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商业模式出新招 配电设备租赁靠谱吗?

发布时间: 2016-04-14   来源:《国家电网》

  犹如硬币的两面,电能替代成为社会治霾良策共识之时,也面临许多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电能替代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而资金的投入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负责人曾表示,经济性问题是用户考虑选择电能替代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使用燃煤等高污染、低效率能源成本明显低于清洁能源,使得企业更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弱化环保要求。另外,实施电能替代需配套改造供配电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这些因素叠加影响,使得终端用户往往缺乏实施电能替代的动力。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眼前的障碍迈不过去,美好的初衷难免会束之高阁。可现实是,面对资金、能源价格因素影响,推进电能替代单靠电网企业的支持和企业的投入,显然远远不够。有没有更好的破题之道呢?
 
  江苏泰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泰州以“强富美高”(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目标,努力建设新泰州。这使得当地更具备开展电能替代的条件和优势。
 
  “我们当地有不少大型企业很认可电能替代战略,但苦于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实施用能改造时还是有些犹豫。为此,我们从去年开始尝试探索配电设备租赁的模式,减少企业改造初期资金压力,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作。”江苏泰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吴争介绍说。
 
  目前,泰州供电公司的配电设备租赁模式已经在当地企业实践了半年多时间。
 
  那么,这种电能替代方式的效果如何?是一个可以复制并推广的模式吗?为此,笔者以江苏泰州供电公司试行配电设备租赁模式为样板,围绕模式实施缘由、效果以及推广价值展开调查。
 
  现实的困局
 
  中石油苏北采油厂是实施配电设备租赁的一家大型企业,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家企业讲起。
 
  苏北采油厂有很多设备是靠柴油发电驱动。油厂位于茅山东村油田的钻机,就是由3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提供动力。
 
  钻机是油田开采的核心设备,也是耗能巨大的设备。初步计算,3台柴油发电机每年消耗柴油约1000吨,按0号柴油6000元/吨(2015年市价)计算,年运行费用约600万元,占到企业总体成本的三成。
 
  另外,柴油机发出的巨大噪音以及燃油排放造成的污染,已经给员工和周边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在苏北采油厂工作了近10年的茅山东村油田副经理孙力对此也感到无奈。“以前市场环境不错,可开采油田资源多,钻机的燃料成本基本不太影响企业的业绩,”孙力说,“但现在不行啊,能源价格攀升,减排任务重,我们也在想怎么降低钻机的燃料成本,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
 
  巧合的是,泰州供电公司也注意到茅山东村油田的短板。“有时候钻机要往下钻很深也未必能找到油,这无形中就进一步加大了柴油消耗,增加了企业成本开支。”泰州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副主任黄玮说。
 
  市场供需关系如果实现了对接,困局也就有了破解的可能。泰州供电公司给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算了一笔账,如果钻机直接采用电能驱动,年消耗电能420万千瓦时,按现行电价0.8601元/千瓦时计算,年运行费用约360万元,年可节约240万元。
 
  两笔账摆在了一起,孰优孰劣一看便知。“没有想到‘以电代油’能为企业节省这么多成本,更坚定了我们实施电能替代的决心。”孙力说。
 
  然而,随着双方不断接触,许多未知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双方发现,对钻机实施电能替代最大的挑战是,项目前期投资比较大。其中,钻机改造部分投资约350万元,2500千伏欧式箱变等供配电设施部分投资约120万元,整个项目投资总额约470万。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开始有点犹豫,项目推进出现了停滞。
 
  “一方面项目改造后能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但另一方面,前期投入比较大,我们也希望找合作企业分担一下,否则项目进展不了,我们也很着急。”孙力说。
 
  “茅东村油田的例子并不是孤立的,这是电能替代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前期巨大的资金投入很容易影响企业实施电能替代的积极性。”黄玮解释说。
 
  是进还是退?显然是在考验各方的智慧。
 
  租赁缘何被接受
 
  其实,在泰州当地,不仅仅是苏北采油厂,还有很多相类似规模的油田和工矿企业十多家。解决好苏北采油厂茅山东村油田的问题,实际上也为泰州供电公司向更多供电客户开展电能替代提供了样板。
 
  显然,苏北采油厂电能替代的困局必须要破。但,从何切入呢?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2015年初,泰州当地的一个电网建设项目引起泰州供电公司的关注。当时,泰州供电公司刚投运的110千伏鲍徐变电站工程主变设备采用了租赁方式。
 
  “由于前期投资大,在国网江苏电力的统一部署下,泰州供电公司采用有偿租用的方式,从设备企业租赁主变压器。”泰州供电公司一位人士说。
 
  这一模式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设备采购和运输等开支上百万元,而且设备到使用寿命后,由设备厂家负责回收,大大减轻了供电企业的成本负担。

  为什么不能借鉴这种方式,在电能替代领域开展配电设备租赁呢?
 
  按照泰州供电公司的计划,供电公司引入施工单位、配电设备厂家作为第三方社会投资主体,负责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配电设施的投资、建设与日常运行维护。
 
  刚开始,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对这一做法还有些犹豫,担心设备质量没有保障,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高。“不过,看到泰州供电公司的方案后,我们打消了顾虑。”孙力说。
 
  原来,泰州供电公司、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以及设备制造厂商三方商议后签订租赁使用协议,协议10年一签,租金每年一付,并明确各自履行的权力和义务。
 
  泰州供电公司负责提供临时用电方案现场审批、接入工程简化、图纸预审、工程预验收等服务,确保接电周期在15天以内,并提供后续安全用电技术指导和设备巡查,指导客户开展隐患消缺工作。这无形中消除了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担心的设备运维的技术问题。
 
  另外,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同的是,设备制造厂商是设备产权的归属方,负责租赁设备的安装施工、电气试验和故障抢修等工作,承担非使用原因导致损坏的元器件的修复责任,费用包含在租赁费用内,减少了设备使用企业的担忧。
 
  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在协议期间拥有设备的使用权,负责设备日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向设备投资方支付租赁费用,承担因使用不当导致的损坏设备的修复责任。“这样一来,企业的风险也大大降低。”黄玮说。
 
  经过反复协商和研究,一家泰州本地的设备企业决定先期投资120万元购置1台2500千伏欧式箱变压器,与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签订长期租赁使用协议,租赁价格每月8元/千伏,合计租金约2万元/月。按此计算,该设备企业可获得24万元/年的箱变租赁收益,约5年即可收回投资。按照箱式变压器使用寿命10年计算,年预计可获得约120万元收益。
 
  “供电公司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解决问题,使得各方的利益都能平衡,也就有了推进的基础和动力。”孙力解释说。
 
  为了让配电设备及时运到现场,并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泰州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到生产厂家对相关装备进行出厂验收,同时向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相关人员介绍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全面掌握装备的使用、维护要求。装备运输到现场后,他们一方面组织厂家安装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调试,另一方面还通过现场照片和文字介绍,图文并茂地向现场人员介绍变压器使用与注意事项,方便现场人员快速掌握装备操作流程和具体要求。
 
  “采用租赁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设备购置和管理资金,而且设备可以按需灵活增减,同时,也能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供电方案,各方的需求基本能涵盖。”黄玮表示。
 
  由此,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的电能替代项目出现转机。随着项目推进,效益逐渐显现出来。苏北采油厂茅山东村油田项目部,钻机“油改电”前期投资由原有的470 万元降低至350万元,年节约运行费用240万元,增加箱式变压器租赁费24万元,实际节约216万元,20个月即可全部收回投资成本。
 
  而泰州供电公司年可实现增售电量420万千瓦时,可增加近360万元售电收入。更重要的是,钻机实施电能替代后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节能减排效益。
 
  2015年6月,茅山东村油田钻机“以电代油”项目顺利投运。截至去年12月年底,泰州供电公司在该项目的售电量已经超过200万千瓦时。
 
  泰州市经信委节能监查中心副主任顾星明表示,泰州供电公司配电设备租赁项目,有力地推进了电能替代工作,也有利于空气环境污染改善,同时也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开支,促进了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推广之路能走多远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配电设备租赁无疑是推进电能替代的一种商业模式探索。那么,这一模式有推广的可能吗?
 
  几天前,泰州供电公司开始和其他几家油田企业接触。“我们考虑在辖区内逐步推广这一模式。”黄玮说。
 
  记者发现,泰州供电公司选择的这几家企业有共同的特点:企业规模大、收益比较稳定。那么,这是否是面向更大范围的企业,推广配电设备租赁模式的主要条件呢?
 
  “这只是基本条件之一。”黄玮解释说,前期投资高,后期回报大的项目的确比较适合作为配电设施租赁的对象。例如,茅东村油田项目,改造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有几百万元。“达到一定的投入产出比,企业才有意愿拿出资金做设备租赁。”
 
  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机制作保障。作为牵头合作方,电网企业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我们就像红娘一样,为各方牵线搭桥,但红娘不介入别人的婚姻,我们是要介入的,自然会有不少风险。”黄玮分析说。
 
  例如,前期沟通中,泰州供电公司就曾为设备使用时损坏该谁负责的问题与厂家和油田方反复讨论。因为使用不当、设备品质或者其他原因,都可能影响到配电设备的质量和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设备的非供应方和非使用方,泰州供电公司很难作出判断。同样,其他两家合作企业也难以判定究竟谁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很容易在油田企业、设备企业和供电之间引起口水战,各说各有理。
 
  因此,黄玮建议,下一步可以考虑引入政府或者仲裁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与进来。如果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当事方可向第三方机构申请调查和调解。“这就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了合作过程中的纠纷,也能较好地维护各方应该享有的权益。”黄玮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毕竟配电设备租赁模式目前仅在茅山东村油田一个项目开展,尚未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另外,政府的参与意愿以及合作方的选择等,还需要进一步沟通和明确。
 
  “不过,为吸引产业各方参与,下一步我们计划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思路,配电设备使用期限,将无偿转让给电能改造企业。”黄玮介绍说。未来,泰州供电公司还将配电设备租赁项目的经验将继续推广到大型港口岸电等其他项目。
 
  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泰州供电公司配电设备租赁无疑为电能替代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其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为产业各方提供了机遇,必将有利于电能替代战略向更深处发展。

      关键词: 电能替代,配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