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市场分析

储能产业有序发展还要解决四大难题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0-03-26 13:47:26  作者:黄骞

  储能产业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基础,储能技术是核心支撑。储能设施是我国构建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配套新能源发展的规模。2020年2月,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以下简称《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储能技术将在我国未来能源体系中扮演“魔术师”角色。

  从化石能源主导到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从集中式供能为主到与分布式供能共生,事实上,我国历次能源变革,虽然最终完成了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偏失、投资过度、供需失衡等种种因素,也让我们付出了较高的时间、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削减了理应取得的成效。蓄势待发的储能产业,站在现代能源体系新的风口上,“以史为鉴”,又该如何高效嵌入当前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其协同价值?

  顶层设计是导向

  从长远来看,储能是未来能源供应的“稳压器”,发展储能的初衷是解决“弃风”“弃光”的消纳不足以及多能供需不均衡性。储能重在“储”而非“能”,在我国碳减排压力下,可再生能源在一段周期内的占比仍会继续攀升,从而进一步加剧能源供需的不均衡性和不确定性,就目前储能技术、业态来看,希望借储能之力在短期内解决上述问题无异于望梅止渴。在储能技术尚不成熟、经营模式尚不明确,而大数据、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当前,继续优化顶层设计,一是为巩固未来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毫不动摇支持鼓励储能技术研究和发展;二是在当前节省储能设施投资背景下,可借助能源物联、智能结算的手段解决供能平衡问题。既可找远水又可解近渴,应更符合当前我国能源体系改革要求。

  避免企业“一哄而上”

  确定储能产业定位以来,从《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9—2020年储能行动计划》,各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支持意见或规划,政府、企业各方有序推进。考虑到曾经在“过激”政策影响下,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用政策“骗补”,光伏、风电等行业盲目扩张、消纳迟滞,新产业不能走老路。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储能扶持、激励政策时,要吸取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盘考量储能发展技术水平与市场容量,加强事中监管、纠偏力度,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国家补贴资金流失及社会资源浪费,进而干扰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更不能因踏步不准而错失发展机遇,牵制了能源变革进程。

  慎选技术方向

  发展储能产业,技术是前提和关键。《计划》明确了5年的技术发展目标。近期,西安交通大学也新增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反映出高校对于储能产业的积极拥抱姿态。但是引导高等院校、企业致力于储能技术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产教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储能技术研发领域的政策倾斜力度,针对新技术支持多应用场景商业化试点运营。随着储能技术多样性的进步,要结合我国现有的工业环境、技术水平、成本造价等因素,准确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储能技术重点支持、培育。同时针对争议较大的储能技术,要谨慎扩大商业化运营。以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为例,尽管目前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在电信基站等场景进行了尝试,但仍面临效率偏低、电池剩余寿命及一致性评价技术不成熟、即将退役的动力电池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因此,为避免发生不安全、低效等系统性问题而将制约储能产业持续发展,应尽快完善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技术。

  完善标准体系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出台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等一系列储能行业标准规范,但多数为动力电池使用环节的规范,针对储能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安全运营等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规范标准还严重缺乏,既影响新项目的建设审批,也易导致因前期标准不统一致使后期彼此之间难以兼容衔接的局面。相关部门既要密切关注国际储能行业发展方向、储能技术的迭代进步、实践运营的效果反馈,及时完善配套储能标准体系建设,也要立足国内开展有关试验试点,积累本土化经验。通过内外结合力争成为标准制定者,为后期安全运营以及能源互联网的搭建融合筑牢技术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也是能源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我国将初步构建更加稳健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集散并举、智慧供应”的现代化能源战略体系。在此深化改革进程中,储能产业势必将起到疏通调节的“稳压器”作用。坚持为生产企业降低用能成本,我们仍需进一步鼓励储能应用场景多样化、协同化,引导研发机构、设备厂商、供给侧、用户侧等储能产业各方投资联动性,逐步厘清兼顾各方利益的商业和技术模式。在此背景下,我们宁愿储能发展的脚步慢一点,也要更加稳健。只有这样才能逾越寒冬,真正等到储能春天的到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电力系统储能为电池梯次利用提供广阔市场

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电池的梯次利用逐渐被市场认可,低容量电池的拆解回收价值也凸显。
市场分析2020-03-19

安徽省最大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年内并网运行

3月15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庐江县国轩新能源储能电站进行设备调试。该项目预计于年内并入合肥电网运行,届时将成为安徽省最大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标志着综合能源新兴用能发展又一里程碑。
综合新闻2020-03-18
上汽集团氢燃料电池项目开启 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

上汽集团氢燃料电池项目开启 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

3月16日,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氢科技”)燃料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上海嘉定区氢能港启动。
产业财经2020-03-18

电力系统储能规模大 为电池梯次利用提供广阔市场

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电池的梯次利用逐渐被市场认可,低容量电池的拆解回收价值也凸显。
产经信息2020-03-18

低成本储热替代蓄电池!这项颠覆性光伏+光热热电联产技术有望尽快

据外媒报道,来自西班牙的Ghenova Engineering和Capsun Technologies S.L目前正在联合开发一项名为“SPIRE”(也称为Blue Solar技术)的颠覆性太阳能热电联产项目,该技术集成了光伏发电(PV)和集中太阳能热发电(CSP)的各自优势,并可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的低成本和储热系统的成本竞争力。
市场快讯2020-03-17

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储能获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情景下,储能应用或将从“锦上添花”变成“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技术。要以市场化机制引导储能产业健康发展,实施合乎新时代要求的储能产业政策。
行业分析2020-03-16

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

 近日,《美国储能监测报告》显示,美国每年部署的储能容量比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从2019年的523 MW增加到2020年的1452 MW,然后在2021年增长两倍至3646 MW。
国际新闻2020-03-16

我国首次制定液流电池国际标准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储能技术研究部和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牵头,制定出首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液流电池核心标准《固定式液流电池2-1:性能通用条件及测试方法》。
国内新闻2020-03-16

宁德时代“零衰竭”电池已用于储能项目,未来有望用于车载领域

中国最大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300750.SZ)推出了“黑科技”电池,并希望在储能领域发力。
市场脉搏2020-03-12

世界能源理事会:储能发展的五个关键步骤

近日,世界能源理事会以储能主题发布了最新报告,采访了来自17个国家的能源领袖,探讨了储能在技术、商业模式和扶持政策方面的最新进展。
竞争情报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