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焦点头条

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但大气污染防治仍任重而道远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时间:2020-03-06 11:03:41

  导读:秋冬季重污染程度明显降低。2019–2020年秋冬季(截至2020年2月15日,下同),74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与2013–2014年秋冬季相比下降44%。面对当前复杂的大气污染形势,我们应继续将337城市全面达标作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PM2.5及其前体物减排,深入研究NOx和VOCs的协同控制途径

  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来源与控制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春节和疫情管控期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分析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和规律,为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专家解读,回答公众关切。本期邀请北京大学胡敏教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唐桂刚研究员,就我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进行解读。

  1 全国PM2.5年均浓度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数显著减少

  全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2013–2019年,全国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即74城市)PM2.5、PM10、SO2、CO和NO2浓度分别下降43%、40%、73%、39%和12%,平均重污染天数由29天减至5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PM10、SO2、CO和NO2浓度分别下降47%、38%、77%、49%和11%,平均重污染天数由75天减至20天。北京市改善幅度更明显,PM2.5、PM10、SO2、CO、NO2浓度在近6年中分别下降51%、35%、83%、55%和27%,重污染天数由53天减至4天。

  

 

  “2+26”城市和北京市PM10、PM2.5及SO2、NO2和CO的变化趋势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秋冬季重污染程度明显降低。2019–2020年秋冬季(截至2020年2月15日,下同),74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与2013–2014年秋冬季相比下降44%;平均每个城市发生4天重污染天,比2013年秋冬季减少15天。“2+26”城市2019–2020年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40%;每个城市平均发生14天重污染,比2013年秋冬季同期减少28天。北京市秋冬季PM2.5浓度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2020年秋冬季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4%;发生8天重污染,比2013年秋冬季同期减少12天,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全国74城市、“2+26”城市和北京市重污染超标天和秋冬季PM2.5浓度的变化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京津冀秋冬季PM2.5二次污染特征明显,硝酸盐已超越硫酸盐成为主要的无机组分

  PM2.5中既包含一次排放的颗粒物,也包含由SO2、NOx等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生成的颗粒物。2013年以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PM2.5的一次组分浓度和占比均明显下降。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地壳物质占比从20%下降至10%左右;二次组分(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浓度有所下降,但占比从40%上升至50%左右,重污染期间有时可高达80%,二次PM2.5污染特征越来越突出。由于燃煤污染治理取得成效,硫酸盐浓度大幅下降;硝酸盐浓度变化不明显,已成为占比最高的二次组分,京津冀地区秋冬季的二次PM2.5污染已由硫酸盐型污染转变为硝酸盐型,特别是北京地区,2018年秋冬季硝酸盐占比平均为24%,有机物占比平均为23%。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减排。

  

 

  北京2011-2018年秋冬季PM2.5化学组分浓度及占比年际变化

  (2011年元素碳和有机物数据缺失,来源:北京大学)

  3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仍需坚定方向,持续推进

  纵观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历程,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治理总悬浮颗粒物(TSP,粒径小于100微米),到1996年PM10(粒径小于10微米)出现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再到2012年PM2.5(粒径小于2.5微米)被纳入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治理对象经历了从煤烟尘污染到可吸入颗粒物,再到以二次污染为主的“PM2.5”。控制上对颗粒物粒径关注越来越“小”,将PM2.5作为主要控制对象,说明污染防治更加关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颗粒物家族中还有PM1等更小的颗粒物,其质量浓度占PM2.5的50-70%甚至更高,因其与PM2.5浓度的高度一致性及其测量方法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国际上没有哪个国家将PM1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际上,PM2.5和PM1都属于细粒子,绝大部分同宗同源,治理PM2.5也是同时治理PM1。

 

  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目标值对应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年均35微克/立方米)。实践证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走出了“高质量、高效率”的中国道路,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一系列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国337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其中157个城市PM2.5达到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仍有180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尚未达标,臭氧污染也日益凸显。面对当前复杂的大气污染形势,我们应继续将337城市全面达标作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PM2.5及其前体物减排,深入研究NOx和VOCs的协同控制途径,为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未来我们还会向世卫组织过渡期第2阶段目标值(年均25微克/立方米)目标继续努力,让蓝天白云常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解读专家:北京大学 胡敏 教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唐桂刚 研究员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广西:加强新能源项目建设 未来三年投资782亿

近日,广西发布《广西“能源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年)》,实施方案明确:列入“能源网”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三年大会战项目共44项,总投资4074亿元,三年投资2707亿元。
综合新闻2020-03-06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高耗能行业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对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一般工商业电力用户实行优惠电价政策,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
政策动态2020-03-06
疫情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疫情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受此次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这个板块主要包括大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工业固废治理,土壤修复等以工程项目为主。
行业分析2020-03-04

疫情下 环保企业如何着眼未来发展?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短时间内对大多数行业造成一定影响,环保行业也不例外。但在新政策驱动下,环保基建类业务将加速进行,如医疗基建,环境监测,环境修复等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
焦点头条2020-03-04

盘点2020年7省市环保重点项目 这两大板块热度不减

众志成城,共同战“疫”。在国家和各地方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共同参与下,好消息频频传来,目前全国各地区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工信部发布《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中表示,将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复工复产。
市场分析2020-03-04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出新招

2020年底前,鼓励各省在有条件的地级市选择一座环境监测设施、一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一座垃圾处理设施作为开放点;有条件的省份可新增危险废物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作为开放点,推动开放工作常态化。
综合新闻2020-03-04

2019年中国工业固废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般工业固废的产量占比在固废废物总量八成以上,一般工业固废的产量趋势几乎决定着固废的整体走向。近年来,一般工业固废的贮存待处理量上涨较快,截至2018年底200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达到8.1亿吨。
固废处理2020-03-03

医疗污水如何处理?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这样把脉支招

与一般生活污水相比,医疗污水成分情况更为复杂,包括病原性微生物、各类检测试剂和常规污染物在内的多种成分。
水处理2020-03-03

2019年电除尘行业发展评述和2020年发展展望

煤电行业大气治理业务增长乏力,非电行业的份额受到袋式除尘的挤压,电除尘所用钢材价格持续增长,企业人工成本增加,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不畅,大幅挤压了盈利空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国际市场风险和项目执行不确定性加剧,给电除尘行业发出较大的挑战,挑战大于机遇。
除尘除灰2020-03-03

2019年脱硫脱硝行业发展评述和2020年发展展望

时值岁末年初,为了及时反映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19年环保产业发展评述和2020年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
市场分析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