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记云南电网昆明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检修部现场管理专责李辉

发布时间:2017-05-12   来源:南方电网报

  编者按:艺术创作或许来源于天赋,一颗匠心,却必须经过千百次的锤炼才能取得。

  这一路上,“南网工匠”们练绝活、攻难关,他们把身心扎扎实实地沉进技术研究中,甘于寂寞,不断前行,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各自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成为了30万南网人的精神脊梁。本期专题版继续展示首届“南网工匠”获评者和他们的工作故事。

  恒者大成李辉

  绝技绝活:李辉是埋头创新的能手:针对实际工作中原有测电笔不能满足强光环境测试的问题,制作了“灵敏声光电笔”;设计并实施的“变电站直流系统在线监测装置”获得科技进步奖;编写的作业指导书被评为优秀作业指导书在公司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研制的“组合式测试夹”获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利用美国微芯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完成了微机型模拟断路器、微机型风冷控制器的研制工作。

  1995年的李辉,在昆明供电局还是个学徒工,这一天,他跟张班长到110千伏澄江变电站送电。天气炎热,烈日当头,由于差动保护二次接线有误,过程中反复停电三次,试验非常麻烦,大汗淋漓的李辉问师傅:这样操作太麻烦了,我们能不能改进一下?师傅抬头看他一眼:教科书上都用这种方法,你就别折腾了。

  不服气的李辉向“教科书”发起了挑战,在进行了理论计算、数据分析后,以“试验电压法测量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向量图”为课题,开展了大量试验工作,同时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突破了上世纪90年代测试仪表的羁绊,利用380伏试验电压取代110千伏系统电压测试主变差动保护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网运行安全性。

  刚参加工作时的李辉,大家都认为他不安分,喜欢“瞎折腾”,但爱折腾的李辉,如今成为了全国劳模,云南电网公司首屈一指的专家。

  “我是有情结的处女座”

  “我说话说不好,还是做事简单,其实我是一个沉默的小孩。”当这句话从李辉嘴里说出来时,在场的人都笑了,这分明是一个爱扮深沉的小孩子。李辉说“成名”前的他非常不善于表达,说话口吃,连公交站名都说不出来。但干起活儿来,一言不发的李辉可有着自己的“分寸”。

  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差不多就行”的思维模式成为不了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有点完美主义情结的李辉在工作中做到了精致精细、执着专一,“我是很典型的处女座,扫描一张纸,扫歪了一点我都要重新扫描。”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称赞之处,李辉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的追求。在解决工作上难题的时候,李辉坚信,每一步不追求完美的话,做到最后的成品一定是有瑕疵的。

  变电站内的众多设备各司其职发挥着作用,又相互协作共同维护着电网的正常运行。如果把这些设备比作人体的各个器官,那二次设备就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细微而重要。对于继电保护专业工作人员,每天通过设备传递出的数据来诊断设备的健康状态,丝毫不能马虎。面对这复杂又需细致的工作,22年来,李辉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力求工作的精益求精。

  工作中,李辉靠着这股不断琢磨的劲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1998年,由于当时的工作条件限制,万用表还是稀缺物件,大家都用验电笔来测量电位,在强光下不方便目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辉用晶体管电路制作了“灵敏声光电笔”,验电时电笔会发出声响,通过不同声响还可以判断直流系统的正负极,达到了测试更准确,工作效率更高的目的。“灵敏声光电笔”,也让李辉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项专利,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运行中检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特性,进而判断二次回路的接线正确性是一个专业工作难题,国内外都没有先例,李辉主动请缨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两年的时间历经三次方案的重大改变,近百余次的失败终于攻克这一技术难题,为企业配网的安全运行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工作中没有任何问题能难得到你。”这是李辉眼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人员要担得起工匠称号必须具备的。

  “不要净学些屠龙的本事来杀猪”

  1992年参加工作的李辉,见证了电网继电保护专业的蜕变之路:从电磁型保护到整流型保护,再到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到如今的智能化微机保护。改变,一直存在,创新,从未停歇。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和机会,”李辉告诉记者,“由于我们都会因为经验、因为思维定式、因为书本、因为习惯等因素而束缚住创新的信念,捆住创新的手脚,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突破定式和常规的束缚,才能真正放开思想,大胆创新。”

  在这一点上,李辉认为,适当地打破常规是需要的,“很多操作方法、工器具,大家都习惯了、默认了、接受了,你不满足这个现状,就得自己想办法去改变。这个时候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就管不了,自己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李辉的老领导李勇曾经给他提过一个建议:“不要净学些屠龙的本事来杀猪。”其实是提醒他要将行业新动向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要只顾着学新技术,但是对李辉来说,先进、时髦的技术是抵挡不住的诱惑。李勇是李辉刚参加工作时的偶像,虽然敬佩他,但李辉说,我对偶像并不盲从。到现在两个人见面还会争论技术问题,甚至会有红脸的时候,“我们工作室氛围很好,大家有意见都会直接讨论,能达成一致就去做,不能的话就且听下回分解。”在李勇眼中,李辉是一个执着的人,富有感染力,能量场比较强,大家都很喜欢他,愿意跟着他学东西。

  现在李辉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企业内部小有名气,每年都会接待很多兄弟单位前来交流学习,李辉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工作室工作和生产任务之间的冲突。在李辉心里,如果真的爱了就不会有冲突:“有人喜欢健身,有人喜欢看小说、有人喜欢唱歌,只是我的爱好是试验室、单片机,那些试验数据。白天工作没时间研究,我就在家里设试验台,利用休息时间捣鼓我的爱好,有时候一泡就忘记了吃饭。”

  经常有人问李辉,你的创造灵感来自哪里,怎么你能想到我们就想不到呢?在李辉的心里,创新仅有在工作中的思考还不够,还要学习,增强知识储备,把自己的知识面拓宽些,这样才会知道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完工作很简单,但是要想想工作为什么这么做,还能怎么做,在不断的思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学习,去提高。”

  最近李辉在学习跟物联网有关的电子标签,还在不断加强光纤保护的学习,“我主要还是看书,特别是教你如何做实验的那种,把各个地方学习到的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有意思,这种学习我特别享受。”

  “这是我老爸,南方电网公司劳模”

  虎父无犬女。说到自己12岁的女儿,李辉满眼藏不住的骄傲,“前几天学校里搞了个创意大赛,她得了个冠军,像我,爱折腾。”

  女儿像李辉,从小好奇心就很重,现在还在学着机器人,但是李辉还是有点遗憾:“我给她买了个电子积木,就是有二极管、灯泡那种,我和她一起搭过,我看着她还是喜欢的,但是不像我小时候那么痴迷。”

  女儿觉得李辉的工作神神秘秘,一下班,李辉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实验,那是为了方便晚上回家做项目专门设置的一个试验台。因为涉及到电,李辉怕不安全,所以不让女儿围观。女儿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老爸很烦,回家那么晚还不陪她玩。“但是我觉得她应该还是理解我的,”说到女儿,李辉的眼中是满满的柔软,“在她还小的时候,会在同学面前介绍我说这是我老爸,南方电网公司劳模!”

  “我没有刻意想着要当劳模,只是我喜欢这份工作,越做越喜欢,开心工作很重要。”有人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用它来谋生是最幸福的,李辉深有同感。

  1992年参加工作时,李辉还是一个20出头的农村小伙,回忆着曾经过过的那些苦日子,李辉比别人更珍惜手中的这份工作。于是李辉开始在工作过程中留心动脑,学着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慢慢地琢磨出一些门道,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这一干就是20多年。“现在的年轻人赶上好时候了,大众创新的氛围特别浓厚,我的年纪好像大了,但是我还不死心,我想做些能传世的东西,能让我女儿拿起来很骄傲的说,这是我爸爸做的!”

  南网报记者 孙维锋 通讯员 曹春霞 王宇

 

      关键词: 云南电网,昆明供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