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要闻纵览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23-12-27 13:49:07  作者:杨烨莹 高颖 崔浩杰 蔡明宪

  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电气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将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作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山东省平原、滩涂、海洋多样化的地域特点,先行先试,累计建成乡村电气化项目805个,促成地方政府出台水肥一体机推广奖励等支持政策93项。高质量建成乡村电气化“寿光模式”全国示范,打造了威海“海洋牧场”、东营“黄三角”盐碱地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电气化样板工程;自主研发了“365电管家”智慧用能服务平台、分布式光伏并网逆变、可充可供V2G双向充电桩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发布了蔬菜大棚、海洋牧场、盐碱地农田等场景的乡村电气化建设团体标准,形成具有国网特色的科技成果创新体系。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到蔬菜大棚里帮助检查电气化设备

  在日前召开的2023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表彰奖励大会上,国网山东电力营销部荣获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集体奖一等奖,国网威海供电公司“海洋牧场多能互补智慧管控平台开发及应用”、国网潍坊供电公司“蔬菜大棚智慧能源平台研发与应用”分别荣获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项目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电力先行,助力“农村生活再升级”

  “搬迁前,每户居民年均用电量不到400千瓦时,现在超过了2000千瓦时,很多人家里用上了智能家电,买新能源汽车的也不少。”说起这些年农村生活的变化,国网东营市垦利区供电公司胜坨供电所的台区经理王培波感触很深。服务黄河滩区迁建村已有10年的他,不仅亲身经历了滩区电网的发展,也亲眼见证了滩区居民生活的变化。

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实施的全国首个农村社区“光储直柔”示范项目

  2013年,东营市启动黄河南展区村庄搬迁改造工程,2016年底,4000多名村民搬进杨庙社区的新楼房。国网东营市垦利区供电公司超前谋划、精心实施了配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安装箱式变压器6台、改造配电线路24千米,为杨庙社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为更好地服务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国网山东电力全面开展了“黄河兴·电先行”“电靓滩区”等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了全部黄河滩区迁建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累计安排投资8.27亿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22.74千米、低压线路802.78千米,新建配变756台、容量44.88万千伏安。并率先推出“彩虹驿站、一站全办”网格化便民服务举措,全力保障全省7市13县704个迁建村、60.62万滩区迁建群众用电无忧。大力推广以电代油,主动服务村台淤筑,累计为抽沙节资1.68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

国网临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到朱村开展服务工作

  “10年来,朱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供电公司在村北头建了彩虹驿站,县医院经常在那给我们查体,老伙计们天天去那打打牌、拉拉呱,现在日子过得可舒坦了!”74岁的王经臣是临沂市临沭县朱村人,10年来,他坚持在“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义务讲解,亲眼见证了朱村的巨大变化。

  朱村是沂蒙老区红色堡垒村,如今的朱村,产业兴旺,百姓富足,乡村和美,整个村子的用电全部是水电、光伏等绿色清洁能源,是名副其实的“绿电村”。国网临沭县供电公司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朱村投资新建改造了2个台区、3.5千米线路,实现了10千伏线路多联络供电,通过线路互联互供,引入周边的小水电,与光伏发电形成互补,促进了新能源消纳。

  电力赋能,助力“农业生产再升级”

  “棚内湿度偏高,需要通风了。”12月12日上午,正在家里喝茶的寿光市田柳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田军的手机收到来自大棚内湿度传感器的“警报”。他在手机上点了几下,便完成了开帘通风工作。

手机端“365电管家”App界面

  为帮助菜农科学种菜、轻松劳作,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创新开发的蔬菜大棚智慧能源平台,综合运用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对蔬菜大棚温度、湿度等8项关键种植参数远程监控和实时预警,对水肥一体机等8类关键电气化设备远程控制,实现了“动动手指就能种菜”的愿望,打破了蔬菜大棚种植“靠经验吃饭”的传统,并辅助实现温度、湿度等关键种植参数的最佳匹配,有效提升了种植效率,减少了水、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助力降本增收,填补了国内蔬菜大棚种植领域用能平台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大棚种植户只要在手机上安装‘365电管家’App就行了,棚里的环境信息都能看到,棚里的自动化电气设备动动手指就能远程操作,还可节水40%、节肥30%,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田柳村种棚大户赵国胜说。

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到田间检查灌溉用电设备

  “农业生产离不开电力的强力支撑,尤其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吨半粮’示范区生产建设中,电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供电服务也非常暖心。”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山东粮王”魏德东说。

  去年以来,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创新“宜农三电”服务举措,积极助力德州市“吨半粮”示范区建设。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先实施、后审批”,确保“接到需求开工、早于需求竣工”,全力保障“用上电”。大力推广粮食电烘干、电排灌等,促成齐河县在全国产量大县中率先实现电烘干仓储设施全县覆盖。

  为更好地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国网聊城供电公司积极推动在聊城市试点出台了国内首个《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管护实施方案》,建立“管、护、用”体制,统一“网、质、价”标准,解决“通、难、堵”问题,一举破解了管护难题。

  电力惠农,助力“乡村产业再升级”

  “这是我们从3000份藜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我们利用‘供电+能效’农业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在育种加速器中模拟盐碱地育种条件,育种速度大幅提升。”12月18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速育种中心工作人员林双介绍说。

国网东营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试验基地安装微环境气象监测站和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传感器

  为积极助力盐碱地综合利用,把盐碱地打造成“新粮仓”。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自主开发了集农业数据在线收集监测、园区用能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供电+能效”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盐碱地种业培育、益虫管理、农机试验等1000多组数据的实时共享。并集成了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的各类科研场景控制模型,方便科研人员开展试验,目前已在加速育种、智慧灌溉、无人农机电气化等场景探索应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国网山东电力深入践行“海上山东”战略,组建柔性专家团队,聚焦供能系统、海洋牧场养殖技术、信息化系统等建设维度,发布了全国首个低碳海洋牧场电气化建设团体标准。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创新搭建的海洋牧场智慧能源服务平台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以服务“三农”、发展海洋经济为抓手,立足海洋牧场大多偏离电网主网,供能成本高、可靠性差、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管理与养殖方式粗放等问题,联合山东建筑大学专家团队开展校企合作,扎根威海荣成爱伦湾海洋牧场,从发、供、用三方面入手,创新提出建立离岸牧场多能互补集成发电体系、研发应用直流供用电模块和管控平台的解决方案,探索海洋牧场养殖、生产、加工一体化低碳运营新模式,打造了由电网企业主导、引领的特色海洋牧场产业的能源精细化管理应用示范。(大众新闻客户端 杨烨莹 通讯员 高颖 崔浩杰 蔡明宪)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