措施的同时,鼓励氢能源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引进优秀人才,统筹科研机构与企业发挥优势、产生合力,更好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持、培育在氢气制、储、运和应用环节中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氢能产业整体竞争力。

  依托“组合拳”,乌海市发挥其黄河流域的独特交通优势,东西联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南北贯通巴彦淖尔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发挥上游氢能源优势,向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车等产业链下游拓展,实现乌海及周边地区氢能产业链条的聚集、延伸,协同西部地区的氢能产业发展。(张云龙、李志鹏、朱文哲)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中信证券:示范应用启动,激发氢能产业活力

  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工作启动,推动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有望加
动态2021-09-10
中国石化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营 为“绿色冬奥”赋能

中国石化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营 为“绿色冬奥”赋能

9月9日,“洁净能源 为冬奥加油”中国石化北京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宣布,中国石化为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庆两大赛区规划建设的4座服务冬奥加氢站正式投营。
动态2021-09-10
中国石化稳步推进能源转型 开建广东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

中国石化稳步推进能源转型 开建广东最大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项目在广东茂名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粤西地区目前唯一的供氢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满足粤西地区用氢需求,提高粤西地区氢气生产和供应能力,助力广东氢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动态2021-09-09

降成本与破壁垒 氢能商业化两重困境

梳理了氢能产业上中下游的发展现状和机遇。此后,汇集多方观点发现,氢能产业仍面临着两个十分棘手的发展难题,不仅需要集合政府、资本、氢能公司的力量,更需要获得外部资源的倾入,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商业化落地。
动态2021-09-09

中国石化为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8天之际,9月9日,“洁净能源 为冬奥加油”中国石化北京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石化总经理马永生郑重宣布,中国石化为冬奥氢能服务全面启动,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
动态2021-09-09

创新驱动“氢”车上路 靠技术降低成本

近日,京津冀、上海、广东申报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五部门联合批准。如果在示范期内达成目标,示范城市群最多可以拿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氢能供应的18.7亿元奖励。
动态2021-09-08

创新驱动“氢”车上路 靠技术降低成本

近日,京津冀、上海、广东申报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五部门联合批准。如果在示范期内达成目标,示范城市群最多可以拿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氢能供应的18.7亿元奖励。
新闻2021-09-08

创新驱动“氢”车上路

近日,京津冀、上海、广东申报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五部门联合批准。如果在示范期内达成目标,示范城市群最多可以拿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氢能供应的18.7亿元奖励。
动态2021-09-08

“氢装上阵”千帆竞发

去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突破25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制氢大国。今年又有20多个省相继出台氢产业战略规划,在“氢装上阵”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动态2021-09-07

30省市打响氢能产业“万亿争夺战”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作为清洁能源的氢能,已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30个省市(区)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且总产值规模将达近万亿元。现在,一场有关氢能产业的“
动态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